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靜
新時代的發(fā)展,人們進入了快節(jié)奏的生活狀態(tài),為自媒體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間。自媒體的發(fā)展不僅僅拓寬了廣大受眾的娛樂渠道,同時也為青少年帶來了一定的影響。這樣的影響包括正面和負面兩種,并會很大程度上影響青少年的思想與行為,需要媒體從業(yè)人員提升重視程度,積極制定相關的改進措施,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網絡生態(tài)環(huán)境,本文就此提出幾點可行性建議。
當前是4G、5G的時代,為手機媒體的發(fā)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短視頻的興起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成為近年來比較主要的信息傳播方式。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青少年持有手機的人數也呈遞增態(tài)勢,成為當前短視頻受眾的一個重要群體。特別是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擁有大量青少年受眾。這種短視頻更加符合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作息規(guī)律,碎片化的時間滿足了青少年的需求,同時,還有很多青少年會進行視頻制作,成為信息的制作者和傳播者。正因如此,我們也發(fā)現了以下幾點問題。
隨著短視頻軟件使用率和受眾人數的劇增,如抖音使用人數已經超過8億人,這樣龐大的數字背后帶來的則是平臺上視頻質量高低共存的現象。特別是新聞媒介入駐后,為了提升自身的競爭力,更是有部分新聞媒介會存在發(fā)布假新聞、嘩眾取寵、過度解讀等現象。部分短視頻為了流量而不顧視頻內容的導向,對社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1]
一個平臺需要在后臺進行視頻內容的審核,當視頻內容出現問題就需要后臺工作人員對視頻進行處理,保證短視頻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但是目前存在著視頻審核人員工作不到位,工作難以與人才發(fā)展相匹配的問題。短視頻傳播的頻率快,分發(fā)平臺廣,內容短且種類多,加大了后臺人員審核把關的難度,很容易造成相關不良視頻審核不到位,從而對青少年產生不良的影響。
短視頻平臺會依據受眾的喜好為其推送相關的內容。這正如我們所說的個性化推薦窄化“擬態(tài)環(huán)境”問題,短視頻平臺會為受眾提供更加適合他們的信息環(huán)境,即根據大數據所提供的信息,通過算法將相關的視頻推送給部分受眾。這種模式能滿足受眾的心理需求,但同時,這樣的方式會使青少年只接觸自己喜歡的內容,使其在短視頻平臺上能接觸的“擬態(tài)環(huán)境”更加片面狹窄,且大多是重復的內容。[2]其他方面的信息和知識都被大數據屏蔽,會阻礙其經驗、認知能力的提升。
近年來,為了加大對青少年沉迷網絡的管理,國家展開了網絡防沉迷的管控措施,加強了網絡游戲、直播等對青少年管理的力度。并且,短視頻平臺也相繼出現青少年防沉迷管理的模式。這有效體現了短視頻平臺履行社會責任的思想高度。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這樣的模式也存在著一定的漏洞。雖然青少年模式會減少青少年觀看視頻的時間,但在是否選擇進入青少年模式時,則靠客戶自己選擇。這樣的方式會使短視頻平臺的青少年模式如同“雞肋”,若是無大人陪伴和監(jiān)管,則很少有青少年會“乖乖”選擇青少年模式。短視頻平臺還有游客模式,若是青少年使用游客模式,則會看到所有的內容,并且沒有相關的限制。[3]
短視頻的興起為廣大受眾提供了趣味性更足的平臺,短視頻帶給青少年的快樂不斷提升,很多青少年甘愿做短視頻娛樂的“追隨者”,在短視頻里找到各自的興趣點。特別是在當前的重娛樂氛圍下,更是讓各種文化如歷史、政治、宗教等與娛樂有了聯系,為青少年提供了娛樂的“土壤”,很多青少年沉迷于短視頻不能自拔,身處泛娛樂文化中無法沉淀下來接觸文化深層的真正內涵。
網絡技術下,短視頻平臺會根據青少年用戶的使用方式來進行計算,為青少年推薦相關視頻。這樣的推“擬態(tài)環(huán)境”雖然帶給了青少年用戶良好的情感體驗,但是對青少年接觸社會和世界起到了阻礙的作用。青少年時期正是認識世界的重要階段,頭腦中還未形成完善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若是只讓青少年觀看自己喜歡的視頻內容,則很容易讓他們身陷狹隘的世界,很有可能導致其認識事物出現偏見或偏激,想當然地將自己的想法視為真理,排斥其他方面的意見。這也就是網絡上青少年發(fā)表過激言論或者出現過激行為的原因之一。
