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韻子
隨著垃圾分類知識的普及,人們漸漸養(yǎng)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身為青少年的我們,更應該了解和認真學習垃圾分類的知識,從我做起,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
垃圾分為可回收物、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個種類。其中塑料瓶、電池、狗糧、榴蓮殼這四種垃圾看似毫無關系,卻是人們投票選出的最容易被分錯的垃圾。
被丟進垃圾桶難道是飲料瓶、礦泉水瓶的宿命?非也。古有養(yǎng)蠶繅絲制衣,今有塑料瓶“涅槃重生”。簡單來說,塑料瓶經過回收、粉碎、清洗、干燥、熔融、紡絲、織造等一系列操作流程,最后變成再生聚酯纖維,可制作成衣服、地毯等物品。因此,你扔掉的塑料瓶很有可能又穿回到了你身上。有數(shù)據(jù)顯示,兩個飲料瓶可以做一副眼鏡,四個普通礦泉水瓶能夠變成一件質地優(yōu)良的運動T 恤,六個可樂瓶能做出一把雨傘的傘面。
《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中,源自家庭的危險廢物里就有我們生活中常用的廢舊電池。它屬于有毒有害垃圾,不能按照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處理,必須送到專門的回收點。但值得注意的是,電池不全是有害的,比如1 號、5 號、7 號電池是其他垃圾,而充電電池、紐扣電池和鋰電池是有害垃圾。電池的分類比較復雜,需要我們單獨查看細則來了解。有害電池在經過正確處理后是不會污染環(huán)境的,只有在被隨意丟棄或者不正確分類的時候,它們才會成為有害物。
狗糧這類垃圾看似和廚房沒有半點關系,但它的確屬于易腐垃圾。原因是它“有機”,與餐廚垃圾同是易腐爛、含土壤有機質的生活垃圾。在中國,易腐垃圾占家庭生活垃圾總量的50%以上。在農村,易腐垃圾可以用來喂養(yǎng)牲畜,或與農田的秸稈一起堆肥,變成肥料后回歸土地。在城市,因為它們極易散發(fā)臭氣,易堵水管和招蟲子,所以人們比較討厭它們。但易腐垃圾其實是寶貴的生物質資源,應分類再利用。很多城市建立了易腐垃圾再利用工廠,通過集中堆肥、厭氧發(fā)酵產沼氣等方式,將其重新變成可利用的資源。所以,正確的處理方式是把易腐垃圾瀝掉水分,單獨收集,再送到易腐垃圾收集點。
其他垃圾是一個兼容并包的分類,我們大致可以理解為“其他分類都不能丟的垃圾”就可以丟到這里,但它們也常常會被分錯。例如榴蓮殼,也挺“有機”的,為什么就不屬于易腐垃圾?因為它實在太硬了,容易損壞易腐垃圾的處理設備。因此,其他三個桶都不能扔的垃圾,就扔到其他垃圾桶里。當我們分清了其他三個桶的垃圾就等于分清了其他垃圾。
一路走來,垃圾從被隨手丟棄的無名之輩,到今天擁有歸屬的垃圾桶;從污染環(huán)境遭人怨天怒,到今天還能作為可回收物保護環(huán)境,實屬不易,離不開每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因此,為了更長久的藍天、白云、碧水、凈土,我們一定要履行好公民的義務,將垃圾分類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