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華裔美國文學經(jīng)典作品,《喜福會》中含有大量文化負載詞。本文選取《喜福會》2006年程乃珊、賀培華、嚴映薇(以下簡稱“程譯”)[1]與李軍、章力(以下簡稱“李譯”)[2]譯本進行對比分析,以飲食詞匯為切入點,選取其中包含飲食詞匯的三個片段進行對比,分析兩個譯本使用的翻譯策略異同。本文認為,受時代背景、譯者知識儲備及個人理解等因素影響,兩種譯文各有特色;并嘗試結合二者之長,對部分文化負載詞提出更加合理的譯文。
1 作品介紹
《喜福會》是美籍華裔女作家譚恩美(Amy Tan)于1989年出版的第一篇長篇小說[3]。
這部作品取材于作者母親和外婆的親身經(jīng)歷,講述了20世紀50年代四位移民美國的中國婦女以及她們出生在美國的女兒的生活。故事主線圍繞著中國文化和美國文化之間的交流與沖突展開。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喜福會》目前已有八個中譯本出版。本文選取“程譯”本與“李譯”本進行對比研究。
程乃珊是中國最早翻譯《喜福會》的譯者,她于1989年在《文匯月刊》第11期上以《好運道俱樂部》漢語譯名摘譯了三個故事片斷。后于1992年和2006年兩度與嚴映薇等人合作推出全譯本。李軍、章力譯本出版于2016年,是中國大陸目前最新的譯本。
2 文化負載詞
文化負載詞(culture-loaded terms)是指涉及某種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詞、詞組和習語。它深深打上了某一語言社會的地域和時代烙印,不僅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且“只存在于某一種文化中,在另一種文化中是空白的”。正是由于我有你無的特性,它們往往是跨文化交流和翻譯的障礙。
《喜福會》中出現(xiàn)了大量具有中國或美國特色的文化負載詞,涉及衣食住行、民俗宗教等方方面面。對于部分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程譯本與李譯本存在較大差異,值得對比探討。限于篇幅,本文選取其中的部分飲食詞匯,舉例分析兩個譯本的譯文異同與所選取的翻譯策略[4-5]。
3 舉例分析
3.1 中國飲食詞匯
例1:
原文:The hostess had to serve special dyansyin foods to bring good fortune of all kinds—dumplings shaped like silver money ingots,long rice noodles for long life…
程譯:做東的一方,要準備一些名字吉祥討口彩的點心來款待大家——金錢餅,因為樣子像圓圓的銀洋或金圓,長長的米線象征著長命百歲……
李譯:輪到的女主人必須準備特別的點心小吃來討口彩——比如說像銀錠子一樣的餃子啦,寓意長壽的面條啦……
該片段中的第一種食物為dumplings,原文用silver money ingots來描述它的形狀。根據(jù)《柯林斯高階英語詞典》,ingot的釋義為“一塊純金屬,尤其是金子,通常呈磚塊狀”(a piece of pure metal, especially gold, usually shaped like a brick)可知silver money ingots應為用作貨幣的,形狀類似磚塊的銀塊。李譯將其譯為“像銀錠子一樣的餃子”,與原文的意思更為符合。餃子形狀立體,與銀塊相似。餃子皮為白色,與銀的顏色相近。程譯譯為“金錢餅”,可能與小說的背景有關。該片段出現(xiàn)在第一章,吳宿愿講述喜福會初創(chuàng)時的情景。故事中的喜福會創(chuàng)立于抗日戰(zhàn)爭時期,當時正是民國,使用的貨幣是銀元或銅幣,而非銀錠。金錢餅為江蘇地方小吃,是一種包入肉餡的油炸小圓餅,色澤金黃。而程乃珊本人是上海人,對于江浙滬一代的文化比較了解。
李譯采取直譯策略,更為準確地呈現(xiàn)了原著的風貌。而程譯融入了譯者的理解,雖然對原文欠忠實,但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綜合來看,李譯在此處更為合適。
此處第二個文化負載詞為long rice noodles。程譯譯為“米線”,李譯譯為“面條”。面條一般指用面粉做的細條狀食品,原料為小麥。因此李譯與原文不甚貼切。考慮到前文中喜福會最初在桂林創(chuàng)立,而米粉又是桂林的特色美食,筆者認為正確的譯法應為“米粉”。
例2:
原文:I'm drawn first to a large platter of chaswei, sweet barbecued pork cut into coin-sized slices, and then to a whole assortment of what I've always called finger goodies—thin-skinned pastries filled with chopped pork, beef, shrimp, and unknown stuffings that my mother used to describe as nutritious things.
