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銘辰 吳博然 俞筱涵 凌若鈺 竇羚菁
大家好,我叫馬銘辰,來自江蘇蘇州。
你們知道一粒米是怎樣來到我們的餐桌上的嗎?從播種到豐收,歷時一百多天,小幼苗們?nèi)缃耖L出一束束沉甸甸的稻穗。請大家跟著我們班的同學一起走進田園,體驗割稻子、打稻谷、做稻草人,參觀鴨稻共生系統(tǒng)吧!
吳博然
我們班同學一起來到農(nóng)場,開啟了“割稻子大作戰(zhàn)”。聽了工作人員的講解后,我“全副武裝”,右手迫不及待地拿起彎彎的鐮刀,左手抓住一小把水稻,開割!但這一切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容易,那把水稻紋絲不動。我再次緊握鐮刀,只是這次讓刀口斜著向上,離手指遠一些,左手少抓一些水稻稈,就這樣唰地一下割下來了。我乘勝追擊,繼續(xù)割,把割好的稻子整齊地放在身邊。原來割稻子不僅需要力氣,還需要技巧?。?/p>
俞筱涵
以前可沒有現(xiàn)代化的收割機,農(nóng)民伯伯把水稻收割之后還要人工對水稻進行脫粒,這樣才能得到稻谷。
所有被割下的稻子都被捆在一起,鋪在地上接受陽光的檢閱。工作人員教我們拿稻子使勁兒敲打谷桶,這樣稻谷就被打到了桶里。一下、兩下、三下……直到稻子成功脫粒?!靶∞r(nóng)夫”們面朝黃土背朝天,體驗了打稻谷,也感受到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馬銘辰
稻子全身都是寶,打谷脫粒后,剩下的稻草能用來做什么呢?小小創(chuàng)意家上線,同學們變廢為寶,一起制作了生動可愛的稻草人,讓它肩負起守護稻田的職責!
一頂好的草帽既能防雨又能遮陽,休息時還能扇扇風,實在是干農(nóng)活的不二之選。同學們發(fā)揮想象力,自己動手進行草帽裝飾,有的作品天馬行空,有的作品繪聲繪色!我繪制了一頂中華鱘草帽,是不是很富有想象力?
凌若鈺
微風輕輕吹過麥子,就像在寧靜的大海掀起一波波海浪,我們排成一列舞動稻草龍。我本以為稻草龍很輕,其實這需要很大力氣才能成功舞動起來。雖然我們熟練掌握了舞龍的技巧,但還是不小心讓頭發(fā)上沾滿了碎碎的稻草,這讓我們看起來就像一個個活潑可愛的稻草人。
竇羚菁
同一塊稻田,既種稻又養(yǎng)鴨,水稻為小鴨子提供適宜的棲息環(huán)境;小鴨子為水稻吃蟲除草,它們那臭烘烘的排泄物還可以當作肥料。小鴨子和水稻共棲生長,形成良好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一地兩用,一水兩養(yǎng)”,不使用農(nóng)藥化肥,這樣種植出的綠色有機大米,你要不要吃上兩大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