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學宸
江蘇宜興 宜興 214221
“人間珠玉安足取,豈如陽羨溪頭一丸土”,人間的珠寶玉石都比不過陽羨溪頭的泥土,這說的便是紫砂,可見紫砂之珍貴。紫砂泥料產自于宜興,是獨一無二的,別的地方都沒有,尤為地凸顯出了紫砂泥料的稀有性。與此同時,紫砂泥料的材質也十分的獨特,不僅有良好的透氣性,還有著較強的可塑性,在經過高溫的燒制之后還會形成獨特的雙氣孔結構,用來泡茶既能夠較好地散發(fā)出茶湯的香味,隔夜放置也不會變餿,這在茶具之中是與生俱來的優(yōu)勢,是其他茶具所無法匹及的,這使得紫砂壺一誕生便受到了萬人的追捧,一時之間紫砂壺便取代了其他普通茶具,成為了世間茶具之首,此外,較強的可塑性為紫砂壺帶來了各種各樣千變萬化的造型特征,令人賞心悅目,紫砂壺真可謂是帶給人們極為舒適的喝茶體驗。
隨著紫砂壺不斷的發(fā)展,漸漸地,紫砂壺開始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容融合在一起,相輔相成,由抽象化具體呈現于紫砂壺之上,紫砂藝人憑借陶刻、雕塑等技術手藝,以及自身巧奪天工的技藝,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中的文畫詩詞融于紫砂壺之中,并借紫砂壺將其中的思想與情感表達出來,向人們傳達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內涵,這也使得紫砂壺成為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也成為了紫砂壺創(chuàng)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靈感源泉,紫砂藝人也不僅僅是借鑒、提煉,更是將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賦予其中,致使所創(chuàng)作出來的紫砂壺都是獨一無二的,獨具個人特色的藝術魅力。
這款紫砂壺《八面玲瓏》(見圖1)整體的造型特征是基于紫砂方器來進行制作的,采用了紫砂方壺之中最具代表性的八方壺,這一類器型可以跟隨紫砂藝人自身的想法創(chuàng)意進行或圓或方的處理,從這款紫砂壺《八面玲瓏》之中可以看出,紫砂藝人將方與圓之間進行了一次很好的融合,巧妙地達到了方中寓圓、圓中帶方的效果。
圖1
此壺壺身是由八方柱形所演變而來的,紫砂藝人將邊緣的線條都進行了銳化,并且具有一定的弧度,從而使得整個壺身看上去較為圓潤飽滿,輪廓線條也都顯得不是十分清晰、挺括,將圓器的特點充分地融于其中;壺身底部便直接化為平整,呈八方形的壺底立于平面之上,十分的端莊、挺拔;壺口與壺底形成上下相互對應的關系,形狀大小皆一致;壺蓋壓于壺口之上,邊緣線條十分緊密地貼合在一起,嚴絲合縫,保證了壺內良好的氣密性,蓋面則沿著八方邊緣線條向上微微隆起了一定的弧度,整體的處理與壺身可以說是一脈相承;壺鈕的造型就好像是整個壺體的縮影,小巧而又精致,立于蓋面中間;壺嘴與壺把鑲于壺身兩側,整體的造型都十分的修長、挺拔,線條柔和委婉、圓潤順滑。
此壺雖整體的造型是在方器的基礎之上進行制作的,但從此壺之中我們可以看出,所采用的大部分技法都結合了圓器的特點,將方中寓圓、圓中帶方的原則貫穿始終,為人們呈現了別具特色的一類方器,而紫砂藝人之所以以這種形式進行呈現,與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有著很大的關聯,值得我們去探討與學習。
這款紫砂壺《八面玲瓏》以“八面玲瓏”這一詞來進行命名,便是從中向人們折射出蘊含的為人處事之道。做人要八面玲瓏,也就是為人處事之時不能夠太過于老實,不能太過于直率,也不能太過于死板,而是要八面玲瓏、左右逢源、瞻前顧后,在人際交往之中要具有一定的彈性,以維持平衡的一個關系,對于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保持堅持的時候也要懂得適當的變通,否則便很容易走進死胡同。這便是為何紫砂藝人在制作此壺的時候,基于方器的造型特征又最大程度地彰顯了圓器的造型特征,便是想要借此警醒人們,做人剛正的同時也要有圓融的處世之道,從而才能夠在社會之中做到游刃有余。
紫砂藝人在創(chuàng)作紫砂壺的過程之中,往往都會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容與元素融于其中,以此來豐厚紫砂壺的文化內涵與底蘊,使得人們在喝茶品茗之時,既能享受到茶的芬香,又能夠領略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涵的魅力,達到思想與精神上的一個升華,就像這款紫砂《八面玲瓏》,紫砂藝人很好地做到了外在與內在的相互統(tǒng)一,通過外在造型的圓潤與內在所蘊含的文化內涵,來向人們傳達八面玲瓏的為人處事之道,對人們起到一定的警醒作用,同時又具備著一定的時代特征,可以說此壺是一件優(yōu)秀的紫砂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