短視頻中有參差不齊的信息內容,劣質的內容會對青少年的性格養(yǎng)成起到阻礙,甚至會讓他們產生“性格扭曲”的嚴重情況。比如短視頻App上比較有知名度的某主播,其有著上千萬的粉絲,但是背后卻是整容、輟學、偷竊等畸形價值觀的傳播,這會對青少年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讓青少年難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并且一些盲目的跟風行為會讓部分青少年產生愛慕虛榮、盲目追求潮流等問題,使其不能正確地認識社會現象,產生不勞而獲的想法和行為,不利于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長,這就需要短視頻平臺能夠加強對視頻內容等方面的監(jiān)管力度。
作為新時代的新聞編輯人員,要具有高度的責任意識,要認識到新聞短視頻的制作目的是更好地為廣大受眾傳遞新聞事件內容,報道新聞事件背后的真相,正確地引導社會輿論。編輯人員要具備職業(yè)操守,把好質量關的同時也要做好正能量輿論引導工作,[3]不斷強化自身崗位責任意識,真正認識到新聞短視頻的制作目標,多領域地傳播正能量和黨的聲音。不能為了追求高收視率、點擊率等,而忽視新聞信息的功能,對青少年產生不良的影響。
因此,編輯在短視頻的編輯制作中,要積極認清自身定位,提升責任意識,在短視頻傳播中做好節(jié)目內容的把關和定位,對青少年施以更加健康向上的引導,展現出新聞的公信力和引導作用,更好地強化新聞短視頻的服務功能和輿論引導功能。
在短視頻的制作中,編輯在視頻內容的選擇上也要充分考慮其對青少年的影響,做好青少年的引導,幫助青少年正確認識這個世界。內容不要過于暴力、血腥,不能為了吸引受眾的目光而過于渲染負面內容,以免對青少年帶去負面的影響。
對此,編輯人員要準確認知多層次和多樣化的受眾,選擇更優(yōu)質的內容,為青少年打造一個良好的網絡環(huán)境,幫助青少年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比如,在選擇民生方面的新聞視頻時,編輯要積極主動地分析視頻內容,引導受眾特別是青少年看到弱勢群體,并展現政府及社會對弱勢群體的關心及幫助。這樣的內容選擇和新聞報道角度,升華了主題思想,能更好地提升青少年的認識。
新聞編輯在短視頻的制作中,雖然不斷追求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為受眾展示最新穎的內容,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部分編輯人員由于缺少責任意識及工作素養(yǎng),為了嘩眾取寵而在短視頻中加入具有誤導性的負面評論內容,這樣的引導會對青少年產生不良影響。因此,新聞編輯要做好新聞評論的制作,通過更加客觀準確的評論來展示新聞的內容,讓受眾看到新聞事件背后的真相,讓青少年能夠更加客觀辯證地看待問題,并且將這種思維和能力運用到生活中,在遇到問題時能更加客觀準確地自我調解,正確認識問題。
例如,在“新疆棉花”事件中,很多網絡短視頻為了博取眼球,借由某品牌的行為大肆挑動受眾的情緒,激起受眾的強烈反應。這樣的情況容易激發(fā)青少年的負面情緒,導致青少年做出過激行為。因此,編輯要做好事件的客觀解讀,引導大眾認識到此事件中某品牌的錯誤行為,正確引導廣大受眾看待問題、處理問題。又如,在防疫工作方面,編輯人員可以就廣大市民外出返鄉(xiāng)的報備問題制作視頻,在評論中正確地為廣大受眾分析市民報備、遵守管控措施的必要性,讓受眾認識到遵守防疫要求對防疫工作的重要作用。同時幫助青少年在思想上養(yǎng)成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和意識,提升青少年防疫積極性,正確引導青少年的行為。
新媒介的發(fā)展,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全新的娛樂需求,特別是短視頻的興起,更是滿足了人們的精神需求,提升了人們的娛樂體驗。但是我們也不可避免地看到,當前部分短視頻魚目混珠,對青少年造成了思想和行為上的不良影響,這就需要我們新聞編輯人員積極提升自身的認識,肩負起相關責任,更好地促進我國短視頻健康積極向上發(fā)展,為青少年做好正確地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