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莉莉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急診科,遼寧 沈陽 110000)
腦卒中是比較常見的神經內科疾病,由于患者的陰陽失衡,引起氣血瘀滯,機體經絡不順暢,氣血出現(xiàn)倒逆,主要表現(xiàn)為言語、肢體功能障礙,致殘率、致死率均比較高,對患者的生命健康構成嚴重的威脅。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不斷向老齡化發(fā)展,腦卒中的發(fā)生率不斷增加,且呈現(xiàn)出年輕化的態(tài)勢。腦卒中患者治療期間,需要加強科學的護理干預,且越早越好,能夠對患者的預后進行改善[1]。綜合康復護理是一種比較系統(tǒng)的干預模式,依據(jù)患者的身體、康復情況,來制定適宜的干預方案,能夠對機體的指標進行有效的改善。但大部分患者及家屬,對康復護理知識缺乏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容易發(fā)生護理錯誤,影響康復的效果。在腦卒中的干預中,中醫(yī)學有著豐富的經驗,將中醫(yī)藥運用于患者的康復護理中,有著重要的意義[2]。研究腦卒中患者運用全面康復護理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抽取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2020年5 月—2021 年7 月收治的60 例腦卒中患者研究,分組雙盲法,各30 例。對照組男17 例,女13 例;年齡36~77 歲,平均(53.21±2.08)歲;病程最短3 個月,最長5 年,平均(2.98±0.21)年。觀察組男18 例,女12 例;年齡38~78 歲,平均(53.64±2.01)歲;最短2個月,最長病程6 年,平均(3.03±0.27)年。2 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 所有患者均符合相關的診斷標準[3];有良好的依從性,可配合研究;對本次研究內容了解,且自愿簽署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急性發(fā)作期患者;伴有器質性嚴重障礙疾病者;存在水電解質紊亂,肌無力者;精神疾病史者;肢體活動存在障礙者。
1.4 護理方法
1.4.1 對照組 給予常規(guī)護理。對患者進行飲食護理,叮囑患者多吃蛋白質豐富的食物,且要注重食物的清淡,讓患者能夠更充足地吸收營養(yǎng),注重飲食的規(guī)律性。對患者實施心理疏導,護理人員要多與患者交談,讓其對疾病、治療、護理等知識有更多的了解,對患者存在的嚴重負性情緒進行有效的疏導,幫助其增加康復的自信心。要做好病房環(huán)境的護理,每天需要清潔、消毒病房,合理調節(jié)病房的溫度、濕度,要定時進行通風,還要保持充足的光線,確保地面的干燥和潔凈,防止發(fā)生滑倒事件。對基礎護理要做好強化,要積極引導家屬做好相關配合工作,為其擦拭身體,勤換衣服,身體能夠保持潔凈,定時為患者翻身,避免發(fā)生壓瘡。對病情穩(wěn)定的患者,要開展康復訓練,協(xié)助患者屈伸肢體、多行走等,加強功能鍛練。
1.4.2 觀察組 觀察組給予綜合康復護理干預。(1)下肢康復訓練。協(xié)助患者坐在椅子上,緩慢向后傾斜,直到能靠在椅背上,這一動作,能夠對雙側的髖屈肌進行短暫的激活?;颊吆髢A的時候,能夠離心收縮髖屈肌,而返回的時候,能夠向心收縮髖屈肌,還能對腹肌進行激活。在訓練的過程中,護理人員可予以阻力,有助于髖屈肌進行等長、等張的收縮。(2)言語康復訓練。對于腦卒中失語的急性期,通過言語障礙治療,能夠幫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緒,主動與患者交談,密切關注患者的言語理解、表達能力等,對失語癥的情況進行初步的掌握,經對語言功能初步診斷后,可開展言語康復訓練,正規(guī)開始時,患者已過急性期,狀況比較穩(wěn)定,這樣會增加訓練的耐受度。言語訓練,一般需要30~60 min,每周需要進行1~6 次。對于意識清晰的患者,需要及早實施言語訓練。(3)中藥辨證。對于陰虛風動者,可使用脈絡寧;對于氣虛血瘀者,采用熄風化瘀湯進行治療;對于風痰阻絡者,可使用銀杏葉、三七制劑等。此外,在治療期間,需要患者使用甘草類漱口液來漱口,并將生姜加水進行熬制,取生姜水對患者的身體進行擦拭,能夠起到散寒、解毒的效果。(4)穴位推拿護理。主要選擇的穴位有合谷穴、太沖穴、內關穴、三陰交穴、足三里穴等,通過點按法,對患者進行患肢與頭面部上關、太陽、下關、當陽等穴的推拿,與康復技術結合,訓練患肢與關節(jié),每次10 min,每日1 次,之后逐漸增加次數(shù)與時間。(5)穴位電刺激。選擇的穴位同上,將電極四周與皮膚嚴密接觸,雙相方波。150 μs 波寬、100 Hz 頻率,在這一過程中,需要維持脈寬、頻率不變,對于電療強度,可調節(jié)的范圍為0~10 mA。每次刺激的時間為20 min,每日1 次。
