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建全
一篇領導講話稿,是讓人覺得平淡無奇、淡而無味,還是讓人眼前一亮、精神振奮,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看講話稿的思想深度。那么,如何做到出思想?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落實到領導講話稿起草上就是不同的語境講不同的話,對應什么領導就要寫出什么領導的特點。一些話寫重了、講過頭了不行,講輕了、講不到位也不行,不能把話講得太滿,更不能寫把握不準的話。起草領導講話稿,關(guān)鍵在“領導”二字,要做到“幫領導”“懂領導”“像領導”。
要“幫領導”。講話稿要對領導有用,能夠起到以文輔政的作用,因此,在起草領導講話稿時,要“源于領導”,即根據(jù)領導關(guān)于某項工作的要求,將其完整、準確、鮮明地表達出來。要“深于領導”,即想領導之未想,進一步豐富發(fā)展領導的意圖。要“細于領導”,即把領導的意圖通過一項項實實在在的措施展現(xiàn)出來,達到施政的目的。
要“懂領導”。準確把握領導意圖,是起草領導講話稿的前提。明白“懂什么”。對領導布置的任務,除了領導明確點到的內(nèi)容,還要注意把握領導沒點到的內(nèi)容,聽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將領導的意思領會全面。
理解“怎么懂”。欲研究領導講話,必先研究講話的領導。在平時要“學領導”,在起草時要“當領導”,在開會講話時要“聽領導”,了解清楚領導用了哪些、沒用哪些、發(fā)揮了哪些。還要通過當面請教、擬出提綱等方式,解決好與領導信息不對稱、溝通不充分的問題。
要“像領導”。起草講話稿要符合領導身份、性格、特長、思維方式,這是一份好的領導講話稿的基本標準。在語言風格上,有的領導講話更注重修辭文采,喜歡旁征博引,力求有感情、有溫度;有的領導講話更注重數(shù)據(jù)、邏輯,講話嚴肅嚴謹。這些在起草領導講話稿時都需要認真研究和把握。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有思想的領導講話稿必須要有高質(zhì)量的材料作為支撐,要養(yǎng)成平時積累資料的習慣,結(jié)合自己的業(yè)務,利用各種渠道,注意積累思想觀點、資料數(shù)據(jù)、經(jīng)驗做法等,做到厚積薄發(fā)。
把準材料研究的角度。起草領導講話稿必須善于把握大勢、著眼大局,要心懷“國之大者”,從整體看、從高處謀、從遠處議,通盤考慮各種問題,牢牢把握正確方向,在大局中審視本領域本單位本部門的工作。
增強材料準備的厚度。注重寫作素材的收集整理,建立自己的資料庫,確保需要的時候能第一時間找得到、用得上,隨用隨取。比如,寫一份綜合性的講話稿,需要多個部門提供素材,就要列好列準所需材料的清單,按清單分配好責任單位和責任人,明確時間節(jié)點提供材料,不能單靠起草人員閉門造車。
跳出特定材料的局限。部門代為起草的領導講話稿往往有局限性,審改時不能囿于部門材料的限制,更不能全部照抄照搬,而要獨立形成自己的思路和框架。
要在不改變部門材料原意的基礎上,加以歸納、整合、提煉、升華,將零散的工作寫系統(tǒng),將潛在的亮點寫出彩,將不必要的內(nèi)容剔除掉,將不到位的地方寫到位,將呼之欲出的觀點凝結(jié)為思想的結(jié)晶。
●摘自《秘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