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悅齊 何 瑛
數千年來,醫(yī)學歷來被視為最具有人文精神的一門學科[1],護理學作為醫(yī)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一門提供將科學技術和人文關懷有機結合的專業(yè)性照護的應用學科,其本質及核心思想就是關懷[2]。護理的人文關懷起源于19世紀中葉FLORENCE NIGHTINGALE[3]在護理方面的開創(chuàng)性工作,她在《護理札記》中提到“護理不僅限于安排給藥,還包括對飲食的指導”,體現了NIGHTINGALE將護理照護納入組織系統(tǒng)中。當代第一位研究關懷的護理學家LEININGER指出,關懷是人的一種天性[4],同時人文關懷作為護理的本質與核心,也是當前評價護理服務優(yōu)劣的一項重要指征①。國外學者的研究一致認為對患者的關懷是優(yōu)質護理的一項很重要的指征,優(yōu)質護理要求護士提供給患者及時的護理時要以關懷友好的態(tài)度[5],可見患者心中優(yōu)質護理的標準不僅僅是護士為患者提供了哪些護理行為,更在意的是護士是否主動、熱情、耐心;是否展示出對患者的關懷;是否為患者帶來良好感受。隨著優(yōu)質護理服務的深入開展,護理模式由之前的功能制模式逐步過渡到現在的整體護理模式。新的護理模式不僅要求護理技術的改革創(chuàng)新,更強調人文關懷的比重。
西藏高校承擔培養(yǎng)適應我國及西藏自治區(qū)能在各類醫(yī)療衛(wèi)生、保健機構中從事護理和預防保健工作的高素質實用型護理人才,因此除系統(tǒng)全面地掌握護理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具有基本的臨床護理工作能力外,還應具有較高的人文關懷品質,即寬厚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關愛生命,尊重護理對象的價值觀、文化習俗、個人信仰和權利,平等、博愛,體現人道主義精神和全心全意為護理對象健康服務的專業(yè)精神。因此,本研究通過對某西藏高校護理專業(yè)在校本科生(以下簡稱“護生”)人文關懷品質進行調查并分析,以期為西藏同類高校提供理論依據。
采用整群抽樣方法抽取某西藏高校醫(yī)學院2021級、2020級、2019級護理專業(yè)本科生172名為調查對象。納入標準:1.在校生;2.自愿參加本次調查;排除標準:1.休學、參軍;2.不愿參加。
1.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問卷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研究者遵循調査問卷設計的一般原則,自行設計的一般資料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年級、民族、性別、政治面貌、家庭所在地、選擇本專業(yè)原因、是否獨生子女、是否班干部、是否接受過人文關懷方面的教育培訓等。第二部分采用由第二軍醫(yī)大學姜安麗、劉于皛等[6]以護士人文關懷品質結構理論模型為框架編制的多維度測評工具,護士人文關懷品質量表(Nursing Caring Characters Assessment Tool,NCCAT),包括人文關懷理念(7項)、人文關懷能力(7項)、人文關懷知識(7項)、人文關懷感知(8項)4個維度,共29條項目,均采用正向描述,為自評量表。根據被測者對測量項目的贊同程度采用Likert5級評分法,從不贊同到贊同分為5級,分別賦值1分至5分,滿分為145分,得分越高,提示人文關懷品質越好。經信、效度檢驗,該量表的Cronbach’sa系數為0.931,各維度Cronbach’sa系數為0.714—0.849,內容效度(CVI)為0.986。
2.資料收集的方法
以教學班為單位共發(fā)放問卷172份,向學生解釋說明本次調查的目的、內容及意義,在取得知情同意后,再向其介紹問卷及量表的填寫規(guī)則及注意事項,并確保他們完全了解。6個教學班均由研究者現場發(fā)放,在規(guī)定時間內填寫完成之后,現場收回?;厥沼行柧?66份,有效回收率為96.5%。
西藏高校護生NCCAT總分為(94.77±13.83)分,得分率為65.36%,四個維度中得分率最高的是感知維度(80.47%),最低的是理念維度(66.43%),見表1。
表1 西藏高校護生NCCAT總分與各維度得分情況分)
年級、性別、民族、家庭所在地區(qū)、是否為學生干部、選擇護理專業(yè)原因、是否接受過人文關懷教育或培訓對西藏高校護生人文關懷品質得分有影響,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而是否為獨生子女、家庭經濟狀況和政治面貌對得分不影響(P>0.05),見表2。
表2 西藏高校護生NCCAT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分)