1.5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對2 組護理效果的評價,基本痊愈:護理后,神經功能缺損的減幅要超過90%,病殘的程度,評估為0 級;顯效:神經功能缺損,減少幅度處于46%~89%,病殘度為1~3 級;有效: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處于18%~45%的減幅,病殘度為4~5 級;無效:不符合以上標準情況。利用Fugl-Meyer 運動功能評定量表,對2 組的肢體功能進行評估,總分為100 分,主要包括上肢、下肢分數(shù),得分越高,說明患者有著更好的肢體功能改善情況。通過Barthel 指數(shù),對2 組的生活自理能力進行評估,得分與該項評分呈正相關。對2 組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采取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量表(NIHSS)進行評估,NIHSS 的得分越高,表明有著更為嚴重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利用SF-36 生活質量量表,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總計100 分,分數(shù)越高越好。利用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問卷表,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進行評估,得分越高,表明患者有著更高的滿意度[4]??傮w滿意率=(滿意+基本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8.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采用()表示,比較行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行х2檢驗,P <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 組患者干預前后肢體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神經功能缺損及生活質量情況比較 比較2 組干預前的數(shù)據(jù),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干預后,觀察組的Fugl-Meyer 評分、SF-36 評分、Barthel 指數(shù)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而NIHSS 評分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1。
表1 2 組腦卒中患者Fugl-M eyer評分、B arthel指數(shù)、N IH S S 評分和S F-36 評分比較(,分)
表1 2 組腦卒中患者Fugl-M eyer評分、B arthel指數(shù)、N IH S S 評分和S F-36 評分比較(,分)
2.2 2 組患者護理效果比較 觀察組護理的總有效率為90.00%(27/30),高于對照組的66.67%(20/30)(P <0.05)。見表2。
表2 2 組腦卒中患者護理效果比較
2.3 2 組患者護理滿意情況比較 觀察組的護理總滿意率為93.33%(28/30),高于對照組的73.33%(22/3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2 組腦卒中患者護理滿意情況比較
腦卒中作為臨床多見疾病,主要因血液循環(huán)出現(xiàn)障礙,造成患者的局部腦組織發(fā)生缺血、缺氧、壞死。該疾病多發(fā)群體為老年人,具有發(fā)病急,病情進展快,較高致殘、致死率等特點,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命健康[5]。中醫(yī)上,腦卒中屬于“中風”的范疇,其發(fā)生主要由于血行不暢,造成血瘀、經絡瘀堵,大部分患者會發(fā)生肢體障礙、智力障礙等[6]。臨床以往運用西藥、康復訓練等來實施干預,盡管能達到一定的療效,但缺乏明顯的總體療效,容易出現(xiàn)多種后遺癥,對患者的身心造成不良影響[7]。中醫(yī)利用口服藥湯,或者進行中藥制劑的注射,另外可依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為其進行推拿、針灸等,能幫助患者盡快暢通經絡,舒筋活血,對血運的功能進行改善,有助于加快患者的康復,使預后得到改善,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相關報道顯示[8],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加強針對性康復護理干預,能夠實施辨證施護,更為有效地解決患者的身心問題。
本次研究,經過綜合康復護理干預,患者的肢體功能評分、生活自理能力評分、生活質量評分均得到提高,而神經功能缺損情況得到了改善,護理的效果要明顯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且有著更高的滿意度。綜合康復護理干預,能夠更加系統(tǒng)地幫助患者進行康復訓練,提高訓練的科學性、有效性,還能讓患者對疾病和治療有更多的認知,更好地配合訓練過程。同時,通過中藥、針灸、推拿等,能夠幫助患者醒腦開竅、疏通經絡、滋補肝腎,有助于療程的縮短,更快地恢復肢體功能、言語功能等[9]。在運用中醫(yī)藥的時候,需要認識其有辨證的特點,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益氣活血、化瘀通絡的作用,從而能夠對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肢體麻木等癥狀進行改善。通過中醫(yī)藥的治療,能夠祛風化痰、活血通絡,具有比較好的治療效果,改善相關癥狀,從而能夠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10]。在腦卒中的治療護理中,將服用中藥、針灸、康復訓練等進行聯(lián)合,能夠幫助患者盡快改善癥狀,有助于術后更好、更快地康復。同時,還能增加患者的滿意度,提高治療的質量。
綜上所述,在對腦卒中患者治療中,綜合康復護理干預,能對療效進行有效的提高,使生活質量得到改善,有助于提高肢體功能、生活自理能力,還能加快神經功能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