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名
生活在新疆的人們,與風打交道的日子較多。風借沙、借雪而生,又借著沙、借著雪而威。有些時候,風卷著沙塵逐鹿大地;有些時候,風卷著雪花造就萬物。
“一年只刮兩場風,一場從春刮到夏,一場從秋刮到冬?!币荒晁募?,周而復始,風沙、風雪時而結伴而來,時而單刀赴會,有溫柔的、激烈的,也有剛剛好的。讓這里的人們從臉到鼻子、到眼睛、到額頭、到手臂、到腳,甚至到骨頭和血液,都比別處居住的人多了幾分難以言說的滄桑魅力和歲月光芒。
由于歷史的原因和自然環(huán)境的束縛,大多數情況,兵團人一般都生活在風頭水尾的地方。于是,新疆的人們常說,兵團人是被風和天空雕塑的;兵團精神,是被風醒過的。
在風的肆虐中,就如此那般鑄就了兵團人的一生。詩人艾青在新疆時說過:兵團的人,個個都給綠洲留下了一支歌。
風醒了綠洲。新疆叫“老風口”、“大風口”的地方一個巴掌肯定是數不過來的。東疆有老風口,南疆有老風口,北疆也有老風口。人們栽瓜種果,在風來風去的輪回中,走向成熟;人們開荒種樹,在與大風小風的斗爭中,學會堅守,阻止了沙漠的欲望和野心。
風刮不走綠色,刮不走人心,是因為莊稼、樹木,包括人心,都充斥著一樣叫著“種子”的力量。它們不知疲倦地隨風漂泊,但總會找到一處生命繁衍的依托,唱響一曲生命勁歌。
風醒了歷史。有人說,河出昆侖。我說,“風出昆侖”可能更為恰當一些。有了這風這一源頭,才有了中華文明。在絲綢之路上,漢唐雄風,駝鈴陣陣,商隊絡繹;在玄奘取經的路上,風刻上了堅毅、勇敢,執(zhí)著和堅守。多少離愁別恨、家國情懷都在風中,多少狼煙烽火、鐵馬冰河都在風中,多少英雄淚、壯士血,征戰(zhàn)討伐、朝代更迭都在風中。
那些大風刮過,刮走得有偶然中的必然;刮不走的,都是有分量的東西。
2021年的上半年,我來兵團的第三年,在南疆結對幫扶,從喀什到圖木舒克的一個連隊。出發(fā)的時候,天氣格外爽朗,藍藍的天空萬里無云,就那么一絲絲的涼風,拂過路邊的小草,就如同天空的鳥飛過,沒留下一點痕跡。我說:“真是難得的好天氣!”
隨行的一個司機,我稱呼他“王師傅”,快五十歲的樣子,圖木舒克人。他望了望我,慢悠悠地說道:“小伙子,哦,不,應該稱呼您‘領導,畢竟您是上級機關下來的。”
頓了一頓,沒等我回話,王師傅接著說道:“領導,您是從口里來的吧?沒來多久?”
我答道:“是的,王師傅,我是從疆外過來的,來了快三年了。您別叫我什么‘領導了,在你們這些‘兵二代面前,我就是一個新兵蛋子,您叫我‘小伙子,我很高興呢。您是怎么看出我是從口里來的?難道是口音?”
王師傅笑了笑,說道:“不是口音。您這個‘領導倒是挺平易近人的。這么說吧,南疆這邊的三四月天,上一秒是風和日麗,下一秒說不定就來了個沙塵暴。說變就變了,好比女人翻臉一般?!?/p>
王師傅的風趣幽默,引得眾人哈哈大笑。
“王師傅,您既然提到‘風,就給我們講講咱兵團有關‘風的故事唄!”我突然來了興趣,說道。
“領導啊,這您可找對人了。在我看來,咱們新疆兵團就是‘風一樣的男子,每個兵團人都有許多與風有關的故事,講個三天三夜都講不完呢!多得整個葉爾羌河都裝不下!就算加上塔里木河,也裝不下的!”說完,王師傅清了清嗓子,喝了一口水,講起了一位“愚公”與風的故事。
這位“愚公”是抗美援朝轉業(yè)回來的老兵,轉業(yè)到七十一團七連。那里有個叫蘑菇山的地方,但莫說蘑菇,一棵草都難見著。黃土裸露,孤獨中透著悲壯,悲壯中訴說著滄桑。一入三四月,大風卷著沙粒,從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瘋狂奔來,不僅使蘑菇山更添了幾分悲壯,而且讓整個天地都變得灰頭土臉。就連山下的七連都在風沙籠罩中。
風沙過后,再碰到雨來,泥石流順山勢下滑,毀農田、壞房屋,七連深受其害。
