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可瀛
(河北師范大學,河北 石家莊 050011)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穩(wěn)定發(fā)展,我國的影視產業(yè)也出現了迅速發(fā)展的態(tài)勢,影視作品在大眾的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文化欣賞作用。影視劇服飾作為影視劇的組成部分之一,既屬于影視美術范疇,又屬于服飾設計范疇。它是服裝設計師根據影視劇情和藝術審美專門設計的一類特殊服裝,也是影視美術設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鑒于古裝影視劇所反映的歷史時代背景,在影視劇的服飾設計上更加需要符合其歷史時代特征。因此,其設計需要以充分的歷史考證為基礎,同時結合現代審美情趣來適當進行詮釋和再設計,從而更好地設計出既能符合特定歷史背景又能滿足當代觀眾審美趣味的古裝影視劇服飾。
本文通過調查研究、文獻研究、個案研究等方法對清代宮廷影視劇《甄嬛傳》中獨特服飾設計風格及角色定位的分析,闡述了劇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和古裝影視劇中新穎的服飾設計理念。本文從設計理論到時代審美內涵都進行了深入分析,通過對劇中典型人物的服飾形象來分析其對人物性格、情緒及影視劇情效果的渲染和烘托作用,進而揭示現代影視劇服裝設計師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通過創(chuàng)新使得服飾人物形象更加飽滿、劇情更加精彩的設計手段,為古裝影視劇服飾設計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也為現代影視劇服裝設計師提供設計的實踐參考價值。
作為塑造特定歷史時期角色形象的重要元素,古裝影視劇服飾對于提高影視作品的表現力有著不容忽視的重大意義。本研究根據劇中角色的身份不同,分為皇上服飾、皇后服飾、妃子服飾、大臣服飾、奴婢服飾、宦官服飾以及老百姓服飾等[1]。古裝影視劇服飾特點具體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古裝影視劇服飾在塑造劇情人物形象上的特殊性。服飾的風格和色彩符合劇本的需要,服飾設計師利用精良的服化道,將演員變成戲劇中的角色,使觀眾有一種“屏幕上的人物呼之欲出”的感覺。另一方面,是古裝影視劇服飾在尊重史實造型特征上的特殊性。優(yōu)秀的服化道,不僅能滿足好看這一基本要求,而且能融入人物塑造、情節(jié)設計、氛圍營造和作品風格等,成為影視作品有機的構成部分。
《甄嬛傳》以清雍正年間為背景,是中國服裝歷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時期。清朝服飾兼具滿漢兩民族服裝的特色,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結果,其工藝精湛,用料考究,顏色艷麗,圖案華麗。
《甄嬛傳》的第一集里,雍正皇帝登基的時候,穿的就是典型的朝服——通身長袍,上有披肩和箭袖,袖口、袖口和領口都繡著金龍?;实鄞┏臅r候要戴朝珠,一共108 顆珠子。除了服裝之外,皇帝的冠帽也是非常講究的,大體上可分為朝服冠、常服冠、行服冠、吉服冠。
