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豪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微創(chuàng)治療中心DSA 手術室 (上海 201321)
肝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肝癌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趨勢,且男性多于女性,并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加[1]。肝癌的治療手段主要包括手術、放療、化療、介入栓塞、消融等,臨床中常需要綜合運用這些治療手段,最大程度地降低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隨著微創(chuàng)介入治療技術與新材料、新藥物的不斷發(fā)展,經導管肝動脈化療栓塞術(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在肝癌治療領域發(fā)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已獲得廣泛應用并取得滿意的臨床效果。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肝癌進行介入診療的前提與保證,肝動脈DSA 圖像質量優(yōu)劣與介入診療的成功與否密切相關。成像參數(shù)及設備性能等因素影響著肝動脈DSA 圖像的質量,雖有學者對此進行過相關研究,但仍需進一步探討。本研究從醫(yī)學影像技術與醫(yī)、技、護、患者角度進行探討,分析肝動脈DSA 圖像質量的影響因素,提出解決措施,保證臨床診療的準確性,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1 200例肝癌患者的肝動脈DSA 圖像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男743 例,女457 例,年齡19~96 歲,平均56.5 歲。所有患者均應用微導管技術進行肝動脈DSA、藥物灌注和栓塞術。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臨床及實驗室檢查符合肝癌的診斷標準;成年人。排除標準:肝動脈、病灶血管破裂出血性嚴重;肝動脈嚴重狹窄、扭曲硬化,微導管無法超選;孕婦。
DSA 系統(tǒng)(荷蘭皇家飛利浦公司,型號:UNIQ FD20),高壓注射器(拜耳公司,型號:Mark 7 Arterion),造影導管(天津哈娜好醫(yī)材有限公司,型號:5F-RH 100CM,起造影導引作用),微導管(波士頓科學公司,型號:2.8F 130CM,起造影診斷與治療作用)。
患者仰臥于造影臺上,常規(guī)皮膚消毒,穿刺點局部麻醉,采用Seldinger 法,經皮右側股動脈穿刺[2],術畢經導管鞘送入導管,在DSA 透視下,先使用RH 導管進行腸系膜上動脈、腹腔干動脈非選擇性造影,觀察有無副肝動脈、異常血供及交通支,尤其是首次接受治療患者,避免遺漏病灶。行肝動脈DSA 后,超選擇性插入血管,再行微導管造影。造影劑選用碘克沙醇[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3675,100 ml∶32 g(I)],或者釓噴酸葡胺(北京北陸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860002,10 ml∶4.69 g)。高壓注射器參數(shù)設定:RH 導管造影時,注射液量12~20 ml/次,流速3~5 ml/s,壓力限制300~400 psi;微導管造影時,注射液量2~12 ml/次,流速0.5~3 ml/s,壓力限制400~500 psi;高壓注射器注射延遲X 線0.5 s,與X 線曝光開關聯(lián)動。采集常規(guī)正位圖像,必要時可采集側位以及斜位圖像。根據患者體重信息選擇對應患者體型參數(shù)(Very small:<50 kg,Small:55~70 kg,Normal:70~90 kg,Large:>90 kg)進行曝光條件腹部自動設定。圖像采集幀率為3~6 fps,SID 為100~120 cm,F(xiàn)D 為48 cm,曝光時間持續(xù)12~20 s,采集肝動脈期、門脈期、延時期全過程。
