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傾城
《阿甘正傳》里有一句話,是很多人都知道的:生活恰似一盒巧克力糖,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是什么口味。
我以前聽,不以為然:這是典型美國式的人生觀。日子千變?nèi)f化,總是甜甜蜜蜜,沒有辛酸苦辣。今天和明天和后天的唯一區(qū)別,不過是有些日子甜得發(fā)齁,有些苦中摻著甜,有些撒著七彩的糖衣,有些藏了一顆堅硬的、芳香的杏仁心。讓當(dāng)時的我始料未及的是:這樣的日子,很快就輪上了中國。
有大學(xué)生給我來信:現(xiàn)在才知道什么叫大人怕過節(jié),我想我已經(jīng)是大人了。每逢年節(jié),無論寒暑假、清明還是十一小長假,回家面對七大姑八大姨的閑聊,我只想逃;新年紅包對我還有誘惑力,但微乎其微,因為長輩們的金錢觀還停留在古老歲月,紅包里的錢數(shù)也微乎其微;餃子、湯圓、粽子、巧克力等各種新舊美食呢?就是它們,毀了我的身材,是殺腰兇手;要不要出門看朋友?這簡直是找上門去受人歧視,一會兒被提示是單身狗,一會兒又證明我確實是學(xué)渣……年節(jié)呀,讓我如何不恨你。
我邊看信邊笑:不再是“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的沉痛,而是“極品親戚去又來”的煩躁。不再是“腹中車輪響”的饑寒,而是“玉腕肥來金鐲細”的大呼小叫。
我當(dāng)然可以輕易地批評當(dāng)下的年輕人:你們身在福中不知福!再把中國幾千年來的全部苦難一一歷數(shù)。但這有用嗎?
你們的小小煩惱,是真實的。無病呻吟怎么了?肌肉酸痛不是痛嗎?眼睛干澀不是傷嗎?就不值得認真護理嗎?所以我想,當(dāng)生活是一盒巧克力糖,我們更需要學(xué)會的,就是“知道自己要什么”。
假期嘛,至長不過兩個月,至多就是三天。如果你愿意,睡到自然醒,一睜眼一天一地一桌子一櫥柜全是好吃的,有手機有網(wǎng)絡(luò),被窩太暖,空調(diào)太涼,可以舒舒服服墮落——沒問題,只要你愿意。但也許,你還有其他的愿意。比如,某一次考試失利,讓你看到自己的不足,是腦子卡在某個點上過不去,還是英語單詞不夠熟練,都需要狠下功夫。
人人都在說博雅教育的重要性,通識與常識比專業(yè)更重要,終于有一個完整空檔讀完《明朝那些事兒》。
或者,你漸漸步入成年,開始用世人的眼光審視自己,馬甲線、A4腰、胸大肌,你全要。那么,在自己適合的時間,以自己適合的項目,打造那個最適合的你。
也有可能,這就是一個你決定放慢腳步思索的小日子。
沒有宏圖大志,就是陪爺爺說說話,看看奶奶少女時的照片,為他們多拍些照片、視頻,知道每一個相聚都彌足珍貴,因為不會重來。幫媽媽染一次頭發(fā),陪爸爸參加他的同學(xué)聚會,喊很多聲叔叔伯伯,就為了讓大家都說:“這孩子真懂事?!卑职帜樕蠒斋@得意的笑容……偶爾的一天半天假如此,悠長至幾乎不會結(jié)束的暑假亦如此。
當(dāng)你終于長大成人,你更會明白:人與人的差異,就在那些時間的零頭碎腦上,上班前下班后的片刻光陰,放假后開工前的短暫時日。是心愿開啟了未來的門戶,也是意志鋪平了通向未來的征途。會有一盒一盒巧克力糖捧在你面前,挑哪一顆都是你的自由,每一顆都有獨特的、會讓你永遠難忘的味道。
真正的困難不是選擇太多、誘惑太多、煩心事兒太多,而是如何在選擇面前明了初心,怎樣在誘惑里面自律,在紛紛擾擾里靜下心做自己的事。你到底有多了解自己,你心底最深的渴望是什么?問問自己吧。你打算怎么度過你的這一個假期,很可能決定你將怎么度過余生的每一天。
心想未必事成,有目標(biāo)就會有打擾。要完成一個隨時節(jié)外生枝的時間表,格外需要專注、堅韌與不放棄。但,總好過漫無目標(biāo)的兵來將擋。聰明的你呀,現(xiàn)在是不是可以著手自己的一生計劃書了?
編輯/莉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