清代官方對官員的服飾進行了嚴格的限制,并規(guī)定了官服的等級。文官所繡為飛禽,武官所繡走獸[2]。按照品級從高到低,文官補服圖案:一品為仙鶴,二品為錦雞,三品為孔雀,四品為云雁,五品為白鷴,六品為鷺鷥,七品為紫鴛,八品為鵪鶉,九品為練雀。武官補服紋:一品為麒麟,二品為狻猊,三品為豹,四品為虎,五品為熊,六品為彪,七品、八品為犀牛,九品為海馬,見圖1?!墩鐙謧鳌分?,甄遠道是主角甄嬛的父親,在甄嬛進宮之前,他是四品大理寺少卿,補服上的圖案為云燕,后甄嬛入宮得寵,其官職升為三品吏部尚書兼都察院左都御史,補服上的圖案由云燕變?yōu)榱丝兹浮9倮舻膮^(qū)別還表現在帽子頂部,這就是象征著官員身份的“頂戴花翎”[3]。
圖1 清代補子圖案
清代宮廷女裝大致可以分為四類,分別是禮服(朝服)、吉服、常服和便服,分別對應于祭祀朝會、節(jié)慶宴席和日常生活。在后宮服飾中,禮服最為莊重,寓意深刻,內涵豐富。故宮博物院館藏的明黃緞繡金龍皮朝袍和石青緞繡金龍棉朝褂,是清代《孝賢純皇后朝服像》軸中孝賢純皇后所著原物,也是目前館藏朝袍中僅存的一件綴金板嵌珠石(花邊和團壽紋)皇后朝袍,華貴非常,見圖2。吉服是清朝首次正式指定的服飾,介于禮服與常服之間,主要用于慶典、宴請和禮儀場合。常服是后宮日常生活中最典型的服飾?!墩鐙謧鳌分械幕屎蠡旧隙碱^戴鈿子,項圈和耳飾代表其尊貴身份。
圖2 《孝賢純皇后朝服像》與明黃緞繡金龍皮朝袍和石青緞繡金龍棉朝褂
古裝影視劇服飾設計的時代內涵主要包含兩點,其一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與重現,其二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新與改善。服飾文化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受到時代的影響,也是時代精神文明的體現,而這樣的文化同樣體現在古裝影視劇服飾設計當中。《甄嬛傳》精良的服化道將古典文化的意境體現得淋漓盡致,又將融入其中的現代元素調和得恰到好處,為古裝影視劇服飾設計提供了借鑒。
在服飾設計上,除了要讓服飾的外觀吸引人的目光以外,還要注重對意境的把握。由于其既能體現出設計師的美學經驗與審美理念,又能讓影視劇呈現出別樣的色彩,從而將服飾設計推向一個更高的藝術境界。具體來說,古裝影視劇的服裝設計中的意境美,并不是機械的模仿和復制,而是設計師創(chuàng)造的一種新境界[4]。這個新境界來自設計師對服飾個性特質的獨到認識和理解,即明快和含蓄的完美融合。通過對有限的外部形象的表現,可以使人產生一種“言語說完,意義無窮”的感覺,進而使觀者的藝術想象逐步被激活,進而得到更高的審美享受。
《甄嬛傳》中后妃的服裝圖案,大多都是古代畫卷上的花鳥,因此,劇中的服飾不僅透露出濃郁的古典氣質,而且奢華感十足,甚至連圖案都細化到每個角色的性格和地位,位置高的圖案豐富華麗,位置低的圖案相對優(yōu)雅簡單。圖案是一套服裝的點睛之筆,到了清代,紋樣的發(fā)展已經非常時尚,尤其是在宮廷服飾中,紋樣的應用達到了高峰?!墩鐙謧鳌分腥宋锏姆b圖案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根據古代卷軸的花鳥圖案和傳統(tǒng)圖案設計的,大致可分為三類:珍奇動物、珍奇花草、幾何圖案。其中,幾何圖案一般繼承傳統(tǒng)圖案,起到襯托風格的作用;而花鳥圖案則已經成為《甄嬛傳》中服裝設計的亮點。例如,甄嬛早期服裝中的圖案大多是花卉和植物,這象征著她的簡單和善良,后來地位步步高升,圖案也變成了更加華貴的百靈鳥,見圖3。當然,對于相配的花鳥圖案,不會完全復制到衣服上,而是根據個人氣質、合適的位置分布在袖子、背部,這些小圖案不僅揭示了人物的身份,也暗示了主人公的性格和命運。
圖3 甄嬛早期與后期服裝圖案
