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工業(yè)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等八部門印發(fā)通知,啟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qū)試點,計劃包括增加公共汽車(包括城市公交車和出租車)對電動汽車的采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目標是到2025年電動汽車保有量達到10萬輛。
大幅提高電動汽車的比例后,城市公交、出租車、環(huán)衛(wèi)、郵政、物流等細分領域的電動汽車普及率要達到80%。公共充電樁與為公眾服務的電動汽車之間的比例提高到1:1。此外,高速公路服務區(qū)的充電車位應至少占小車位的10%。
考慮到經濟發(fā)展和基礎設施,政府將試點項目中的所有城市和省份進行了分類。第一類包括北京、上海和天津等主要城市。公共電動汽車的建議目標是100000輛。第二類和第三類的目標分別是6萬輛和2萬輛。
該項目的另一個目標是加強充電過程,推廣快速電池更換等新技術,鼓勵市政當局將充電設施納入其基礎設施。
蘋果手機的組裝工序多集中在中國,但近年來開始逐步分散化。在越南,包括試產產品在內,多家代工工廠已開始生產該品牌的耳機、手表型終端和筆記本電腦。據摩根大通估算,到2025年印度基地將有可能占到iPhone總產量的25%。
另一方面,在左右智能手機性能的重要零部件方面,日美的比例不斷提高。iPhone14的處理器開始使用蘋果高性能產品(電路線寬為4納米),單價也達到102美元,已上升至上一代機型“iPhone13”時的2.3倍。
iPhone攝像頭使用的圖像半導體“CMOS傳感器”由索尼制造,庫克此次訪問日本也是出于這樣的背景原因。雖然智能手機整體上性能趨于成熟,但要實現更加清晰的圖像處理,CMOS傳感器還有很大的進化空間,沒有索尼,iPhone的更新換代就無從考慮。
從地理位置來看,索尼的半導體產品在手機領域將進一步環(huán)游世界。iPhone的主要生產基地所在的河南鄭州與日本九州的直線距離為1600公里,印度欽奈與九州的距離則是其3倍以上(5500公里)。完成一部iPhone現有材料和零部件需要走完76萬公里的行程,這一距離相當于在月球和地球之間往返1次。
2021年到2022年,全球電動汽車電池使用量增加了71.8%。比亞迪去年達到了與LGEnergySolution相同的電池安裝水平,讓這兩家公司爭奪全球第二大電池制造商的競爭愈演愈烈。
數據研究公司SNEResearch2月上旬發(fā)布了一份關于2022年全球電動汽車電池使用情況的分析報告,該數據匯總自80個國家/地區(qū)的電池、插電式和混合動力電動汽車銷量,表明去年全球電池安裝量為517.9GW,預計到2023年,這一數字將增長至約749GWh。得益于汽車電氣化的不斷推進,2017年至2022年全球電動汽車電池使用量的復合年增長率達到54%。
去年,中國公司占前10名電池制造商中的6家。寧德時代以191.6GWh的使用量再次登頂,同比增長92.5%,其全球市場份額從2021年的33%增長到2022年的37%。今年1月,這家全球最大的電池制造商宣布在中國江西省建設CATL集成智能底盤(CIIC)生產基地項目。
曾幾何時,在電腦裝機必備軟件清單里,迅雷都是釘子戶一般的存在,雖然現在下載的需求在不斷減少,但也不至于完全消失,那為什么迅雷會如此快速地邊緣化呢?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2013年為了折騰美股上市而自廢武功。和當時主要的競爭對手百度、騰訊相比,迅雷上市最大的問題就是盜版。在股民看來,迅雷就是涉嫌“支持盜版”來掙錢。
為了能夠快速上市,迅雷刪除了服務器中的大量盜版內容,但迅雷路由被大股東小米喊停,以及后來的套娃式會員敗人品,都加速了迅雷跌落神壇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