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文博
開頭以演繹方式點明論證的起點,萬物皆有局限,開宗明義,進而推演出認識局限的必要性。
起勢后緊承開篇,反面闡述無視局限之弊,傲慢自大。列舉青年關(guān)注的事物,近年來流行科幻小說名句,喜愛的冷飲等素材來論證,同時亦有哲學家名言,強化思想力度。
萬事萬物都有局限,有人認為意識到自己的局限性可以獲得力量,而有的人不以為然。我認為認識到自己的局限之處可以尋找到進步的源泉。
忽視局限性,將引自大之災。有人以為,自我設限,會導致固步自封。誠然可能有此弊端,但不正視自己的局限性,則會引來傲慢,傲慢就會讓人無法認清自己。劉慈欣曾在小說《三體》中說:“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焙鲆暰窒扌砸馕吨つ孔孕?,而盲目自信帶來的則是不自量力和自作聰明。尼采說過:“那些聽不見音樂的人,認為跳舞的人瘋了?!比狈ψ晕业那逦J知,沒有準確的定位,忽視局限性,不僅會帶來的傲慢與偏見,最后甚至會釀成滅頂之災。
認識局限性,可尋進步之源。人們意識到自己的局限性,并非妄自菲薄,止步不前,正是意識到自己并不全知,才會有動力去探索未知。倘若當年中國沒有意識到自己在經(jīng)濟制度上的短板,之后哪還有改革開放進而成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局限就像一堵圍墻,如果人們沒有發(fā)現(xiàn)它,甚至意識不到自己被囚禁,便可能始終無法走出圍墻之外;但如果人們能發(fā)現(xiàn)它,能意識到自己被關(guān)了起來,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試圖將它推到。中國曾被國際空間站拒之門外,現(xiàn)在我們有了天宮。只有認識到自己的局限,才能有的放矢,打破局限,尋求進步。
既然認識到了以上種種,作為青年的我們更應認清自我局限,因理想及重任,獲得破局的力量。中華民族有著要自知的古訓,“吾日三省吾身”“省躬知任重”,都強調(diào)自知局限便要反思,省察自身,才能意識到肩上的重任,激勵人們挖掘出更多的潛力。付巧妹清楚小學教師的身份局限,不甘平凡的信念使她一步步向前向上,最終成為古人類研究員,重寫歐洲最早的現(xiàn)代人類歷史,填補世界人類演化史所缺失的重要中國篇章。蘇炳添靠著對更快、更強的追求打破了他百米10秒的局限,更換左腳起跑,最終在東京奧運會中創(chuàng)造9秒83的紀錄。可見,破局之關(guān)鍵在于識局,唯有將阻隔遠方的囚籠看穿,人才能獲得展翅高飛的勇氣。
作為這嶄新美好時代的賡續(xù)者,我們應充分審視自己,努力認識自身的局限,獲得真正的力量來回報新時代。我們雖身如芥子,但也心藏須彌。挪威戲劇家易卜生曾有言:“社會猶如一條船,每個人都要有掌舵的準備?!倍挥谐浞终J識到自身的局限,才可能打破局限,獲得真正的力量來執(zhí)掌時代巨輪的船舵。
承繼上文,從正面論證認識局限之利,尋得進步之源。目光由前面的個人投射到國家高度,經(jīng)濟、科技、航空,皆為國家發(fā)展的燃點,略例排比,反問增勢,喻證形象,語氣句式變化,遣詞造句參差多姿。
論理后轉(zhuǎn)入對青年成長的思考,借古鑒今,以榜樣激勵,一位大眾熟知的體育明星,一位陌生的冷門領(lǐng)域的科研人員,關(guān)注面廣,視野開闊。
尾段合束全文,明青年之責任擔當,躬身入局,重申觀點,識局方可破局,引西方戲劇家之言,展示中外文學視野,文化自信,交融自洽。
評點:文章使用了正反對比論證結(jié)構(gòu),從忽視局限之弊,重視局限之利兩個角度來論述,進而啟示當代青年,認清局限,并非自我設限,而是清晰地自我認知,定位起點,獲得更多的力量來實現(xiàn)理想。材料充分翔實,列舉當代典型人物事實,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引用名人名言,論證手法多姿,深入辯證地闡釋了對“認清自我局限”的認知,表現(xiàn)了當代高中生較為宏大的視野,較高的文化和思維素養(yǎng)。
(編輯:李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