程譯:還有一大盆炒雜碎,香甜的烤豬肉切成銅板大小的薄片,放在大堆各色生菜中。還有種我稱之為金手指的好東西——像手指般大小,在油里汆成金黃色,內(nèi)里有豬肉餡、牛肉餡、蝦肉餡及種種說不上名的各類餡料,媽稱它們?yōu)椤按壕怼薄?/p>
李譯:我首先被一大盤叉燒吸引了,那是一些香甜的烤豬肉,切成了硬幣大小的薄片。我接著享用油酥餡餅,我一直管它們叫手抓美食。薄面皮餡餅,里面的餡有豬肉糜、牛肉糜、蝦仁,還有些我叫不出名字、母親口中的“有營養(yǎng)的東西”。
作者譚恩美是一位美籍華人,她在美國出生長大,對中國文化的了解或有不準確之處。本片段中的兩處文化負載詞均帶有一定歧義。第一種菜肴,原文中稱之為“chaswei”。程譯為“炒雜碎”,與原文發(fā)音較為相似,且美式中餐中也有叫做“雜碎”的炒菜。但美式中餐中的“雜碎”英語名為“chop suey”,是一種用多種肉類和蔬菜炒制的菜肴,與原文中“sweet barbecued pork cut into coin-sized slices”的描述不符。顯然,程譯認為“a large platter of chaswei” 和“sweet barbecued pork cut into coin-sized slices”是兩樣不同的菜,而非后者解釋說明前者。于是采用異化策略,譯為具有美式中餐特色的“炒雜碎”,而沒有考慮到后面的描述。此外,程譯增譯了“放在大堆各色生菜中”,這是原文中沒有出現(xiàn)的內(nèi)容。李譯為“叉燒”,更為符合原文對這種菜肴的描述。此處李譯版本更佳。
對于第二種菜肴“finger goodies”,譚恩美沒有明確寫出它的名稱。程譯偏重食物的形狀和顏色,將其譯為“金手指”,并接著解釋為“春卷”。李譯將其直譯為“手抓美食”,解釋為“油酥餡餅”,因為原文在描寫這種食物的外皮時用了“pastries”一詞?!癴inger”一詞用于形容食物時有三種可能的理解方式。(1)食物的形狀細長,如同手指,如ladyfinger(手指餅干)。(2)食物便于用手拿著吃,如finger food(統(tǒng)稱分量小、吃起來不易臟手的小食,常在聚會時食用)。(3)食物十分美味,令人食后吮指,吃了還想吃。如肯德基一廣告視頻中將其招牌產(chǎn)品炸雞稱為“吮指原味雞”(finger lickin' goodies)。程譯采用了第一種理解,并按照自己的理解補充了“像手指般大小,在油里汆成金黃色”的細節(jié),以幫助中國讀者理解該片段。但她用的“汆”字似有不妥?!百唷币鉃橐环N烹調(diào)方法,把食物放在開水里稍微煮一下。此處烹飪這種食物用的是油,應用“氽”字?!百邸庇杏驼ㄖ?,例如“氽花生米”。李譯取第二種理解,將這種食物想象為“油酥餡餅”。這兩種譯法對于食物外觀的理解差異較大,但并無對錯之分,因為原文中沒有直接描寫它的形狀和大小。
3.2 美國飲食詞匯
例3:
原文:See's Nuts & Chews, M & M's, candy-coated cashews, instant hot chocolate with miniature marshmallows.
