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立敬
摘 要:多元化教學的本質是將學生作為教育主體,根據不同學生的性格、興趣以及綜合素質等方面的特征,采用各類針對性的方式開展教學,目的在于提升教學效果,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文章對現(xiàn)存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針對性地提出了結合時事熱點、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融合案例分析法、采用生活化教學、設置游戲化教學和借助實踐性教學等多元化教學的運用策略,旨在通過這些策略的應用,可以有效地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綜合質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綜合素質。
關鍵詞:多元化教學;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2?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20-0240-03
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是培養(yǎng)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政治素質的重要課程之一,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教學模式僵化、缺少創(chuàng)新,理論與實踐相脫離的問題。為提升教學效果,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本文將探討多元化教學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運用策略,以期為高中思想政治教師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建議。
一、多元化教學的理論概述
多元化教學的理論基礎主要包括建構主義教育理論、多元智能理論、教育心理學等。建構主義教育理論、多元智能理論、教育心理學這三種教育學理論,都為多元化教學的理論提供了重要的指導思想,使得多元化教學具有良好方向發(fā)展。
(一)建構主義教育理論
建構主義教育理論將學習的過程視為個人建構知識體系的過程,而學生便是建構體系的主體。在建構主義教育理論中,學習被視為個體與環(huán)境互動的過程,學生通過將新的經驗和知識與已有的知識結構聯(lián)系起來,建構自己的認知模式和知識體系。而基于建構主義的多元化教學,本質是對學生個人心理成長過程的再重組過程,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性格、興趣等因素進行綜合考量,并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和手段,以幫助學生完成個人知識體系的構筑。在建構主義教育理論中,教師的角色是引導者和支持者,應以學生為教學中心,根據學生的個人素質特征,實施針對性的教學指導,進而幫助其建構個人知識體系。
(二)多元智能理論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學生都具有多種智能,教育應該發(fā)掘和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智能,而不僅僅是注重發(fā)展學生的語言和邏輯數(shù)學智能,教育應該滿足每個學生個體的需求和興趣,使學生能夠充分發(fā)揮自身所具有的多種智能。同時,多元智能理論強調教育應該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需求,以個體化的方式提供教育服務,教師應根據學生的不同智能類型,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方法,以滿足學生個體化的需求和興趣。例如,對語言智能相對較強的學生,可以采用口頭表達、寫作、講演等教學策略;對身體運動智能相對較強的學生,可以采用體育活動、戲劇表演等教學策略;對音樂智能相對較強的學生,可以采用音樂欣賞、音樂制作等教學策略。而這為多元化教學打下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三)教育心理學理論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是刺激和反應關聯(lián)后的產物,即通過采取刺激與反饋促使個體共情能力的提升,進而接受外界觀點,實現(xiàn)自我認知的過程,該過程是主觀且以個體為中心的,因而在教育的過程中應當重視學生的主體位置,深入挖掘學生的情感認知,以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發(fā)展。而多元化教學應本著“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準則,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及需求,采取針對性的教學策略,以幫助學生實現(xiàn)認識的深化以綜合素質的發(fā)展,促進學生的認知、情感和動機等方面的發(fā)展。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現(xiàn)狀
(一)教學模式缺乏創(chuàng)新
當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普遍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即“教師講授、學生聽講”的單一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缺乏互動性和多樣性,導致學生容易感到枯燥和乏味,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性。并且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學強調記憶和背誦,缺乏探究和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訓練,不利于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展,同時,部分教師過于依賴課件、講義,缺乏對知識點的實際理解以及和學生間的交流,導致學生難以體會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樂趣,難以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點。
(二)教學內容相對枯燥
當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學內容相對枯燥的問題比較突出,部分教師往往只關注教材中的知識點,注重知識灌輸,更關注歷史上的事件和人物,缺乏實際性和時代性,忽略了引入與時俱進的教學內容和新聞事件等,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同時,在思想政治教學中,部分教師往往只講解理論知識,而沒有將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導致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停留在表面,難以理解其蘊含的深意。
(三)教學方法不夠多元
教學方法不夠多元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往往局限于書本而脫離實際,因而原本應當以脈絡形式展現(xiàn)的教學信息被分割為一個個孤立的知識點,進而使得教學模式向著器學且僵化的方面發(fā)展,失去其在對于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品格和良好德行的本質。
(四)學生參與興趣較低
學生缺乏參與興趣往往是因為他們無法理解和感受到思想政治教學的重要性和意義,當教學的過程被分割為無數(shù)孤立的知識點而無法連接為知識網絡時,則其便已然失去了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和人生價值觀的作用,思想政治教學應不僅僅是對政治體系和思想理論的傳授,而應該是對學生靈魂的培育和塑造,使學生能夠理解政治和思想的內在含義,培養(yǎng)學生的自由精神和獨立思考能力,即通過思想和道德的引導,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品德觀念,進而對社會做出貢獻。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獲得了自我提升,進而提升了學習興趣,而當今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所缺乏的正是這一過程。
三、多元化教學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結合時事熱點,豐富教學內容
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興趣,教師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政治知識。而結合時事熱點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政治理論,同時也能激發(fā)學生對政治課程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結合新聞熱點、社會現(xiàn)象、政策法規(guī)等實際案例,講解政治理論,以此豐富教學內容,同時幫助學生深度理解所學知識。例如,在講解“公民”的概念時,可以結合當下國內外發(fā)生的公民權相關新聞等實例,讓學生了解民主的實際含義和應用場景,借助對以上內容的結合,深化學生對相應政治理論的理解程度。教師還可將時事熱點與課堂討論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參與討論,分析時事事件中的政治因素和背景,進而探討政治理論在當今社會的實際應用。還可以采取設計小組研究項目的策略,圍繞某一時事熱點進行深入研究。在研究過程中,學生需要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政治信息,參與討論和交流,最終形成研究報告,如此學生可以通過自主搜索和閱讀各種時事新聞和政治評論文章,加深對政治知識的理解,并了解當今世界各國政治體制的運作方式、政策法規(guī)的制定過程以及政治事件的背后故事,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政治知識。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增添教學活力