影視劇作為現代前沿藝術的重要組成,具有自身的個性與魅力,其主要特征就是想象與創(chuàng)新。特別是古代題材的影視劇,更多的是用來描述古代的故事、描繪古代的環(huán)境,而單純地再現過去,會讓人覺得乏善可陳,所以,要想抓住人們的注意力,滿足現代人的審美觀,就必須對服飾進行現代化的革新和藝術的加工。創(chuàng)新設計并不等同于不顧歷史背景、一味求變、閉門造車的“無厘頭”設計,而是要根據服飾歷史素材和設計需求,進行合理、有據、有效的創(chuàng)新設計。因此,在古裝影視劇服飾設計上,既要尊重歷史,設計符合時代特征的服飾,又要把當代的美學因素加以運用,為服飾增加幾分嶄新的色彩,增加服飾生機的同時,也豐富了人物的性格。
清代女子經常佩戴旗頭,這也是清宮劇的象征。《甄嬛傳》作為清宮劇的經典之作,后宮嬪妃佩戴的旗頭也非常講究,根據地位、性格的不同,旗頭的樣式、尺寸和顏色也不同。各種旗頭不僅給觀眾帶來視覺享受,還大大提高了服飾設計的藝術水平和故事的深度。后宮嬪妃的旗頭雖然五彩紛呈,但仍有一些共性——旗頭大多是平的。這源于中國人的“正對稱”觀念,例如紫禁城的建造就非常講究方圓,兩邊對稱,這是統(tǒng)治者中央集權思想在建筑上的體現。“平”代表穩(wěn)定,“歪、不對稱”代表變化、不穩(wěn)定,意味著不落俗套、不守規(guī)矩。然而,《甄嬛傳》中的惠貴人沈眉莊,旗頭不是平的,而是歪斜的,見圖4。歪斜的旗頭是情感的外化,隱含著當時沈眉莊的內心蛻變。其實,早期她的旗頭也是平的,體現了她溫順的性格,這時她對宮廷生活和皇帝充滿了希望和期待;但后來,她被誣陷為假孕,皇帝的不信任讓她看到了皇帝的薄情和后宮的黑暗,于是旗頭由平變歪,這外化了她的情感變化。歪斜的旗頭和不對稱的發(fā)型更能體現沈眉莊叛逆堅韌、孤傲高遠的精神和“遺世而獨立”的風姿,就像她念過的一句詩,“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這種從對稱中尋找不對稱的設計手法,打破了平衡的視覺感受,體現了現代設計審美的個性化和趣味性,達到一種特殊的、變化的美感,為劇中人物賦予了精神氣質。
圖4 沈眉莊不對稱的旗頭
除旗頭外,鈿子的創(chuàng)新也比較突出,采用了現代藝術設計手法,綜合人物整體性格或情境、服裝色澤質地進行設計,突出了現代氣息。服裝的色彩、面料和造型都與人物的年齡、身份、地位和所居住的環(huán)境息息相關,這些現代的表達方式不僅與故事情節(jié)相吻合,而且也迎合了當代的流行趨勢,使得各個人物形象呈現出一種超越常規(guī)的視覺效果,突破了人們的傳統(tǒng)觀念。因此,只要合理地改變和革新,就能將當代美學適當地運用到古裝影視劇之中。
古裝影視劇服飾作為影視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涵蓋多種藝術門類的綜合性藝術形式,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和文化價值。本文以古裝影視劇服飾作為切入點,使用了調查、文獻研究的方法,來闡述古裝影視劇服飾的概念、類別與特點。通過個案研究的方式,以清宮劇《甄嬛傳》中的人物服飾設計為研究對象,著重分析了劇中服飾歷史原型——清代宮廷服飾的形制與審美特征,既獲得了“古裝影視劇服飾既能體現古典意境又能融入現代審美”的設計方法的可行性,又為當代古裝影視劇服飾設計提供了參考價值與創(chuàng)新思路。筆者認為,古裝影視劇服飾還有許多有價值的地方值得我們深入研究,應該在傳承傳統(tǒng)服裝的同時,進行創(chuàng)意設計,把圖案紋理、款式顏色與當代美學有機地融合,從而打造出富有民族風格特色的古裝影視劇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