■鄒 人
受訪時的薛瑞芝
人到晚年,傳家傳什么?分房產(chǎn)、給積蓄,司空見慣。薛瑞芝不這樣做,他傳了兩本彩印的冊子:一本《歲月紀實》,一本《深深的懷念》。
薛瑞芝,江蘇漣水人。1941年進入抗大五分校學習,參加新四軍。1983 年,從江西宜春軍分區(qū)政委位上離休?!稓q月紀實》分25 章,記錄了他的漫長歲月。
走出抗大,薛瑞芝在新四軍軍部任諜報員。情報點和情報站設(shè)在邊沿區(qū)、游擊區(qū),住老百姓家里,吃不好、睡不好,還有生命危險,薛瑞芝執(zhí)行命令,3年情報工作沒出絲毫問題。1944 年,日偽軍“清鄉(xiāng)掃蕩”,軍部移至黃花塘時正值春荒,群眾缺糧,軍機關(guān)號召節(jié)糧救濟村民,自己開荒種地開展大生產(chǎn)運動。薛瑞芝所在司令部情報二科,地處一個小村莊,情報人員完成任務(wù)回來,開荒種地。離休后,干休所老干部支部推選薛瑞芝任黨支部書記,連任兩屆,薛瑞芝團結(jié)老干部珍惜共產(chǎn)黨員榮譽,人人保持晚節(jié)花香。晚年,薛瑞芝靜下心來,翻照片,找資料,三次易稿,把光彩經(jīng)歷寫進《歲月紀實》。
《深深的懷念》,是薛瑞芝懷念他的妻子、兒女們懷念他們的媽媽李愛麗。李愛麗,北京人,1934 年生,1950年在上??既肴A東軍政大學,畢業(yè)分在華東軍區(qū)司令部文印室當打字員。1953年,李愛麗與時任司令部參謀薛瑞芝結(jié)婚。2010年初,患病離世。薛瑞芝的悼念挽聯(lián):四十一年工作勤勤懇懇廉潔奉公無愧黨的使命,五十七年夫妻相濡以沫勤儉持家深受子女愛戴。
受訪時的薛瑞芝
薛瑞芝說,妻子的長相和德行,全都寫在她的名字上。李愛麗,端莊美麗,愛她崗位,愛她家人。她留下8 本日記,就連1950 年進入軍政大學的日記還在。1955 年,她改為軍隊職員,后轉(zhuǎn)至地方,先后在檔案館、紀檢組、辦事處任職。這個家歷經(jīng)半個多世紀,兒女離開了家,總惦記媽媽。女兒薛超英難忘一件事,她在北京參加“放飛陽光”合唱團,有幸入選國慶60 周年聯(lián)歡晚會千人大合唱,可媽媽住院病危。李愛麗聞之,對超英說:“不要回來,我挺得住。祖國生日在天安門廣場放聲歌唱,全家人光榮?!?/p>
李愛麗下葬后,薛瑞芝一直思考:常說化悲痛為力量,這力量是什么,力量又在哪里?他對子女們說,你媽是賢妻良母,里里外外公認的,一個人寫一篇文章,懷念你們媽媽。5個子女落筆的字里行間,深情訴述媽媽是美麗的、聰慧的、細心的、善良的,像春雨滋潤心田。在李愛麗走后第100 天,薛瑞芝用“無題”做標題,寫下綿綿思念:客廳,是雙休日孩子們回來談笑的地方,卻沒了你的身影;小書房是你我讀書看報、你練京劇的地方,只有我一人獨坐;小飯?zhí)眠€是老樣子,只是少了你對我和孩子們的關(guān)照;小陽臺是我倆晨練、納涼的地方,一去陽臺,你的影子就浮現(xiàn)在我眼前,我的眼淚就下來了。
薛瑞芝撰寫、主編的這兩本冊子,花自己工資,內(nèi)頁全部選用128克銅版紙,他發(fā)給子女,送給親友。他在編后語里寫了一段話:年大體弱,水平有限,雖然文詞粗糙,但都是真情寫出來的。我沒有財富傳,把兩本書傳給子女,讓他們記住,父母是一對革命軍人,是天底下最愛家、最愛孩子的爸爸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