通過我院資深介入醫(yī)師、影像技師盲法觀察評定分析,以影像學資料為依據對DSA 圖像質量進行評級,圖像質量越高評級越高,分為優(yōu)、良、差3 個等級。優(yōu)級:圖像清晰,能較好地顯示病灶大小和位置,血管及血供關系顯示清楚,無偽影;良級:圖像較為清晰,能顯示病灶大小和位置,細小血管略顯模糊,偽影不明顯;差級:圖像模糊,僅顯示病灶大致輪廓,血管顯示不清,偽影明顯(在1 例患者的RH 導管造影和微導管造影中,出現(xiàn)1 次圖像質量差,則評級為差,通過DSA 圖像處理之后不能消除偽影的,則質量級別降級)。
在1 200 例肝癌肝動脈DSA 圖像中,成像質量優(yōu)級的978 例,占81.50%;成像質量良級的147 例,占12.25%;成像質量差級的75 例,占6.25%;整體優(yōu)良率為93.75%。對成像質量非優(yōu)級(良級和差級)的222 例進行總結分析,其具體影響因素如表1 所示,質量非優(yōu)級成像示例如圖1~6 所示。
表1 肝癌肝動脈DSA 圖像質量影響因素
圖1 患者屏氣效果不佳,產生呼吸運動偽影
圖2 肺底與肝臟膈面密度反差較大,產生飽和狀偽影,膈下肝動脈顯示不清
圖3 X 線球管、平板探測器與患者距離設置不當,SID<100 cm,使濾線柵影像出現(xiàn)在圖像中
圖4 高壓注射器設置造影劑液量、流速、壓力限制參數(shù)過小,肝動脈DSA 后血管顯影不清晰
圖5 RH 導管頭段插入位置太淺,造影時導管被彈出,導致肝動脈DSA 失敗
圖6 肝臟圖像未包全,導致肝動脈顯影不完全
肝動脈DSA 圖像質量對肝癌的診斷、治療和預后評價都非常重要,從成像質量非優(yōu)級的病例結果可以看出,圖像質量受患者呼吸運動、成像技術的設置和造影劑注射參數(shù)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要提高圖像的優(yōu)良率,需在整個肝癌介入診療過程中克服和避免這些因素,從多個方面進行相互配合,把握好DSA 過程中的各項技術要求,才能保證肝癌介入治療手術的順利完成。
術前要了解患者的病史資料,包括性別、年齡、體形、臨床診斷、是否完善實驗室等相關檢查,確認患者是否有碘過敏史,是否禁食2~4 h 并做好腸道清潔,耐心做好解釋工作,消除患者的緊張和憂慮情緒。評級為良級和差級的222 例造影圖像中,有137 例(占比61.71%)是造影時患者未有效控制呼吸運動而產生的偽影,患者屏氣不佳成為影響圖像質量的主要因素。若未對患者進行呼吸訓練,隨意地深吸氣后屏氣,膈肌下降的幅度太大導致肺底與肝臟膈面密度反差較大,容易產生飽和狀偽影,不利于觀察細小血管;隨意地深呼氣后屏氣,膈肌上升使肺底與肝臟膈面交界處圖像變黑,甚至造成肝臟移出采集視野而不能完全顯示的情況。所以,肝動脈DSA 前應重視對患者進行呼吸屏氣訓練,對于屏氣不佳的患者進行反復訓練。在平靜呼吸屏氣的情況下,盡量延長屏氣時間,最好20 s 以上或者達到30 s 來滿足圖像順利曝光的要求,從而減少造影的次數(shù),提高造影圖像的質量和肝癌診療價值。對高齡、屏氣困難的患者可以囑其用手緊捏鼻子屏氣配合完成圖像采集,采集完成后可連接鼻氧管給予氧氣緩解。
醫(yī)務人員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熟練的專業(yè)操作技能、高度的責任心和熱情的工作態(tài)度,醫(yī)務人員之間相互配合,有良好的默契。(1)介入操作醫(yī)師在造影前應透視定位,控制“C”型臂調節(jié)好X 線球管、患者與平板探測器3 者之間的距離,調整好視野,圖像盡量包全肝臟或者病灶部位;醫(yī)師的插管技術也會影響造影圖像質量,根據流體力學可知,液體在血管中心軸流速最快,離血管壁越近則越慢[3],造影時導管頭端位置應盡量與血管走向相平行,避免掛靠在血管壁上,否則造影劑流速過慢被血液稀釋,使血管顯影變淡,圖像質量變差。導管頭端插入腹腔干、肝動脈的位置不要過淺,否則部分造影劑可能分流進入脾動脈,使肝動脈內的造影劑濃度降低,肝動脈顯影效果不佳,甚至位置太淺使導管彈出而導致造影失敗。(2)技術人員嚴格執(zhí)行各項操作規(guī)程,訓練患者屏氣,根據不同部位血管、不同造影導管和介入操作醫(yī)師的要求,準確無誤地設置好高壓注射器注射參數(shù),保證DSA 設備的良好運行,并做好X 線防護工作;術中能快速、準確地理解介入操作醫(yī)師的意圖選定參考圖像,調閱影像資料配合醫(yī)師順利進行肝癌患者介入診療,術后及時分析和評價DSA 造影圖像質量,記錄機器運行狀況和對設備進行清潔和維護。