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宗長
金秋時節(jié),丹桂飄香。行走在江西這片紅色大地,見證著一段段波瀾壯闊的崢嶸歲月,我的內(nèi)心一刻也不能平靜。到達湘贛邊界羅霄山脈中段的井岡山時,一場大雨剛剛過去。黃洋界山頭云霧彌漫,一道霞光破云而出,群山起伏,層巒疊嶂,宛如一幅絕美的畫卷。
下了高速,映入眼簾的是雄偉壯美的《井岡紅旗》雕塑。它如一團刺向蒼穹的熊熊烈火,矗立在四面環(huán)山的平疇之上。述往思來,向史而新,昭示著中國革命從這里走向勝利。
當晚,我入住位于井岡山核心景區(qū)茨坪的賓館。在這里,我榮幸地認識了幾位“老井岡”,他們雖然身份不同,但都是學習傳播井岡山精神的專家。
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是一塊“浸透著烈士鮮血的圣地”。永安縣人武部原部長、現(xiàn)任吉安市委巡視專員的老周,對井岡山的歷史文化可謂如數(shù)家珍,他執(zhí)意要用半天的時間做我的參觀向?qū)?。第二天上?時許,我們冒著小雨,來到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以老兵的名義向革命先烈敬獻花籃,深切緬懷英雄。
在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堂內(nèi),老周動情地向我介紹,在井岡山斗爭時期,有4.8萬余名烈士長眠于這塊紅色土地,其中知名烈士只有15744名,還有3萬余名是無名烈士。我們駐足凝視陳毅安烈士的照片,他的面孔是那么英俊和年輕。1928年,23歲的陳毅安擔任紅四軍第三十一團副團長兼第一營營長,他率部“以一敵十”,保衛(wèi)了井岡山大本營。1930年8月7日,在長沙戰(zhàn)役中,陳毅安擔任前敵總指揮,為掩護軍團機關轉(zhuǎn)移,不幸壯烈犧牲。陳毅安跟妻子分離時曾約定,如果哪天自己犧牲了,就會托人寄一封無字信,意思是“不要再等我了”,這是何等的深情而絕望??!
在另一張非常珍貴的歷史照片前,我看到了寒冬臘月里赤腳衣單、手握梭鏢的英勇赤衛(wèi)隊員,不禁想起小時候看過多次的電影《閃閃的紅星》,耳邊回蕩起《映山紅》的動聽旋律。熊熊烈火奪去了英雄的生命,但是奪不去英雄的氣概和信仰。友人動情地說,像電影《閃閃的紅星》講述的令人感懷動容的革命故事,在井岡山革命斗爭時期還有許多。時任中共蓮花縣委書記劉仁堪在刑場上被敵人割掉了舌頭,他用腳趾頭蘸著血在地上寫下了“革命成功萬歲”后英勇就義。當年,紅軍打仗前都會系上一條紅色的識別帶,上面寫著籍貫和名字。這條名為“犧牲帶”的紅帶子,代表著他們隨時為信仰獻身的決心,展現(xiàn)了黨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旗幟與靈魂。
1927年9月29日,毛澤東在永新縣三灣村領導了舉世聞名的“三灣改編”,從政治上、組織上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黨建設新型人民軍隊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實踐,創(chuàng)造性地確立了“支部建在連上”等嶄新的治軍方略,標志著毛澤東建設人民軍隊思想的形成,人民軍隊面貌煥然一新,踏上了奔赴井岡山的新征程。
毛澤東引兵井岡山,是秋收起義受挫后做出的決定,朱德、陳毅等是在南昌起義后,轉(zhuǎn)戰(zhàn)千里、歷盡千險走上井岡山的。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在井岡山革命斗爭時期,毛澤東進行了紅色政權理論創(chuàng)新,在茅坪八角樓的油燈下完成了光輝著作《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和《井岡山的斗爭》,形成了實事求是、敢闖新路的井岡山精神的核心,撥開了籠罩在根據(jù)地紅軍和群眾心中的迷霧,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講解員告訴我們,2016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井岡山,參觀了八角樓革命舊址群,發(fā)出了“行程萬里,不忘初心”的感慨。如今,我們在重溫黨的經(jīng)典,學習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時,只有用心用情用力,才能真正品嘗到真理的甜味。
來到井岡山革命博物館,袁海曉館長介紹,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是國家一級博物館,當年毛主席親自審閱了陳列大綱。開館以來先后接待了來自16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政要、友人和國內(nèi)游客共5000多萬人,被中央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一號工程”。
在井岡山革命斗爭時期,由于敵人的經(jīng)濟封鎖,物資極其匱乏,經(jīng)濟上的斗爭絲毫不亞于和敵人在戰(zhàn)場上的正面較量,形勢異常殘酷。博物館里至今還陳列著90多年前紅軍分給老百姓的一只鹽罐。1928年,村民李尚收到紅軍打土豪繳獲分發(fā)的食鹽,他舍不得吃,找來陶罐把鹽裝起來,想著有一天紅軍需要時送給紅軍。為了防止落入敵人手中,他將陶罐藏在一棵杉樹下,一藏就是31年。小小鹽罐,裝滿信仰希望,也見證了軍民魚水情。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chǎn)黨人在群眾的支持下,使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渡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朱德經(jīng)常隨隊伍去挑糧,大伙見勸不了他,就把他的扁擔藏了起來。為防止戰(zhàn)士們再藏自己的扁擔,他就在上面刻上了“朱德扁擔,不準亂拿”八個字。毛澤東當時住在茅坪八角樓,按規(guī)定可以點三根燈芯辦公,但他為了節(jié)約,始終堅持只點一根燈芯。《朱德的扁擔》《一根燈芯》這兩篇文章,后來都被選入小學語文課本,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人在井岡山革命斗爭時期,艱苦奮斗攻難關的歷史見證。
井岡山從革命戰(zhàn)爭年代一路走來,早已舊貌換新顏。2017年2月,井岡山市在全國率先脫貧摘帽,成為我國貧困退出機制建立后首個脫貧摘帽的貧困縣。
井岡山經(jīng)久飄揚的紅旗,就如磅礴與壯美的東方日出,將指引著我們沿著黨的二十大吹響的新長征號角奮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