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翠青(右)與領跑員陳圣明在比賽中。
杭州亞殘運會田徑女子100米T11決賽,中國盲人選手劉翠青以12秒獲得冠軍,打破亞殘運會紀錄。賽后在混采區(qū),一個熟悉的聲音向她表達祝賀。聽到這個聲音,劉翠青露出了開心的笑容,在領跑員陳圣明的帶領下奔了過去。
向劉翠青道賀的是她的前任領跑員徐冬林。二人合作9年,是國際體壇T11級別合作最久的盲人與健全人組合。他們創(chuàng)造過輝煌的紀錄,榮耀的背后也充滿了艱辛。這對傳奇組合的故事,要從12年前說起。
1991年,劉翠青出生于廣西南寧,從小就活潑好動,農(nóng)村廣袤的大地就是她的游樂場。10歲以前,劉翠青在同齡孩子中的奔跑速度已經(jīng)十分出眾,但她沒有想到有朝一日會成為一名田徑運動員,甚至還能站在奧運會的最高領獎臺上。
10歲那年,劉翠青不幸患上眼疾,因家境貧困,加之父母沒有把她的眼疾當成大事,一拖再拖,導致悲劇的發(fā)生。等父母把劉翠青送到醫(yī)院準備好好醫(yī)治時,她的眼睛已經(jīng)無法徹底治愈,直至全盲失明。從那以后,劉翠青的性格變得敏感自卑。
2004年9月,劉翠青進入南寧市盲聾啞學校學習,跑步天賦被老師發(fā)現(xiàn)。在老師的建議下,她開始參加田徑訓練,從此與這項運動結下不解之緣。健全人奔跑很簡單,可對她來說就很難,因為她不知道胳膊和腿要抬多高,步幅要邁多大,都是靠領跑員、教練的語言和肢體接觸來完成跑步動作。最初的訓練十分艱苦,因為看不到,劉翠青判斷不準距離,常常跑歪;控制不住速度,總是摔倒。但她十分努力,成績逐漸變得突出。
2009年,劉翠青進入廣西殘疾人田徑隊,2010年入選國家殘疾人田徑隊。面對激烈的競爭和艱苦的訓練,她不停地感受四肢擺動的位置、幅度,在教練的提醒下糾正、調(diào)整,慢慢形成了肌肉記憶。劉翠青說:“肌肉記憶只能練,反復地練。動作很枯燥,練好幾十遍才能練得有記憶?!?h3>從對手到隊友
2011年,在杭州舉行的全國殘疾人田徑錦標賽上,劉翠青參加了T11級女子100米比賽。T代表徑賽項目(Track),前一個1代表盲人組別,后一個1數(shù)字越小,意味著殘疾程度越重。在這個級別的比賽中,盲人選手需要和領跑員搭檔完成比賽,兩人各占一條賽道,用引導繩連接。比賽中,領跑員控制著盲人選手的節(jié)奏和方向,幫助盲人選手順利完成比賽。領跑員就是盲人選手的眼睛。
這次比賽中,領跑員徐冬林站在另一條跑道上,但他領跑的不是劉翠青。一對之后合作9年的組合以這種方式相遇。
徐冬林出生于江西景德,比劉翠青年長3歲,曾是一名專業(yè)田徑運動員。2011年退役后,他經(jīng)江西省殘聯(lián)介紹,去幫助一位盲人運動員參加田徑比賽,從此投身到這一行業(yè)中。徐冬林第一次見到劉翠青,馬上被這位對手吸引,后來回憶說:“我當時想,這個小女孩身高體長,是塊練田徑的料子。當時我拿了3個冠軍,她沒拿到名次,但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沒想到,我們從對手變成后來的搭檔?!?p>
田徑女子100米T11級頒獎儀式舉行,劉翠青(左三)獲得冠軍。
之后,徐冬林與劉翠青都入選了國家隊。教練胡正觀在觀察和研究后,發(fā)現(xiàn)劉翠青與徐冬林的動作相似,于是確定兩人合作征戰(zhàn)國際賽場。