教學情境是指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探索,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所探求的知識,并且借助求知過程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增添教學活力,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解“公民義務”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以此通過角色的交互了解公民的義務和責任。通過對真實情景的還原,將政治理念的演變過程通過表演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有助于學生理解相關知識的本質。教師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時要注意,教學情境要與政治知識緊密相關,可以通過舉例、引用新聞等方式引導學生了解真實的政治場景,同時教學情境要具有情感色彩,盡可能地還原場景,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進一步促進學生的情感、認知和技能全面發(fā)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需求,創(chuàng)設不同類型的教學情境,以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參與度,提升教學效果。
(三)融合案例分析法,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案例分析法是一種常見的教學方法,通過實例案例講解知識點,將復雜案例中的知識點拆解,能實現(xiàn)對政治理論和政策法規(guī)的深度教學。例如,在講解“國家治理體系”的概念時,教師可以通過案例分析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國家治理體系的實際運作情況。通過案例分析,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國家治理體系的組成部分、作用和意義,同時也能增強對政治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在教學中融合案例分析法時,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分析過程,引導學生基于案例,結合所學知識,積極探究、思考和反思,從而提升學習效果,并以此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四)采用生活化教學,拉近學生與知識的距離
生活化教學是指將抽象的知識點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lián)系起來,通過實際生活中的事例講解知識點,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采用生活化教學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政治理論和政策法規(guī)。同時,生活化教學通過讓學生了解政治知識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能讓學生對政治知識產生實際的認識和感受。例如,在講解“國家治理體系”的概念時,可以通過生活案例讓學生了解國家治理體系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幫助學生了解憲法對公民權利和義務的規(guī)定、憲法對國家治理體系的作用等。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拉近學生與政治知識之間的距離,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此外,生活化教學還可以基于學生的個人經歷和感受,幫助學生理解政治知識。例如,在講解“民主”的概念時,可以讓學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民主經歷或感受,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民主的含義和作用。生活化教學還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參與政治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綜合素質。例如,組織學生參與社區(qū)服務活動或志愿者活動,讓學生通過實踐了解公民責任的具體內涵和實際應用。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將政治知識內化于心,從而加深對政治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五)設置游戲化教學,提升課堂活躍度
游戲化教學是指將學習內容以游戲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通過規(guī)則設計、獎勵機制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從而提升學生的課堂活躍度和學習效果。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采用游戲化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政治知識,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參與度。相對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游戲化教學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關注,能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學習。在游戲中,學生可以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和成就感,從而更愿意深入地學習知識。另外,游戲化教學通常會設置獎勵機制,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獲得及時的反饋和獎勵,從而更有動力地進行學習。而且,游戲化教學也能夠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讓學生更加努力地學習和掌握知識。在游戲化教學中,學生會更加活躍地參與課堂討論和互動,從而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活躍度,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僅能促進學生間的交流,還能通過使學生的思想相互碰撞,進而創(chuàng)建出積極的教學環(huán)境,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
(六)借助實踐性教學,將知識內化于心
實踐性教學是一種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其本質是重現(xiàn)理論探索的過程,進而實現(xiàn)理論教學的深入,并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綜合素質。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借助實踐性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將政治理論內化于心,從而加深對政治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例如,在講解“公民責任”的概念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社區(qū)服務活動或志愿者活動,讓學生通過實踐了解公民責任的具體內涵和實際應用。通過實踐性教學,學生可以更好地將政治理論應用于實際生活中,同時也能增強實際操作能力和綜合素質,提升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進一步深化實踐教學,將政治理論教學與實踐相結合,以此優(yōu)化教學成果,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四、結語
綜上所述,多元化教學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結合時事熱點、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融合案例分析法、采用生活化教學、設置游戲化教學以及實踐性教學模式,能夠幫助學生建立出合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政治觀念。同時,多元化教學也可以提升課堂活躍度,促進學生與知識的互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教育工作者們還需要積極探索和實踐多元化教學,不斷完善和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以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和效果,為培養(yǎng)具有時代背景和社會責任感的未來公民做出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華彩霞.淺析多樣化教學在高中政治教學實踐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1).
[2]王旭.多樣化教學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數(shù)學教學參考,2016(30).
[3]溫紹郭.淺談多樣化教學在高中政治教學實踐中的應用[J].知識文庫,2017(10).
[4]劉儼.提高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究[J].傳播力研究,2019,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