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愛華
你知道嗎?當(dāng)我們在煎、炸、燒、烤食物時,其中的葡萄糖、果糖、乳糖、麥芽糖等還原糖會與氨基酸或蛋白質(zhì)反應(yīng),產(chǎn)生誘人的棕褐色物質(zhì)和香氣,這就是美拉德反應(yīng),由此形成的暗淡溫和色彩也跟秋季景色不謀而合。繼“夏日多巴胺”之后,“秋日美拉德”又席卷而來,快來看看有哪些植物能染出奇妙的美拉德色系吧!
棕紅色/ 黑色
喜愛中國風(fēng)服飾的人大都對香云紗情有獨鐘,這種高貴典雅的絲綢面料具有輕薄透氣、細(xì)膩光滑等優(yōu)點,它采用純植物染色手工制作,被譽為紡織界的“軟黃金”。香云紗俗稱莨綢、薯莨紗,它的美麗色澤來源于一種多年生藤本植物薯莨。
薯莨又名紅孩兒、紅藥子,全株能長到20 米左右,上部多分枝,下部有刺。薯莨的塊莖肥大,表面粗糙且常有疣狀凸起,切開后斷面呈紅色,干后變?yōu)樽虾谏?。薯莨染色的史料記載最早見于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當(dāng)時嶺南人已經(jīng)用薯莨汁染皮制靴。薯莨的塊莖富含單寧和膠質(zhì),染色后能加強纖維韌性,因此除了用來染布料之外,還可被用于染苧麻編制的漁網(wǎng),使其更為耐用。
薯莨作為一種天然染料,獨特之處在于,其含有的單寧如果和氧化劑、鐵鹽發(fā)生反應(yīng),其顏色會由棕紅色變?yōu)樽睾谏?。佛山順德的香云紗染整技藝?008 年申報成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其中有一個關(guān)鍵步驟“過烏”——涂抹當(dāng)?shù)氐暮幽啵砭褪鞘故磔沟膯螌幣c河泥中的鐵離子發(fā)生反應(yīng)生成黑色。
棕粉色/ 棕色
每年5-6 月是枇杷大量上市的時候,這種外表橘黃色的果實酸甜多汁、肉質(zhì)厚實,因其果實形似樂器琵琶而得名。枇杷是一種常綠小喬木,又名盧橘、金丸。
枇杷樹的辨識度很高,其整株有銹色或灰棕色絨毛,葉片深綠色革質(zhì),倒卵形或橢圓長圓形,上部邊緣有疏鋸齒,葉面光亮,背面密生灰棕色絨毛。在10-12 月就能看到枇杷開花,為頂生圓錐花序,花瓣5 瓣,白色或淡黃色,遠(yuǎn)遠(yuǎn)看去花團錦簇,可作為蜜源植物。
枇杷的果實味美,但鮮為人知的是它的葉片可以用來給織物染色,想不想試一試?最簡便的操作方法就是煮染:首先將枇杷葉刷洗干凈并剪碎,放入鍋中加水煮半小時以上得到紅色染液,待染液煮濃后將碎葉撈出;隨后,加入提前用清水浸泡過的織物一同煮染半小時以上,完成上色,此時的織物顏色是仙氣飄飄的棕粉色;最后,還可繼續(xù)將織物在染液中浸泡過夜,就會得到顏色更深的棕色。
黑灰色
鹽麩木是我國南北方十分常見的落葉小喬木,有時長成灌木狀,高2~10 米。其葉面呈暗綠色,有稀疏柔毛或無毛,葉背為淺綠色,有白粉和柔毛。在秋末冬初氣溫降低后,鹽麩木樹葉由綠轉(zhuǎn)為紅色或黃色,在常綠樹居多的南方,是一道靚麗的風(fēng)景線。
鹽麩木生長速度快,繁殖力強,我們在路邊、荒地上經(jīng)常見到它天然更新的小苗。當(dāng)我們湊近觀察時可能會看到葉面有許多淡黃色至紅色的瘤狀突起,嚴(yán)重者甚至讓整個葉片卷曲變形,有密集恐懼癥的小伙伴多半會被嚇一跳。其實這些突起就是五倍子蚜蟲寄生于鹽麩木的幼枝和葉上形成的蟲癭,干燥后稱之為“五倍子”,因此鹽麩木又有五倍子樹和五倍柴等別名。
不要小瞧五倍子,它可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植物染料,在宋代蘇頌《圖經(jīng)本草》和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均有相應(yīng)記載。五倍子的色素成分主要是鞣質(zhì),含量為60%~70%,屬于多酚類化合物,當(dāng)它與綠礬(硫酸亞鐵)中的鐵離子相遇后,能夠?qū)⒖椢锶境珊诨疑?/p>
盡管如今市面上五彩斑斕的紡織品絕大多數(shù)是用合成染料制作而成,但植物染料的發(fā)明與利用見證了人類發(fā)現(xiàn)自然、探索自然的歷程,是文明長河中璀璨奪目的瑰寶。植物生生不息、循環(huán)往復(fù),只要我們將植物染色技藝傳承下去,這抹自然饋贈的色彩便永遠(yuǎn)不會褪色。
LINK
媒染劑——植物染色中的魔法師
植物染色又名草木染,這種手工藝技術(shù)選用天然植物染料,經(jīng)過提取、制液、上色等工序?qū)椢镞M(jìn)行染色。植物染色的原材料不一定都難以獲取,生活中的柿子皮、石榴皮、茶渣、咖啡渣、栗子殼、核桃青皮等廚余垃圾都可以變廢為寶。植物染料雖取材天然、綠色環(huán)保,但也有色素易降解、染色不深等缺點。除了扎染、蠟染、煮染等方法,還有一種媒染的方法能夠增強植物染料在纖維上的附著力——因為有綠礬、明礬等媒染劑來幫忙,可以調(diào)整染色的色度以及色相,從而提高上染率和染色牢度,讓染色效果更加均勻持久。
課堂內(nèi)外·初中版(科學(xué)少年)2023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