接下來就是艱辛的訓練。盲人運動員跑步與健全人不同,練速度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訓練運動員和領跑員的統(tǒng)一。胡正觀說:“女運動員身高比領跑員低,兩人的步幅、步頻不一樣,要在訓練中磨合。兩個人要相互信任,長期訓練,才能達到高度統(tǒng)一?!?/p>
徐冬林還記得初見劉翠青時,她羞澀內(nèi)向,不愛說話。徐冬林講十句話,都很難得到一句回復。不過,徐冬林很有耐心,接觸久了,劉翠青的性格愈發(fā)開朗,二人也經(jīng)常開玩笑。經(jīng)過長期配合,他們在訓練中已不需要言語交流,徐冬林捏一下繩子,劉翠青就能心領神會,做出過彎、沖刺等技術動作。徐冬林說:“跑彎道時,我的手向內(nèi)側彎一點,她就能感覺到。我的手往后一放,她就知道要到終點?!?/p>
9年來,從全國比賽到國際比賽,劉翠青跑出了一個又一個好成績,奔跑的賽道也更加寬廣。在2014年亞殘運會上,她獨攬5枚金牌,一鳴驚人。2015年,她第一次參加世錦賽,一舉贏得四項T11級冠軍,打破了巴西選手保持了10年的世界紀錄。2016年,劉翠青在里約殘奧會4×100米接力賽T11-T13級和女子400米T11級比賽中奪得冠軍。這些比賽,徐冬林一直陪伴左右。杭州亞殘運會前,劉翠青已獲得金牌47枚,獎牌59枚。她說:“體育是有魅力的,參加體育運動能緩解心理壓力,增強體質(zhì)。更重要的是帶來成就感,幫助殘疾人朋友們找到人生的價值?!?/p>
徐冬林總結與劉翠青不斷創(chuàng)造輝煌的心得:“首先,兩人的競技水平都要高;其次,領跑員要有耐心,跑的過程中要配合運動員。此外,生活當中也要細致,讓運動員得到信任。足夠信任我,才敢跟我跑。”
在追夢的過程中,徐冬林始終在劉翠青身旁,甚至為她犧牲了自己的健康。東京殘奧會前,徐冬林被診斷出半月板嚴重傷病,面前有兩條路:一條是立即手術,可以有效延續(xù)職業(yè)生涯,但要放棄東京殘奧會;另一條是打封閉撐完東京殘奧會,但以后有可能再也跑不了。徐冬林果斷選擇了第二條路。他說:“時間緊迫,教練需要我?guī)瓿扇蝿?,我選擇接受?!?021年東京殘奧會上,劉翠青在女子400米T11級決賽中以56秒25的成績獲得金牌,打破殘奧會紀錄。徐冬林不認為自己犧牲了什么,因為這是共同奮斗的結果。
2011年在杭州初識,如果2023年杭州亞殘運會上奪冠,在祖國人民面前升起五星紅旗,不僅是這對傳奇組合的夙愿,也是完美的結局。但人生總是充滿遺憾,2021年全國殘運會后,徐冬林膝蓋的傷病已經(jīng)不能再劇烈運動,這對組合不得不解體。
在徐冬林眼中,劉翠青是一個要強、細致的姑娘。出門比賽,她的行李箱永遠收拾得整整齊齊;平時訓練,她總是按照要求把動作做到完美。每到一個新的比賽地,徐冬林一定要帶著劉翠青熟悉環(huán)境,去跑道踩場,告訴她房間中的開關和插座在什么位置。徐冬林說:“盲人的世界沒有光明,翠青有時會開燈睡到天亮,幫助她熟悉新環(huán)境十分重要。”
分手是無法避免的,徐冬林腦海里想過很多次這件事。但告訴劉翠青的那一刻,他還是十分不舍,也能夠感受到搭檔的難過。徐冬林說:“我當時講,我很難再恢復到以前的水平,不能拖你的后腿。你的路還長,還要繼續(xù)前進,為國爭光,未來會有新的領跑員。聊了很久,她最終接受了。”
和劉翠青分開后,徐冬林依然活躍在殘疾人體育的舞臺上,擔任教練員,繼續(xù)為殘疾人運動員服務。9年合作,他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照顧劉翠青的習慣,如今下樓梯時依然會下意識地放慢腳步,注意腳下有沒有臺階,就像劉翠青在身邊一樣。分開后,兩人經(jīng)常聯(lián)系,如同親人。徐冬林最操心的是劉翠青未來的就業(yè)問題,雖然是世界冠軍,可選擇的職業(yè)除了推拿,仍十分有限。
