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 軍
“禍福無門,惟人自招”,短短八字,道盡世間萬象。如何只招福,不招禍,使家運恒久,福祚綿長?那就是定家規(guī),作家訓(xùn),正家風(fēng)。
戰(zhàn)國時期有一位杰出母親,明理大義,訓(xùn)子拒賄,受到齊宣王的高度贊賞。原來,她的兒子田稷由于擔(dān)任相國要職,接受了下官的重金賄賂,拿回家孝敬母親。田母不解:“你出任相國已有三年,但俸祿從未有過這么多,難道這是收取了士大夫的賄賂?你是怎么得到這些錢的?”田稷跪在地上如實回答,田母聽后非常生氣,說:“吾聞士修身潔行,不為茍得。竭情盡實,不行詐偽。非義之事,不計于心。非理之利,不入于家。言行若一,情貌相副?!睘楣僦藨?yīng)當修身潔行,不得不該得到的東西;老老實實做人,竭盡全力做事。光明磊落,不行詐偽;不符合道義的事情,不在心中謀劃。不合理的利益,決不收取一分一毫;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她訓(xùn)斥兒子:“盡力竭能,忠信不欺,務(wù)在效忠,必死奉命,廉潔公正,故遂而無患。今子反是,遠忠矣。夫為人臣不忠,是為人子不孝也。不義之財,非吾有也。不孝之子,非吾子也?!痹谔锬缚磥恚甲硬恢?,如同兒子不孝。不忠不孝,還有比這更嚴重的事情嗎?田母的一番說教,讓田稷羞愧難當,當即退還了財物,并主動向齊宣王坦白了自己的受賄之罪。宣王聽了這事之后,非常欣賞田稷母親的大義,也免除了田稷的罪過。此后,田稷始終恪守母訓(xùn),清廉為官、克己奉公,兢兢業(yè)業(yè)、光明磊落,輔佐齊國實現(xiàn)了百姓樂業(yè)、國運昌盛。
身教從來重于言教,因為“從善如登,從惡如崩”乃千古不易之理,欲使家風(fēng)淳正,傳之久遠,必須給后人樹立足以為范,可以終身師之的道德標桿。晚清名臣曾國藩,將曾家數(shù)代以來勤苦儉約的好家風(fēng)進一步發(fā)揚光大。他入仕伊始,即立下“此生決不靠做官發(fā)財,為后人斂集財富”的誓言,一件青緞馬褂一穿就是三十年。他不只嚴于律己,對家風(fēng)家教也是格外重視,“家事忌奢華,尚儉?!痹o澤之妻劉夫人的墓志銘上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曾國藩被朝廷授予禮部侍郎的官職,全家人非常高興。可是按慣例,前來報喜之人都要有所賞賜,家人又都為了難,因為就連老太太歐陽夫人都不名一文,哪有錢給他,真是好不尷尬。最后,還是劉夫人用自己的陪嫁之資打發(fā)了來使?!笆嘶轮遥恍罘e銀錢,使子弟自覺一無可恃,一日不勤,則將有饑寒之患,則子弟漸漸勤勞,知謀所以自立也矣?!比说谋举|(zhì)都有好逸惡勞的消極一面,如果父母蓄積足夠的錢物讓子女不勞而獲,坐享其成,他為什么還去吃苦呢?結(jié)果坐吃山空。如果“一無可恃”,則逼得他們?nèi)^斗、去謀生、去立業(yè),結(jié)果反倒能因窮而圖變,而奮發(fā)。曾國藩要求子弟們“不許坐轎,不許喚人取水添茶等事。其拾柴收糞等事,須一一為之;插田蒔禾等事,亦時時學(xué)之”。目的就是“愿爾等常守此儉樸之風(fēng)”,既是子女們的珍惜福分之道,也是或許有一番作為的必由之路。
“欲治其國,先齊其家”。一個人要想治理好國家,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田稷之母當頭棒喝,曾國藩以身立范,包拯作《誡廉家訓(xùn)》……古人之所以如此做,就是要用清正廉潔的家風(fēng),確保后世子孫為官從政不墮下流、不招災(zāi)禍。清以傳家、廉以治家,從而使家族樹大根深、枝繁葉茂,這也是智慧先哲留給后人的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