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
(1 中交一公局廈門工程有限公司;2 中交一公局廈門檢測技術有限公司)
隨著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交通基礎工程發(fā)展迅速,一方面,隨著公路工程大量的擴建、新建,路基需要很多的填土材料,通常情況下,填土材料的獲取主要通過開山采土或者開挖田地等方式,這種取材方式對環(huán)境的破壞程度很大,觸碰了保護生態(tài)環(huán)保的紅線;另一方面,公路工程建設過程中,經(jīng)常會產(chǎn)生許多難以直接利用的淤泥土,包含且不限于樁基清渣淤泥土等,這些淤泥土具有高含水量、低強度等特性,以致于無法滿足路基工程填料的要求,因此通常采用廢棄堆放方法,不僅危害環(huán)境,還浪費資源。若能將這些廢棄的淤泥土改良,使之成為滿足要求的填土材料,然后用于路基填筑,不僅有助于滿足公路建設的填土需求,還可以避免由于堆放廢棄淤泥土引起的廢固污染。本研究通過處理改良樁基清渣淤泥土,旨在提供一定的淤泥改良技術及試驗應用指導。
1.1.1樁基清渣淤泥土
選取海南鋪前大橋樁基清出來的淤泥土作為樣品,性能見表1,粒徑分配圖見圖1。
綜合表1、圖1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鋪前大橋樁基清渣淤泥屬于低液限粉質黏土,CBR 性能指標不滿足《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規(guī)范》要求。
表1 樁基清渣淤泥技術指標
圖1
1.1.2改良劑
根據(jù)該淤泥含水量高、力學性質差、不易攪拌與分散等特點,優(yōu)選改良劑如下:
⑴水泥:42.5普通硅酸鹽水泥。
⑵生石灰:CaO+MgO含量≥75%。
⑴層鋪+翻鋪法。
根據(jù)工程施工實際情況,模擬路拌法工藝在試驗室內采取層鋪+翻鋪法相結合的混合技術,具體操作如下:稱取合適質量的淤泥土與改良劑,將淤泥土與改良劑均分為兩份,均勻鋪撒一層淤泥土后,在淤泥土上面均勻鋪撒改良劑,然后用鏟子進行翻鋪,待混合較充分后,再均勻鋪撒另一層淤泥土與改良劑,再進行翻鋪,混合較充分后放置室外進行風干,見圖2、圖3。
圖2 室內試驗
圖3 室外風干
⑵擊實試驗。
參照JTGE40-2007《公路土工試驗規(guī)程》中重型擊實試驗方法。
⑶承載力試驗。
參照JTGE40-2007《公路土工試驗規(guī)程》中承載比試驗方法。
取水泥摻量為0、3%、6%、9%、12%的淤泥土進行擊實試驗,試驗數(shù)據(jù)結果見表2。
表2 水泥-淤泥改良土最佳含水量和最佳干密度試驗結果
分析表2可以得出:
隨著水泥摻量提高,淤泥改良土最佳含水量隨之提高,摻量為0 時,最佳含水量為10.2%,摻量為12%時,最佳含水量為14.6%,整體增幅為43.1%;另外,隨水泥摻量提高,最大干密度不斷降低,摻量為0 時,最大干密度為1.97,摻量為12%時,最大干密度為1.74,整體減小幅度為11.7%。分析原因為:水泥加入淤泥中后,與淤泥土中的水發(fā)生了水化反應,土顆粒表面水膜因此變薄,從而導致最大干密度減小,最佳含水量提高。
取生石灰摻量為0、3%、6%、9%、12%的淤泥土進行擊實試驗,試驗數(shù)據(jù)結果見表3。
表3 生石灰-淤泥改良土最佳含水量和最佳干密度試驗結果
分析表3可以得出:
隨著生石灰摻量增加,淤泥改良土最佳含水量隨之提高,摻量為0 時,最佳含水量為10.2%,摻量為12%時,最佳含水量為14.3%,整體增幅為40.2%,略小于摻水泥的增幅;另外,隨生石灰摻量增加,最大干密度不斷降低,摻量為0 時,最大干密度為1.97,摻量為12%時,最大干密度為1.77,整體減小幅度為10.2%,略小于摻水泥的減幅。
取水泥和生石灰摻量為0、3%、6%、9%、12%的淤泥改良土進行CBR試驗,試驗數(shù)據(jù)結果見表4、表5。
