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
[課前預學]
1. 觀看自媒體發(fā)布的有關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短視頻,了解該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人口、資源、文化習俗等,并以小組為單位,做一張手抄報。
2. 運用地圖及相關資料,明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經濟發(fā)展的資源條件,對該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特點、成因、弊端和解決措施,在班內分組進行交流。
[課中助學]
[第1課時 黑種人的故鄉(xiāng)、充滿生機的大地]
1. 黑種人的故鄉(xiāng)
(1)地理位置
(2)地形地勢:地形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主,被稱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陸”,地勢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低。
(3)河流與湖泊
主要河流有C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界水能資源豐富的河流,徑流量大),自東向西注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界最長的河流,但徑流量?。?,自南向北注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湖泊主要有維多利亞湖等。
(4)人種、文化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_____種人的故鄉(xiāng),現有的7億人口中90%以上是該人種。非洲是遠古人類的發(fā)源地之一,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具有絢麗多彩的黑種人文化,如黑種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舞,非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充滿生機的大地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氣候類型分布
(1)氣候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部分地區(qū)屬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帶氣候,主要有A______________________氣候、B______________________氣候、C______________________氣候、D______________________氣候。
______________________氣候是本區(qū)面積最大、分布最廣的氣候類型。各氣候類型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軸,呈南北對稱分布。
(2)自然景觀
熱帶草原,一年之中有明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分。濕季,降水豐沛,樹綠草茂,草原上充滿生機;干季,干燥少雨,大地一片枯黃。為適應這種季節(jié)變化,熱帶草原上的野生動物具有定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習性。
情境探究
探究主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自然和人文特征
探究材料:
《非洲三萬里》一書是畢淑敏創(chuàng)作的旅行札記。作家畢淑敏乘坐蒸汽機車“非洲之傲”,從南非的開普敦一直向北穿過赤道,再回頭向南到坦桑尼亞的達累斯薩拉姆。列車到達多多馬,畢老師不由的感嘆:“面對干季剛剛過去雨季尚未來臨的干癟草原,實在難以想象它如何養(yǎng)活龐大的動物群?!睂в螌λf:“你想的很有道理,但請不要忘了,動物是活的,它們會遷徙?!?/p>
探究問題:
(1)對照地圖可知開普敦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東/西)半球,其東側瀕臨______________________洋。
(2)畢老師乘坐“非洲之傲”旅游,從開普敦一路向北再向南到達累斯薩拉姆,出發(fā)地開普敦的氣候為典型的________氣候,該線旅行大部分在__________氣候區(qū)內,沿途看到最多的景觀是_________。
A. 遮天蔽日的熱帶雨林? ? ? B. 稀疏的樹木和草原
C. 一望無際的廣闊沙漠? ? ? D. 冰雪覆蓋的大地
(3)“非洲之傲”鐵路線穿過地區(qū)大多數居民屬于________種人,該地區(qū)居民可以用來傳遞信息的方式是________(擊鼓/拉二胡)。
(4)閱讀圖文材料:畢老師旅行到多多馬時,這里干季剛剛過去,雨季還沒來,而基塔萊的濕季還沒結束,根據兩地的氣候圖,可判斷畢老師是在_______(1月/10月)到達多多馬,結合兩地所處位置,分析兩地干濕季正好相反的原因。
(5)書中提到“尼羅河雖然是非洲第一長河,卻不是流量最大的河,剛果河才是非洲流量最大的河。”試分析剛果河流量大的原因。
[第2課時 單一商品經濟]
1. 豐富的自然資源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稱。礦產資源:種類______________________,儲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產量居世界首位。熱帶經濟作物:咖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香蕉的原產地。
2.單一商品經濟
(1)經濟特點及影響:長期的殖民統(tǒng)治使許多國家形成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生產和出口一種或幾種經濟作物和_______,而國內需要的糧食、日用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大都依賴進口,使其在國際貿易中處于_______的地位。
(2)措施:一方面,充分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優(yōu)勢,努力改變過分依賴單一產品的局面;另一方面,積極加強區(qū)域內聯合,并尋求跨區(qū)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
情境探究
探究主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經濟、人口、糧食和環(huán)境問題
材料一: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2022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yǎng)狀況》報告,世界饑餓人口繼長期下降后近年來有所增加,全世界約8.28億人食物不足。其中,非洲饑餓人數增長最快。全球面臨糧食危機最危險的其實是撒哈拉沙漠以南人口稠密的東非和中非地區(qū)。
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2020年)
材料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進出口產品示意圖。
探究思考:
(1)讀材料一“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長率圖”可知,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是哪個大洲?
(2)通過材料一文字內容可以看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面臨的最嚴重問題是什么?
(3)根據(1)(2)分析,將“人口問題”和“環(huán)境問題”填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地關系示意圖”中①②處。
(4)結合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經濟、人口和氣候特點,合理解釋為什么擁有豐富自然資源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卻長期陷于貧困和饑餓之中?
[課后檢學]
[第1課時 黑種人的故鄉(xiāng)、充滿生機的大地]
讀“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沿赤道附近的地形剖面圖”,回答1~2題。
1. 圖中甲、乙分別代表()
A. 北冰洋 大西洋 ? ? ? ? ? B. 印度洋 太平洋
C. 北冰洋 太平洋 D. 大西洋 印度洋
2. 下列關于圖示地區(qū)地理事物的說法,錯誤的是()
A. 圖中所示河流是尼羅河
B. 總體地勢東高西低
C. 大裂谷是由板塊張裂運動造成的
D. 圖中高原為東非高原
一位野生動植物考察隊員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考察后在日記中寫到:“濕季,這里一片蔥綠,斑馬、長頸鹿成群結隊遷徙而來。到了干季,滿目枯黃,間或有一些耐旱的孤樹……”。結合所學知識,完成3~4題。
3. 根據材料判斷這名考察隊員所描述地區(qū)的氣候類型是()
A. 熱帶雨林氣候 B. 熱帶草原氣候
C. 高原山地氣候 D. 熱帶沙漠氣候
4. 下列氣候資料圖中,與上述氣候類型相符的是()
[第2課時 單一商品經濟]
杰瑞這樣描述他的家鄉(xiāng):東臨印度洋,居民大都是黑種人,種有大面積的咖啡、油棕等作物,其他農作物很少,靠出售這些經濟作物得來的錢購買糧食。據此回答5~6題。
5. 杰瑞家鄉(xiāng)的經濟特點是()
A. 單一商品經濟? ? ? ? ? B. 工礦業(yè)為主的經濟
C. 加工貿易為主的經濟? ? D. 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
6. 下圖反映的是杰瑞家鄉(xiāng)對外貿易特點。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制造業(yè)發(fā)達,從事制造業(yè)的人口多
B. 許多國家的經濟類型以出口初級農礦產品為主
C. 在國際貿易中處于有利地位
D. 糧食產量高,出口量大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資源豐富,但經濟發(fā)展過程中還面臨許多問題。據此回答7~8題。
7.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礦產資源豐富,產量和儲量居世界首位的是()
A. 石油和天然氣? ? ? ? ? ? B. 鋁土礦和鐵礦
C. 金剛石和石油? ? ? ? ? ? D. 黃金和金剛石
8.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社會經濟發(fā)展存在許多問題,主要有()
①人口多,增長過快;②糧食短缺;③臺風、寒潮頻發(fā);④部分地區(qū)旱災嚴重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 D. ①②④
(參考答案見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