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
技法指導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今天我們就來介紹議論文開頭的幾種常見方法:
一、開門見山式開頭
即開頭直接簡明地提出中心論點,這樣讀者就能更為直觀地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如《勸學》開篇荀子就提出自己的論點:“學不可以已?!睅讉€字便明確了學習的態(tài)度和重要性。再如《反對黨八股》,作者開篇就旗幟鮮明地提出問題:黨八股的八大罪狀,然后逐段一一剖析,讓參會者明確了講話的主要內(nèi)容,思路清晰,有的放矢。開門見山式開頭,更容易吸引讀者的注意力,使其準確地把握文章的中心論點。
二、故事寓言式開頭
即開頭通過一個故事或寓言來慢慢引導讀者,從而提出自己的觀點。如要求以“積累”為話題寫一篇議論文。開頭我們可以這樣寫:從前,有一個人到店里買餅吃,一連吃了六個餅都沒有吃飽,接著又吃了半個,才拍拍肚皮有些生氣地說:“我現(xiàn)在吃飽了,原來是吃了這半個的緣故,之前的六個餅是白吃了。”在場的人都捧腹大笑。這人之所以被眾人嘲笑,是因為他不明白積累的重要,不明白沒有量的積累就實現(xiàn)不了質(zhì)的飛躍!這里通過一個寓言故事來引出觀點,不僅激發(fā)了讀者的閱讀興趣,也讓道理的闡釋更加親切,讀者更容易接受。
三、提煉總結(jié)式開頭
即通過一定的方式方法提取出所需要的東西,進而歸納總結(jié)出自己的觀點。如文題:“上”“止”“正”這三個字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長歷程,包孕著國人從古至今的人生哲學與生命智慧;這三個字也與每個人的求學、交友、從業(yè)等具體生活實踐息息相關,深蘊著待人處世之道。有同學這樣開頭:“上”者上進,“止”者知止,“正”者守正,“上”“止”“正”三個字概括了人的成長歷程,蘊含著人生哲學與生命智慧,與待人處世之道息息相關。作為新時代有為青年,我們應堅守三字箴言。這位同學非常聰明,他對材料中的有效信息進行提煉,并進行了歸納總結(jié),最后提出自己的觀點及認識。
四、修辭手法式開頭
修辭手法式開頭,往往能增強作文的文采,還能豐富作文內(nèi)涵。我們可以引用名人名言或詩句,來增強論點的理性,如作文材料:語文課上,同學們正在展開激烈辯論。一方觀點是“歷盡千帆,歸來不再少年”;另一方觀點是“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有同學這樣開頭:泰戈爾曾言“世界以痛吻我,我當報之以歌”。歷經(jīng)世事滄桑、人海沉浮,當鉛華洗盡我們依然純粹如初。這位同學用泰戈爾的話作為開頭,無形中增添了其觀點的內(nèi)涵,使論點更有力量。再如有同學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來寫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就像一盞明燈在黑暗中放射出萬丈光芒,引導我們不斷前進,并且走向成功。用比喻的修辭手法開頭,使作文變得淺顯易懂,既增添了文采,又說明了道理,更容易讓人接受。但要注意,運用修辭手法一定要貼切,否則會讓人產(chǎn)生炫耀文采、賣弄學問之感。
五、論證方法式開頭
論證方法有很多種,如類比論證、比喻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因果論證等。在議論文的開頭運用一定的論證方法,會讓讀者覺得文章的邏輯性很強。如魯迅的《拿來主義》,開篇闡述閉關主義、送去主義、送來主義三種錯誤的認識之后提出: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的觀點。即采用了先破后立的論證方法。破得越徹底,立得就越有說服力。
文題呈現(xiàn)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寫作。
“化險為夷”這一成語出自唐朝韓云卿《平蠻頌序》:“變氛沴為陽煦,化險阻為夷途”?!盎弊直M顯中華傳統(tǒng)文化所蘊含的智慧?!盎?,是化干戈為玉帛,是化驚濤為細流,是化腐朽為神奇……
要求:結(jié)合材料,自選角度,確定立意,寫一篇議論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優(yōu)秀習作
“化”在今天
◎一考生
成語“化險為夷”中的“化”字盡顯中華傳統(tǒng)文化所蘊含的智慧。古語教導我們“化干戈為玉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古者如此,今者亦然。在今天,掌握“化”的智慧,大有裨益。
在生活節(jié)奏日漸加快、“壓力山大”的今天,“化”的智慧能帶來許多便利。
做數(shù)學題時,老師常強調(diào)要學會“化簡”,即化繁為簡,化繁為簡可讓我們更快完成工作。完成項目時,把大工程化為小任務,逐個完成,這是“化整為零”。把繁雜的任務轉(zhuǎn)化成公式一樣的處理流程,“一條線”處理,這是問題的“合并簡化”?!盎辈恢皇寝D(zhuǎn)化任務,更是轉(zhuǎn)化心志。如今,人們常面臨來自工作、家庭、自身乃至社會的壓力,甚至難以喘息,這時如果能把壓力轉(zhuǎn)化為提升自己的動力,才能不被壓垮。施一公上大學時父親去世,但他沒有沉湎于悲痛中,而是化悲痛為力量,刻苦鉆研生命科學,終有所成。我們每個人都會面臨困境,只有學會像施一公那樣把不利轉(zhuǎn)化為有利,才能成為更好的人。走進社會,學會“化”的智慧對于我們很有意義。遇到有人需要幫助時伸出援手,化滴水之力為江河力量,以化解一個人的困境;發(fā)生沖突時,學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融化人與人之間的冰墻……
個體和社會都能從“化”字的智慧中得到啟發(fā),那國家呢?答案很顯然。
世界飛速發(fā)展,日新月異,國際化、全球化愈演愈烈。在這樣的新形勢下,學會“化”的智慧至關重要。
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中的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提議,廣受支持。這其中的思想,便是把孤立的、各自為自己謀利的多個國家,轉(zhuǎn)化為協(xié)同合作的一個整體,是“化零為整”的體現(xiàn)?!叭祟惷\共同體”的建設,需要串聯(lián)起各國的利益,使大家為人類的利益而奮斗,把氣候問題等看似無法解決的大挑戰(zhàn)轉(zhuǎn)化為每個國家出謀劃策的任務??梢钥闯觯趪H形勢瞬息萬變的今天,必須通過對問題的轉(zhuǎn)化、易化,把各國的利益從“歧化”變?yōu)椤巴?,來使世界維持在穩(wěn)定發(fā)展中。
由此觀之,熟練運用“化”的智慧,能把困難變簡單。但是易化不是逃避,簡化問題最終也要解決問題。如果我們抱著繞開問題的心理,則會弄巧成拙,化“神奇”為“腐朽”了?!盎钡氖褂靡残枰钏际鞈],往好的方向“化”,才能嘗到甜頭。
繞開誤區(qū),善用“化”的智慧,我們便會發(fā)現(xiàn):“化”至如今,益大矣!
◆點評
作者首段運用提煉總結(jié)式開頭的方法,提煉材料中重要信息:“‘化字盡顯中華傳統(tǒng)文化所蘊含的智慧”。引用了“化干戈為玉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并進行了古今對比,提出:在今天,掌握“化”的智慧,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