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我在臨沂城送外賣”的文章在網上刷屏,身為作者,臨沂大學文學院教師邢斌一時成為網絡“頂流”。在這篇文章中,邢斌稱,2022年12月底,自己體驗了為期一個月的外賣員生活,“我送了許多訂單,接觸了許多商家,敲響了一家家的房門”。
一篇長文為何會火?首先吸引關注的,是大學教師與外賣騎手身份上的反差。大學教師,在很多人的想象中,是住在“象牙塔”里的知識分子,似乎超脫于世俗生活之外。而外賣騎手,則是最接地氣的“草根”群體。將大學教師和外賣騎手這兩種身份合二為一,強烈的“碰撞感”非常引人注目。
文本解讀
角度一:真誠與真實最動人。
邢斌的走紅,顯然不僅是因為他所關注的議題。在他的講述中,我們可以看到,作為一名高校教師,他與體力勞動者毫無距離感。他躬身入局,親身嘗試,所遇到的困難如此真實,所經歷的辛苦令人動容。無論是被客戶無理辱罵的委屈,還是手掌上一個又一個繭子,都讓人們感受到,他就是一名外賣騎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體驗”。真誠與真實,是其實踐所得最打動人的地方。
角度二:體驗的意義。
作為一名高校教師,邢斌在從事外賣配送工作時,也多了一層思考。他說:“我主要關注的是外賣員這個‘身份究竟是怎樣的處境。”他想知道:今天,能夠在社會中生存,究竟每月需要多少“成本”?他在探索,如何破除知識分子的信息繭房。這樣的思考,又讓他的騎手生涯不止于體驗,而是有了更深刻的價值。
在文章中,邢斌坦言這不是一次社會調查,而是一種個人體驗。邢斌試圖去描繪外賣騎手的生存圖景,去傳遞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以引起大眾對這一群體的關注。
運用示例:我一直相信,生活之于人存在的意義,并不一定要獲得多么偉大的成就,或者一定要去經歷多么恢弘的事。哪怕我們只是本本分分過好自己的日子,即便沒有經歷什么大風大浪,只要把生命中的每一天都過好,我們在世間的每一場體驗,都會變得有非凡的魅力。大學教師體驗外賣員的工作,在嘗試之后,他發(fā)現,生活中有著無數難以看到的奔波與辛苦?;鶎拥纳钪档帽豢匆?,我們的生活值得倍加珍惜。——浙江省新昌中學? 求可兒《生活的意義》
(選摘自《中國青年報》/指導教師:張晗/編輯: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