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慶
這場沖突輕易不會結束,而且也將是二戰(zhàn)之后最慘烈的廝殺。
德國其實這次很郁悶。自從去年北溪管線被炸之后,德國就感覺上當受騙了,然后還是吃了啞巴虧。自此之后,對于俄烏沖突的態(tài)度就起了微妙的變化,這也是一段時間里,德國與北約其他國家尤其是美國、波蘭在援烏坦克問題上存在較大分歧的原因所在。
所以當波蘭等國對德國施壓之際,德國就提出了要不美國在援烏坦克方面“先行一步”?結果,一場“瞪眼游戲”之后,德國還是沒有挺住,與美國前后腳宣布向烏方提供主戰(zhàn)坦克,份額是德國14輛“豹2 A6”主戰(zhàn)坦克,美國則是31輛“艾布拉姆斯”主戰(zhàn)坦克。
有了德國的“松口”,英國、挪威、荷蘭、西班牙、波蘭乃至加拿大等國紛紛表示會跟進,法國也正式考慮提供“勒克萊爾”主戰(zhàn)坦克。一時間,好像是德國帶頭將主戰(zhàn)坦克送進了俄烏沖突中一樣。其實,德國乃至整個歐洲又何嘗不是被美國牽著鼻子走呢?
在德國等北約國家宣布提供主戰(zhàn)坦克之后,烏克蘭則進一步張開它的“血盆大口”,又惦記上了戰(zhàn)機甚至遠程導彈,結果嚇得世衛(wèi)組織趕緊將準備了兩年的應對輻射和核緊急情況關鍵藥物清單更新并發(fā)布了出來,并敦促各國政府必須做好準備,以備不虞。言下之意,照這么個節(jié)奏下去,很難保證不造成核擴散與直截了當?shù)暮藦椢C。
這也是德國總理朔爾茨近日表示“反對烏克蘭過度的武器要求”的原因所在。盡管德國已承諾將向烏克蘭提供“豹”式坦克,但烏克蘭隨后要求德國提供戰(zhàn)斗機和潛艇,朔爾茨頗為惱怒地說,德國不是參戰(zhàn)方,“這是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沖突”,他警告在武器交付方面謹慎行事,不要產生“過度的交付競爭”。
可以想見,烏克蘭的要求會越來越過分,而德國也將會越來越反感,并且日益變得謹慎,但美國還會一如既往地“拱火”。這個循環(huán)將會伴隨俄烏沖突始終。
而在烏克蘭一方,現(xiàn)在也只有靠北約的先進武器“續(xù)命”了。僅從戰(zhàn)場而言,如果沒有美西方的武器援助,烏克蘭早就挺不住了,更遑論烏克蘭政府與軍方四處漏風的貪污腐?。ㄜ娀鸺皯?zhàn)備物資)問題。
但更嚴峻的挑戰(zhàn)是人口問題,或者是兵源問題。截至去年底,烏克蘭人口是4100萬人(不含克里米亞地區(qū)),但是在俄烏沖突中卻流失了一半,也即宣布加入俄羅斯的四個州的1100萬人,以及逃難出去的上千萬難民,人口已經降至2000萬左右,加上烏克蘭老齡化程度堪比日本,而人口出生率又幾乎是全球墊底,隨著戰(zhàn)損加劇(西方媒體的估計是40萬—60萬人之間),后續(xù)兵源將難以為繼。反觀俄羅斯,戰(zhàn)損大概是6萬多(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的近期評估),但新接納的四個州的1100萬加上烏克蘭跑到俄羅斯的難民300萬,人口等于是增加了1400萬人,對于地廣人稀的俄羅斯(面積1709萬平方公里,人口卻只有1.4億多)無異于中了大獎。換言之,就沖這增加的人口與土地,俄羅斯也不會輕言放棄,更何況反正與美西方已經撕破臉皮了。
這也是烏克蘭立法允許大量雇傭兵進入烏克蘭的原因。那么下一步,就將是越來越多的波蘭等國軍人換裝、偽裝成雇傭軍參戰(zhàn)了,主戰(zhàn)坦克參戰(zhàn)已經不夠意思了,還得有越來越多的各國雇傭軍參戰(zhàn),那么,與北約下場親自參戰(zhàn),其實就是隔層紗了。換言之,俄烏沖突從去年9月開始就不再是俄羅斯與烏克蘭的較量了,而已經轉變?yōu)榇蛑鵀蹩颂m旗號的北約在事實上與俄羅斯之間的較量了。所以,這場沖突輕易不會結束,而且也將是二戰(zhàn)之后最慘烈的廝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