面對這樣的情況,這位老兵開始了他的“愚公移山”。每天天一放亮,“愚公”就肩扛十字鎬、鐵鍬、鋼釬等,背上軍用水壺,懷里隨便塞了幾塊干饃就上山了。先是引水上山,接著是修筑蓄水池,再是植樹造林。就這樣,這位“愚公”一干就是三十年,一番番春夏秋冬,一場場風吹雨打。
三十年,三萬多株楊、柳、桃、杏,爬滿了蘑菇山,蘑菇山變成了花果山,再也不是灰頭土臉的樣子了。
這位“愚公”就是王師傅的親戚。
王師傅說,我那親戚是個老兵,但他骨子里透著一種“浪漫”,總是感慨:風醒了他,醒了蘑菇山,也醒了七連。
猛喝了兩口水后,王師傅說起了他自身與“風”的故事。
那年月,“沒有老婆想老婆,有了老婆挖柴火?!蹦骋惶?,新婚不久的我,為了過一個暖冬,拉著牛車試著去找紅柳包、挖柴火。
快到中午的時候,我突然聽到“哞哞哞”的叫聲。回頭一望,是那頭從連里借來的牛朝著我不斷地哞叫。再一看西北角的天,狂風卷著黃沙滾滾而來,黑云越積越多,剎那間,吞噬了太陽。我頭皮一緊:糟糕,這不是沙塵暴嘛!我連滾帶爬迅速到牛車邊上裝柴、套車、抓繩,牛通人性,很是配合地拉車就走。正上一個沙坡的時候,突然間,好似風神施展了法術,只感到天地間充斥著咄咄逼人的強大氣流,漫漫黃沙平地而起,拉成無邊無際的沙幕。眨眼間,就把我和那頭牛裝在了巨大的簸箕里搖來搖去。那個時候,我害怕了,突然閃過一個念頭:不要車了,不要柴火了,連同牛也不要了……
就在此時,那頭牛一下臥了下去,前腿跪,后腿蹬,只看到一個灰色有力的背影,在不斷地往前一點一點地挪動,一寸一寸地拱動。這個場景激蕩了我的血液,心想:我也是兒子娃娃一條好漢,還不如這頭牛嗎?!于是,立刻俯下身子,頭腦里浮現出家鄉(xiāng)沅水岸邊纖夫拉纖的畫面,使出了每一塊肌肉、每一滴血液的力量,與那頭牛一起肩并肩拉著車子艱難地翻過了大沙梁子。
走著走著,而我卻迷路了,只能跟著那頭牛轉悠。不知走了多久,沙塵越來越稀薄了,腳下的沙子越來越淺了,風也越來越軟了。沒等多久,那頭牛打著響鼻停了下來。我用力睜開眼,又驚又喜:居然到連隊的大門口了。我拍了拍那頭牛的脊背,用手輕輕掃去它的一身黃塵,伏在它的耳邊說:“老伙計,你真行!感謝不離不棄。如果沒有你,我就不可能囫圇個兒走出這沙塵暴!”
王師傅講完這個故事,感嘆道:風醒了命運啊?;厥走^往,他一次次經歷著風,感受著風,風讓他不得安寧,又讓他搖搖晃晃地成長。他學會了一項本領,風一起,就能分辨出是大漠風、峽谷風、戈壁風,是微風還是颶風……那個浪漫的“愚公”更厲害:他能給風“摸骨”,幾兩骨能夠摧毀什么、重塑什么,來自哪里、吹向何方,一切了如指掌。
我并不清楚王師傅說的是否有那么神奇,但我明白:風連接著所有的過往、現在和未來,一切如影隨形、揮之不去。就感覺人是風的影子,是風的過客,是歲月中的風景。
在我們感到迷茫的時候,風能輝映夜空,像最亮的星星一樣照亮我們前行的路。
風醒了藝術。憑奇思妙想,在新疆大地精心雕琢著可以雕琢的一切。于城池,生生把交河城、唐王城等弄成了一個巨大的沙盤塑像。幾千年過去了,盡管殘垣斷壁、支離破碎,但蒼涼之感迎面撲來,千古幽思如泉涌出,那種偉岸傲然的風骨神韻依然流淌其中;于峽谷,不斷擴大、繁衍,奎屯河大峽谷、昆侖山大峽谷等,溝壑層疊、錯落有致,驚心動魄、蕩氣回腸;于巖石,循環(huán)往復掏挖雕琢,在怪石峪里,那種奇、透、秀,帶著歲月的光澤,既然靈動雋秀,又滄桑古樸,既通透明亮,又巍峭悠遠。置身其中,你可以聽到嘯嘯馬聲、聞到瓜果飄香,可以看到威猛霸氣、觸到古道熱腸。
風醒了光陰。車子在路上迎風飛馳,日子如同王師傅講到的“風”,靜靜地等待下一場風的到來。
風起沙行,浮塵來去,人們別無選擇,還得把日子過下去。人們在風中歡唱,在風中跳舞。他們會說話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從少年到中年到老年,從女人到男人,一些日子被風刮得無影無蹤,窮日子被風卷走了,刮來了紅紅火火的好日子。
責任編輯惠靖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