程譯:各式See's果仁巧克力、M&M的巧克力及速溶可可等等
李譯:喜詩果仁軟糖、M&M巧克力豆、糖衣杏仁、速溶熱巧克力和小果漿軟糖
李譯又在注釋中補充,“See's Candies”(喜詩糖果)于1921年創(chuàng)立于洛杉磯,是美國西部歷史最悠久的最著名的糖果和巧克力食品公司。
例(3)列舉了安梅阿姨回鄉(xiāng)探親時作為禮物準備的諸多美國特色零食。
See's Nuts & Chews是喜詩糖果的一款產(chǎn)品。查閱其官方網(wǎng)站得知,該品牌并未進入中國大陸,所以在中國大陸地區(qū)尚未有官方譯名。但“喜詩糖果”這一譯名在網(wǎng)絡上頗為流行,一些關于該公司的新聞報道使用了“喜詩糖果”的名稱,認可度極高。位于中國澳門和中國臺灣的分店均將品牌名稱譯為“時思糖果”。同時,對于Nuts & Chews,它在喜詩糖果的官網(wǎng)被歸類于“盒裝巧克力”(Boxed Chocolates)這一類產(chǎn)品。這是一種由各式堅果巧克力與牛軋?zhí)墙M成的什錦巧克力禮盒,官網(wǎng)對其的描述為“里面裝滿了顧客的最愛,如咸脆的堅果、濃郁的黃油焦糖等。全部包裹在喜詩糖果出品的陳化黑巧克力和牛奶巧克力中”(Filled with customer favorites like salty crunchy nuts, rich buttery caramel and more. All enrobed in See's aged dark and milk chocolate.)可以看出,這是一種以堅果為主料的巧克力糖,特點是松脆有嚼勁。該產(chǎn)品在喜詩糖果中文官網(wǎng)上的譯名為“時思焦糖堅果”, 亦有代購網(wǎng)店將其譯為“喜詩多種堅果混合巧克力”。程譯使用異化策略,沒有翻譯See's這個品牌名稱,直接采用英文名,給讀者以陌生感,向中國讀者展現(xiàn)了異域風情。“各式……果仁巧克力”的譯名基本準確,與官網(wǎng)描述較為契合。而李譯采取歸化策略,將品牌名稱譯為“喜詩果仁軟糖”。“軟糖”一般指凝膠糖果,“果仁軟糖”容易被讀者理解成含有果仁碎的凝膠軟糖,類似于土耳其軟糖。綜合兩譯本之長,筆者認為,總體名稱譯作“各式時思牌果仁巧克力”為佳。中國讀者大多對這個品牌不很熟悉,品牌名稱用官方中文名更易于被讀者接受?!肮是煽肆Α眲t點出了這種巧克力糖的主要原料。
“M&M's”是十分有名的美國巧克力豆,進入中國已三十余年,是廣為中國人熟知的產(chǎn)品。李譯增譯為“M&M巧克力豆”。程譯為“M&M的巧克力”,雖然沒有說明巧克力的形狀,但也無傷大雅,不影響讀者理解。對于速溶熱巧克力(instant hot chocolate)的翻譯,兩譯本也大同小異。糖衣腰果(Candy-coated cashews)和超小棉花糖(miniature marshmallows)這兩種在中國較為少見的吃食在程譯中被有意省去了,使得譯文更加簡潔流暢。但糖衣腰果和超小棉花糖中間的連接詞,原文用的是with,表示這是一個整體,“instant hot chocolate with miniature marshmallows”指速溶熱巧克力粉和沖泡熱巧克力時放在杯子里搭配著喝的小棉花糖。美國人喝熱巧克力時,習慣在熱巧克力上放幾塊棉花糖,待融化后一起飲用,國內(nèi)的一些咖啡店也有類似的飲品。因此不宜將“miniature marshmallows”割裂出來單獨省略。李譯將“candy-coated cashews”譯為糖衣杏仁,但cashew意為腰果,屬于誤譯。“Miniature marshmallows”直譯為迷你棉花糖,李譯為“小果漿軟糖”,同樣屬于誤譯。
4 結語
在翻譯飲食相關的文化負載詞時,程譯本與李譯本分別采取了直譯、意譯、異化、歸化、增譯、省譯等翻譯策略,給中國讀者帶來了不一樣的閱讀感受。雖然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但除誤譯之外,并不能說這兩個譯本有對錯之分。受時代背景、譯者知識儲備及個人理解等因素影響,譯者對譯文的處理不同是非常常見的現(xiàn)象,也期待未來出現(xiàn)更多《喜福會》的優(yōu)秀譯本供讀者欣賞學習。
引用
[1] 譚恩美,著.喜福會[M].程乃珊,賀培華,嚴映微,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
[2] 譚恩美,著.喜福會[M].李軍,章力,譯.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6.
[3] Amy Tan. The Joy Luck Club[M].London:Penguin Books Ltd,2006.
[4] 郭巍.翻譯目的論視角下《喜福會》中譯本文化負載詞翻譯策略對比研究[J].語言與文化研究,2023,30(5):122-129.
[5] 陳晨.淺談《喜福會》中譯本文化詞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意識[J].海外英語,2011(14):233-234.
作者簡介:吳彥君吉(2002—),女,北京人,本科,就讀于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文法學院英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