西藏高校本科護生人文關懷品質總分為(97.77±13.83)分,得分率為65.36%,而國內常??偡譃?118.36±16.75)分,得分率為81.63%,遠低于國內常模得分,因此處于中等偏下水平(中等:60%~79%)。這可能因為學生剛剛進入大學學習,關注的重點是如何豐富自身的專業(yè)知識和提高自己的臨床操作技能以及如何在理論考試和技能考試中脫穎而出,忽視了人文關懷方面的知識,暫時還沒有樹立關愛照顧患者的意識和理念,所以在四個維度中得分最低的是理念維度(23.25±3.93)分,得分率為66.34%。
西藏高校護生的人文關懷品質與其就讀年級、性別、高考填志愿時選擇護理專業(yè)的原因以及是否擔任學生干部有關。本研究結果顯示,高年級護生人文關懷品質得分高過低年級,可能是因為2019級護生在校期間都已經學過人文關懷相關的課程,如護士人文修養(yǎng)、護理禮儀、醫(yī)學倫理學,醫(yī)療事業(yè)法律法規(guī)等課程。高年級的護生已經轉變觀念,基本樹立起未來在臨床除了提供專業(yè)服務同時還要為患者提供人文服務的理念。女生得分高于男生,研究者在調查中發(fā)現,大部分護理專業(yè)的男生在最初填報志愿時選擇的并不是護理專業(yè),而是學校系統(tǒng)調劑到護理專業(yè)的,由于就讀的并非理想中的專業(yè),再加上傳統(tǒng)意識中從事護士職業(yè)的主力軍以女性為主,所以大部分男生,尤其是2021級的態(tài)度還沒有轉變過來,對自己就讀于護理專業(yè)還處在一種消極排斥狀態(tài)。這也是在選擇護理專業(yè)原因中學校調劑的護生得分最低的原因。相反的護生自己喜好護理專業(yè)的得分就高,因為在選擇護理專業(yè)時,已經對該專業(yè)進行了全方位的了解,對于護理專業(yè)的認識不僅僅停留在輸液、發(fā)藥等這些簡單的臨床操作技能上,能夠樹立“醫(yī)乃仁術”“大醫(yī)精誠”等人文思想,充分做好準備,將未來要從事的護理當成是一種關懷的職業(yè)。擔任學生干部的護生得分高于沒有擔任學生干部的護生,這是因為擔任學生干部的護生性格大都活潑熱情、樂觀開朗、樂于助人,積極為班級服務,通常在班級中起模范帶頭作用,在潛移默化中積累了人文關懷知識,逐漸化為己用,形成良好的關懷品質,自覺地將關懷意識外化到護理實踐中去。
本次調查的166名西藏高校護生中有99名是藏族學生,占總人數的59.64%,有33名是來自西藏農牧地區(qū)的學生,占總人數的19.88%。結果顯示,藏族和牧區(qū)的護生人文關懷品質得分與漢族、其他少數民族和城鎮(zhèn)、農村的護生相比偏低。這與藏族學生自身性格特點和藏漢文化差異有關[7]。藏族護生離開家鄉(xiāng)進入區(qū)外高校求學,與生活在內地的漢族學生相比,他們要面臨適應海拔、氣候、飲食、語言、思鄉(xiāng)和文化習俗等方面的問題[8],這些問題通常會造成其出現孤獨感、失落感、迷茫感和自卑感,使原本性格就內向、羞澀的藏族護生更不善于交流溝通[9]。因此,藏族護生就會對自身要求降低,加上本身文化基礎就薄弱,對課程要求僅限于只要學習幾門主要專業(yè)課就可以了,對于和人文相關的課程抱著可學可不學的態(tài)度,認為最終他們都是要回西藏實習,只要能考到護士資格證就能找到好醫(yī)院工作[10]。
結果顯示,接受過人文關懷教育培訓的護生NCCAT總分高過未接受過相關人文培訓的護生。這與丁佳鑫[11]的研究結果相似。關懷品質和能力需要教育和引導,雖然可以從個人的成長經歷和周圍環(huán)境中獲得一部分,但主要的獲得途徑還是要通過系統(tǒng)的學習和教育。目前的護理教育往往一味地投入到知識傳授中,大量醫(yī)學專業(yè)知識的灌輸只能是獲得技能。雖然在當今社會,知識性的科學技術教育的重要性已無可置疑,但專業(yè)知識并非全部,患者在接受高新技術治療的同時更需要人性化的關懷護理,這就要求不僅關注病人之“身”,更重要的是關懷病人之“心”,這種從社會、心理和身體等方面關懷病人的意識和能力通過人文培訓能夠加強關懷理論知識,培養(yǎng)關懷品質,提高關懷能力,受過人文關懷教育或培訓的護生能更好地理解人文關懷的內涵和重要性以及關懷的方法和技巧,只有儲備更多的人文理論才能更好指導人文實踐。
在新時期的護理服務中,關懷與技術必須同時共存,必須加強對于護理專業(yè)學生人文關懷品質的培養(yǎng)。關懷品質和能力并不是天生俱有的,通過后天環(huán)境的影響和學習可以獲得。從西藏高校護生角度來說,個人應積極利用各種信息平臺學習補充人文關懷相關知識,閱讀醫(yī)學經典書籍,了解有關護理文化的知識等,通過自身努力縮小文化知識差異。積極參加人文關懷培訓,來提升自身人文關懷意識和品質,從而自覺地踐行關懷實踐。從學校老師的角度來講,需加強引導,促使護生主動轉變對護理專業(yè)的錯誤觀念,可以通過建設學院人文環(huán)境、改變教學方法、加強人文關懷相關教育和培訓等策略,來提升西藏高校護生的人文關懷品質,為西藏培養(yǎng)更多具有人文意識的護理人才。
注 釋:
①指征:醫(yī)學名詞,亦叫“適應癥(indication)”,指藥物、手術等方法適合運用的范圍、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