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麗(蘭州大學)
我很喜歡湯顯祖的《牡丹亭》中的一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也許這句話是最能形容我與語文之間的關系的。語文于我而言,是作為一種愛好的喜歡,也是作為一個專業(yè)的熱愛。我的本科專業(yè)是漢語言文學,由于是師范生,在大學四年級上學期的時候會有教育實習。這是我們這個專業(yè)的“必修課”,也是我們這些師范生由“生”轉“師”的必經(jīng)之路。
我們的教育實習是在湖南省的中學完成的,由學校統(tǒng)一安排,同學們大多被安排至長沙市的初中和高中。我被安排至湖南師大附中博才實驗中學,教授初二語文課程。
挑戰(zhàn)從拿到初中語文教材時就開始了。正式給初中生上課之前,需要先在小組內備課。只有備課任務通過了,才能正式進入講課環(huán)節(jié)?!断灎T》《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親愛的爸爸媽媽》這3篇課文是我們小組的重點備課篇目。首先要全面搜集相關資料、看網(wǎng)上名師的錄課視頻,然后進入準備教案和教學PPT的環(huán)節(jié)。對課文細節(jié)熟悉以后,用手機錄下自己講課的視頻,反復觀看并修改,為接下來小組內的登臺講課做好充分準備。
我們在備課的過程中會把做好的教案和PPT發(fā)到微信群里,互相觀摩??吹叫缕娴膭?chuàng)意,獲得啟發(fā),再去修改自己的文件。這樣反復修改幾輪后,才能得到一個比較滿意的版本。作為一個新手教師,這段枯燥的備課過程是必不可少的。
以教師的身份來備課和之前以學生的身份來聽課,完全是兩回事。我們不僅需要將自己的身份轉換,更需要將自己的心態(tài)轉換,保持一種虛心學習的“空杯子”心態(tài),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的講課能力實現(xiàn)真正提升。
磨課是登臺“實戰(zhàn)”前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由我們這幫新手教師互當評議人來“挑錯”,當然指導老師也會在場“犀利”點評。磨課中的“磨”字非常形象生動。任何一節(jié)合格的課都是需要打磨的,一并被打磨的還有我們的心智和學養(yǎng)。磨課的過程就是模擬課堂的試講過程。精心準備的課堂在試講的時候仍然會出現(xiàn)一些瑕疵。我們先由組內聽眾挑出錯誤和不足,然后進一步完善自己的課堂語言、課堂儀態(tài)以及教案、教學PPT。磨課的時候,我們會把45分鐘的課堂內容盡量壓縮,跳過真實課堂中學生的朗讀、思考、討論的環(huán)節(jié),更多地展現(xiàn)教師的講課風采。這段經(jīng)歷可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過程雖然不易,但我們明白了“切磋琢磨,乃成寶器”的道理。
我們小組內對于一些課堂細節(jié)問題難免會存在分歧和爭議,比如具體知識點講解的先后順序、PPT中音效等功能是否使用妥當、課堂設計的思路等,組員為這些問題偶爾也會爭個面紅耳赤。
在《蠟燭》這篇課文中,有的組員將“軍民情深”的課文主旨作為課堂的引言,而我更偏向于用題目“蠟燭”來引出課文:“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中有‘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杜牧的《贈別》中有‘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溫庭筠的《更漏子》中有‘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蠟燭可以寄托離愁和思念,也可以表達奉獻和犧牲,在不同的情境下,有著不同的意義。那么,今天就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來看看蘇聯(lián)作家西蒙諾夫筆下的蠟燭又有怎樣深刻的意義。”講這段引言的同時,配合PPT上閃動的蠟燭圖像,讓課文的題目和作者自然“跳出”。我的這段課堂引言獲得了指導老師的肯定。
其實用“軍民情深”來引出課文也并不是完全不可以,畢竟《蠟燭》的主旨和它最打動人心的地方就是“軍民情深”。只是在課堂剛開始的時候就點明這一主旨,感覺會少了一些層層剝筍的感覺。我希望能引導學生自己把課文主旨說出來,而不是由老師直接告訴學生。如果堅持用課文主旨來作課堂引言,那最好“浮光掠影”式地提一下,不要說得太過直接,這樣的留白可以為后面的講解以及學生的思考留下余地。
當然,我們都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見,不同的教師面對課文可以靈活采用自己熟悉的方式來作引言,畢竟“教學無定法”,只要能恰當把握分寸,都能呈現(xiàn)出好的課堂效果。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币胫v出一堂合格的語文課,磨課非常有必要。經(jīng)歷過磨課,我們才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課件、儀態(tài)和語言組織等方面的問題。它既是別人幫我們“挑錯”的過程,也是我們自己“試錯”的過程。
大家都有各自的問題和亮點,也有一些新手教師的通病。磨課將我們的不足暴露了出來,首先是課程難度的問題,我們小組設置的知識點普遍偏難一些,雖然我們的初衷是希望學生能學習到更多、更深的知識,但這種難度對于剛剛進入初二的學生來說可能會有些“吃不消”,因此我們需要給自己課件上的知識點進行“瘦身”。其次是授課語言的問題,有人會帶有一些不太好改的口語習慣,如“嗯”“然后”“接下來”等使用得太頻繁,也有人在緊張時說話會太快或太慢,還有一些思路卡頓和語言前后不接的小狀況。最后是師生互動的問題,我們之前都沒真正面對過學生,所以對于有效的課堂互動比較陌生,很多人在磨課過程中都存在講授過多而啟發(fā)較少的問題。指導老師對我們說,如果希望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就要學會恰到好處地點撥,用一些“小提示”來代替直接“給答案”,這樣才能讓學生對知識點形成牢固的記憶,同時擁有獨立思考、自主解題的能力。
磨課過后,就能匯集出一份講課的“詳案”。詳案是最為詳細的講課話語匯總,從“同學們,大家好!”這一句,一直記錄到“這節(jié)課就講到這里。”一篇課文總結出來的詳案動輒破萬字。這樣詳細的記錄看起來有些呆板、耗時,真正給學生上課時也未必會按照原計劃逐字逐句地講,但這種方式讓我感覺非常踏實。
準備第一篇課文和第二篇課文的時候,我用的都是這種“笨辦法”,到后來就不需要詳案的捆綁了。等到講課熟練之后,它會從“保護”變成一種“束縛”。真實而有趣的課堂是可以變化萬千的?!霸敯浮本拖袷且恢Ч照龋诔跗谖覀冃枰褂盟?,但在最終可以拋棄它。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積累,條分縷析、簡明扼要的教案就可以滿足工作的需求,這時就可以化繁為簡,應對自如了。
經(jīng)歷了艱辛的磨課,才能面對真正的學生,進行真實課堂教學。面對真實課堂時,我們都會有緊張感,只有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將這種緊張感降到最低。從精心準備的“磨課”到揮灑自如的“上課”,我們還有一段路程要走,但我們并不害怕?!扒уN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苯?jīng)歷了磨課,我們整裝待發(fā),已經(jīng)準備好迎接真實課堂的挑戰(zhàn)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