32歲的劉翠青狀態(tài)保持得很好,經(jīng)歷國際比賽的歷練,她的經(jīng)驗和氣勢更足了,依然保持著自律,生活圍繞著訓練展開。這在盲人運動員中是不多見的,也讓選拔新的領跑員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
徐冬林也參與選拔新領跑員,廣西小伙子陳圣明成為選定的目標。徐冬林說:“我走之后,這是第三個了,中途給她配了幾個領跑員,一直不太合適。領跑員要控制節(jié)奏,通過引導繩把感覺傳導給運動員,這非常重要,需要大量時間磨合這種默契?!?/p>
19歲的陳圣明曾經(jīng)是運動員,在接觸盲人領跑員后被深深打動,決定也去做一名領跑員。他說:“翠青姐和冬哥是老搭檔,現(xiàn)在我接棒,是一種挑戰(zhàn),我會努力握緊這根棒?!眲⒋淝嗾f:“我是靠繩子的觸感,感覺他的擺臂、抬腿。因為他是第一次接觸盲人,擺臂總是不在一條線上,導致我節(jié)奏受影響。光練節(jié)奏就用了一個月?!眱蓚€跑步習慣完全不同的人要做到整齊劃一,很不容易。臂要擺多高、步要邁多大,陳圣明學著克制自己,以劉翠青為主,改變肌肉記憶,在慢跑中加快磨合。
陳圣明說:“方法就是喊一二一,兩個人你邁左腳我邁右腳,同步之后慢慢習慣。最大的改變就是擺臂,自己跑,擺到胸前就可以了,但是領跑員得把自己的擺臂放在兩人的居中位置,才能同步向前。”為了增加信任度,二人出宿舍門起就形影不離,從生活習慣到訓練細節(jié)密切配合,提高默契。
10月24日,杭州亞殘運會田徑女子100米T11決賽,劉翠青與陳圣明站在賽道上。不遠處的觀眾席上,徐冬林手舉國旗,密切關注著劉翠青的一舉一動。
比賽要開始了,徐冬林喊了一聲“加油”。劉翠青的身子抖動了一下,似乎感覺到了這個熟悉的聲音,馬上又回歸到沉穩(wěn)的狀態(tài)。陳圣明大吼一聲,之后細心地將劉翠青帶到起跑器前,蹲下身子,幫她調(diào)整好起跑姿勢。發(fā)令槍響后,兩個人齊心協(xié)力,同頻共振,第一個沖過終點線。完賽的陳圣明又朝著天空大吼了一聲。他說:“起跑時的吼聲是為了提高自己的興奮度,終點線的吼聲是看到成績之后非常滿意?!?/p>
12秒,劉翠青打破賽會紀錄。徐冬林十分欣慰,“重新適應一個領跑員,相當于重新適應一雙眼睛。兩人磨合才半年多,能賽出這種水平,配合還是可以的。相比在賽場上,在場邊觀戰(zhàn)更激動。在場上跟著她跑,我心里是有數(shù)、可控的。在場邊,渾身力量只能通過吶喊釋放出來”。
賽后在混采區(qū),劉翠青與徐冬林再次相逢,徐冬林送上了一個大大的擁抱,攝影師記錄下了這珍貴的一刻。本屆亞殘運會上,劉翠青包攬了女子100米、200米和400米T11級別的金牌,她說:“付出都會有收獲。感謝冬林,給我打下了基礎,一直陪伴我,給我鼓舞。我的新‘眼睛也特別明亮,指引了我前進的步伐?!毙於终f:“相識12年,本來是想在杭州圓夢,但是很遺憾,沒有這個機會了。希望他們未來順利,打破自己的紀錄?!?/p>
劉翠青鼓勵更多的殘疾人朋友走出家門,融入社會?!爸灰闹杏心繕?,就一直堅持下去,身體上的障礙不會成為阻礙我們成功的絆腳石”。她希望用自己的經(jīng)歷,幫助更多的殘疾人感受體育帶來的魅力,跑出人生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