(3)護士耐心做好患者心理護理工作,消除患者的緊張和憂慮情緒,幫助患者樹立信心,介紹經導管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對肝癌診療的優(yōu)越性和成功病例,作好解釋并取得家屬和患者的配合;做好術前準備后,應加強巡視,主動關心患者,告知患者進行造影時體內有發(fā)熱的感覺是正?,F(xiàn)象,身體應保持不動,避免因產生運動偽影而降低圖像質量;術后及時對藥品、材料、醫(yī)療器械等庫存進行清點,注意藥材保質期,從而提高手術的安全性,節(jié)省手術時間,避免因缺少藥材、器械而無法順利完成肝動脈DSA。
成像鏈的設置:管電壓控制在60~80 kV,管電流量控制在12~20 mAs,合理使用軟濾過板可以降低密度反差率,減少飽和狀偽影[4]。序列設置:蒙片選擇在減影序列開始的0.5 s 處,此時患者屏氣良好,無呼吸運動偽影。采集幀率:DSA 的采集幀率越高,X 線量越大,圖像噪聲越大,圖像信噪比下降。在不影響DSA 診療的前提下,適當降低采集幀率,提高信噪比,可以減少輻射劑量[5],減輕X 線球管負荷,提高圖像質量和DSA 檢查質量。DSA 系統(tǒng)性能與圖像質量密切相關,為減少手術過程中機器的故障率,平時應加強對機器系統(tǒng)、軟件、硬件及整機的調試、維護和保養(yǎng)。
高壓注射器注射造影劑的液量、流速、壓力限制是DSA 造影成功的關鍵,應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合理設置。如果單位時間內注射流速及液量太小,造影劑容易被血液稀釋,導致血管不能完全充盈,將嚴重影響圖像的清晰度;如果注射流速過快、壓力太大,造影劑可能會回流、外溢,損傷血管內膜甚至導致血管破裂出血[6]。因此,建議先采用手推方式注入造影劑,觀察肝動脈直徑大小,選擇合適的流速及液量,再進行肝動脈DSA,一般微導管造影的肝動脈較細,流速及液量需進一步調整到0.5~1 ml/s,更為合適。造影劑類型及注入方式也值得注意,一般肝癌患者應首選經腎臟排泄的非離子型造影劑,如碘克沙醇、碘海醇,過敏反應及不良反應小,顯影效果較好。而對于碘過敏患者,術前可以靜脈注射地塞米松5 mg,以預防過敏反應發(fā)生[7];同時選用磁共振造影劑,如釓噴酸葡胺,采用手推的方式,經微導管注入后可使肝動脈顯影,但顯影效果不如碘克沙醇,圖像質量無法保證最優(yōu)化,只能滿足少部分患者的臨床治療需求。
充分利用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tǒng)的圖像后處理功能,對獲得的影像資料進行優(yōu)化、糾正和調整,以獲得最佳圖像質量。如調整合適的窗寬窗位、對肝動脈DSA 圖像進行測量標注,有利于觀察病灶大小、形態(tài)、位置和周圍血供關系;選擇合適的蒙片、移動像素,如將蒙片的像素向其他方向移動到合適的位置,并與對應的像素進行良好的配準,以減少曝光時因患者屏氣不佳或心跳、胃腸蠕動等微小運動導致的減影錯位,精確減影后可僅留下肝動脈影像,從而改善組織、臟器重疊度和圖像模糊度;對圖像進行邊緣增強、邊緣平滑、區(qū)域均衡等處理,以改善圖像的對比度、清晰度和灰霧度,提高圖像質量。
因不同公司生產的DSA 成像設備功能存在差異,提高肝動脈DSA 圖像質量的方法仍需進一步探索。我院使用荷蘭皇家飛利浦公司的UNIQ FD20 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tǒng),目前只能進行常規(guī)二維平面肝動脈DSA,依靠采集正、側位及斜位圖像觀察復雜肝動脈結構的作用有限,難免存在部分血管、組織重疊,無法充分顯示肝動脈的細小分支、畸形及副肝動脈的發(fā)出位置和走行。而旋轉DSA 成像設備從三維立體角度觀察肝動脈,能充分顯示病灶屬性及與周圍細小血管的關系[8],且有利于提高肝癌微小病灶的檢出率。今后可及時更新DSA 成像設備和系統(tǒng),綜合運用多種方法,進一步提高肝動脈DSA 的圖像質量。
綜上所述,醫(yī)務人員應積極、主動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提高患者的配合度,注意操作規(guī)程并熟練操作技巧,有效設置成像參數(shù)和高壓注射器參數(shù),分析肝動脈DSA 圖像質量控制影響因素,針對不同因素提出處理方案,使圖像質量更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