表4 水泥-淤泥改良土CBR值試驗結果
表5 生石灰-淤泥改良土CBR值試驗結果
分析表4、表5可以得出:
⑴隨著水泥摻量的增加,淤泥改良土的CBR 值呈增大趨勢。水泥摻量為0 時,淤泥土92 區(qū)、94 區(qū)、96 區(qū)的CBR 值分別為1.1、1.9、3.6,均不滿足二級公路路基施工要求;當水泥摻量為3%時,淤泥改良土92 區(qū)、94 區(qū)、96 區(qū)的CBR 值分別為5.6、6.2、11.5,其CBR 值強度滿足二級公路路基施工要求;隨著水泥摻量增加為6%、9%、12%,淤泥改良土的CBR 值顯著提高。說明水泥作為淤泥土的改良劑,能較好地改善其強度指標。
⑵隨著生石灰摻量的增加,淤泥改良土的CBR 值呈增大趨勢。當生石灰摻量為3%時,淤泥改良土92區(qū)、94區(qū)、96 區(qū)的CBR 值分別為4.5/5.8/7.6,其CBR 值強度滿足二級公路路基施工要求,隨著生石灰摻量增加為6%、9%、12%,其淤泥改良土的CBR 值顯著提高。說明生石灰作為淤泥土的改良劑,能較好地改善其強度指標。
⑶對比改良后的CBR 值,可以看出水泥較生石灰改良效果更好。
⑷摻入水泥和生石灰后,淤泥改良土的膨脹率有所降低,但改良劑摻量與膨脹率的變化并無明顯規(guī)律,且變化也不明顯,膨脹率在0.12%~1.24%上下浮動,說明改良劑摻量對淤泥改良土的膨脹率影響不大。
水泥作為改良劑的淤泥改良土的SEM 圖見圖4、圖5。
圖4
圖5
從圖4、圖5 我們可以看到纖維狀的鈣礬石花簇及針狀的鈣礬石晶體,也能夠觀察到絮狀C-S-H 膠凝體和大顆粒團聚,這是因為水泥作為改良劑與淤泥土混合之后,水泥與土中的水發(fā)生了水化反應,水化產(chǎn)物生成后,有的產(chǎn)生大量纖維狀鈣礬石晶體,纖維狀的晶體向外延伸,在泥土顆粒間隙形成網(wǎng)狀構造,進一步形成水泥石骨架,有的則與泥土中具有活性的細顆粒反應,加強骨架結構。水化產(chǎn)物中生凝膠粒子C-S-H 的比表面積很大,具有強大的表面能,因此,其表面有很大的吸附力,可以吸附較大顆粒土團,進一步團聚起來形成水泥土的團粒結構,形成堅固的結合體,宏觀表現(xiàn)為淤泥改良土的CBR 值強度提高。此外,水化產(chǎn)物的另一種物質Ca(OH)2,會與空氣中的CO2發(fā)生化學反應生產(chǎn)CaCO3,進一步提高淤泥改良土的強度。
生石灰作為改良劑的淤泥改良土的SEM 圖見圖6、圖7。
圖6
圖7
從圖6、圖7 我們可以看到大量的針片狀Ca(OH)2晶體和膠結物,這是因為將生石灰作為改良劑摻入淤泥土后,在淤泥土中水的作用下,生石灰迅速消解,產(chǎn)生Ca(OH)2和少量Mg(OH)2,并離解出Ca2+,Ca2+和K+和Na+發(fā)生離子交換反應,使膠體吸附層變薄,降低了電位,從而使黏土的膠體絮凝形成膠結物,使淤泥土的塑性指數(shù)下降并水穩(wěn)定成型,形成早期強度。其次,Ca(OH)2絕大部分以結晶水的形式存在,形成(Ca(OH)2·nH20)晶體,此晶體與土粒結合形成共晶體,進一步填充了淤泥土顆粒間的孔隙,將土粒膠結成一個整體,使改良土的強度和水穩(wěn)定性得到改善。最后,Ca(OH)2會不斷和空氣中的CO2反應,生成具有較高強度和水穩(wěn)定性的CaCO3顆粒,進一步提高土體的強度。
⑴水泥和生石灰摻量在0~12%范圍內,隨著改良劑摻量的提高,淤泥改良土的最佳含水量隨之提高,最大干密度隨之降低。
⑵水泥和生石灰摻量在0~12%范圍內,隨改良劑摻量提高,淤泥改良土的CBR 值隨之提高,而膨脹率有所降低但變化無規(guī)律且不明顯,其中,水泥較生石灰改良效果更理想。
⑶通過SEM 微觀分析發(fā)現(xiàn):水泥作為改良劑主要通過水化反應形成的水泥石起骨架作用,并通過Ca(OH)2的物理、化學作用來增加土體的強度。
⑷生石灰作為改良劑主要通過Ca(OH)2的物理、化學作用來形成土體的早期強度和后期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