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再現(xiàn)
科學(xué)的力量是最神奇的,它能改變世界,更能創(chuàng)造未來。今天,讓我們一起動手做一個小實驗,觀察科學(xué)現(xiàn)象,記錄制作步驟,讓更多的人發(fā)現(xiàn)科學(xué)的魅力。讓我們一起行動吧!
大手導(dǎo)寫
有趣的小實驗
施老師:孩子們,只要留心觀察,每個人都是小小科學(xué)家。前幾天,我們動手制作了自己感興趣的一項小實驗。你能告訴我們,都做了哪些小實驗嗎?
澤然:我做的小實驗是“硬幣不見了”。
海欣:我做的是“會跳舞的雞蛋”。
馨悅:我做的是“倒瓶裝水”。
施老師:你們都有什么神奇的發(fā)現(xiàn)?
澤然:一枚硬幣消失不見。
海欣:雞蛋跳起舞來!
馨悅:倒立的空瓶子能夠自動裝進水!
掌握方法來寫作
施老師:哇,大家做的小實驗都十分有趣呢!那么,怎樣才能把小實驗的過程寫清楚呢?
澤然:我覺得可以借助記錄表梳理實驗過程。在表格中,明確實驗?zāi)康?。例如,硬幣在水杯中消失的實驗,我們要寫清實驗所需要的材料;實驗過程中,記錄一步一步是怎么操作的;實驗的結(jié)果也不能忘記。這樣就一目了然啦!
海欣:我認為在描述實驗過程時,可以用上一些連接詞,這樣可以把復(fù)雜的實驗過程寫得清楚又條理。連接詞有很多種,比如,“首先……接著……又……最后……”“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最開始……過了一會兒……又過了幾分鐘……”
馨悅:我也非常喜歡使用記錄表,我覺得我們還要仔細觀察事物發(fā)生的變化,產(chǎn)生疑問或者想法時,可以標在相應(yīng)的步驟旁邊。寫作文時,把事物的變化和心情穿插其中,可以讓作文更生動。比如,一開始看到雞蛋沒有浮起來,我十分失望,看到雞蛋在水中像調(diào)皮的孩子蹦蹦跳跳時,我內(nèi)心忐忑不安。
施老師:大家說得很棒!在詳細描述實驗過程后,別忘記揭示其中的奧秘。當然,要想作文更生動有趣,還可以用上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哦。
思維導(dǎo)圖
小手練筆
浮力知多少
朱禹軒
今天我做了一個實驗,想看看雞蛋能不能在鹽水中浮起來。
我在桌子上擺上實驗材料:一只裝滿水的玻璃缸、一罐鹽、一個生雞蛋、一根筷子。一切準備就緒啦,我迫不及待地行動起來。
首先,我把雞蛋小心翼翼地放在水缸里,雞蛋“咚”地沉入水底。我加了一勺鹽,雞蛋紋絲不動,我有點失望。唉,到底加多少鹽才能讓雞蛋浮起來??!接著,我又連續(xù)加了好幾勺鹽。我發(fā)現(xiàn),鹽放得越多,雞蛋就跳得越厲害,像不情愿離開似的,輕輕一跳,又潛入了水底。我忐忑不安地想:難道我的實驗要失敗了?我又舀了幾勺鹽,并用筷子不停地攪拌。呀!雞蛋順著水流轉(zhuǎn)動起來了,像芭蕾舞演員。但是,它很快又落了下來。最后,我把剩下的半罐鹽全倒了進去。雞蛋懸在水中央,不停地舞蹈。當我停止攪拌時,驚奇地發(fā)現(xiàn),雞蛋竟然浮在了水面上。我瞪大雙眼,驚嘆道:“太神奇了!我的雞蛋浮起來啦!”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來,清水的密度比雞蛋小,所以雞蛋會沉在水底。鹽水的密度大于雞蛋的密度,自然而然就能把雞蛋托起來,成功讓雞蛋在水中玩起漂浮游戲!哈哈,科學(xué)知識無處不在,就等著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呢!
硬幣不見了
牛家和
硬幣怎么會憑空消失呢?讓我來給大家揭曉謎底吧!
這個實驗需要一個玻璃杯,一枚硬幣和一些水。
實驗開始了。第一步,我把硬幣放在桌子上。第二步,我端起玻璃杯,輕輕地壓在了硬幣上。第三步,我緩慢地往玻璃杯里倒水。我一邊倒,一邊全神貫注地盯著杯底的硬幣。呀,當水倒?jié)M時,杯底的硬幣竟然消失不見了!難道這世上真的有魔法?我“蹭”地站起來,再仔細一瞧,硬幣正安然無恙地躺在杯底。我一邊喃喃自語:“難道是我的錯覺?”一邊坐了下來,再仔細一瞧,硬幣又和我躲起了貓貓。我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難道硬幣有隱身術(shù)?
第二天,我請教科學(xué)老師。原來這和光的折射有關(guān)。光線照射到物體上,再反射進我們的眼睛,我們就看到了事物。而光線穿過不同密度的透明物質(zhì)時,就會發(fā)生彎曲。比如,我們把一根筷子放進裝滿水的杯子里,就會看到筷子變彎了。同樣的道理,光線通過水和水杯的多次彎折,到達硬幣時再反射出來的光線折射到水中,無法反射到我們的眼睛里,所以就看不到硬幣。而垂直角度觀察時,光的折射為零,所以它又出現(xiàn)了。
我聽了,不由感嘆道:小實驗,大奧秘??茖W(xué)世界真是有趣又奇妙??!
老師總評
兩位同學(xué)都使用連接詞,詳細記錄了實驗的過程。禹軒同學(xué)在描述“浮力知多少”的小實驗時,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把自己的感受和事物的變化穿插其中,完整又生動。家和同學(xué)在寫有趣的發(fā)現(xiàn)時,詳細描寫了自己的語言和心理。兩位同學(xué)都在最后揭示了實驗原理,是真正的科學(xué)小達人!
【作者系江蘇南通市海門區(qū)天補小學(xué)三年級學(xué)生,指導(dǎo)并置評:施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