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青松
在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總有些標志性的時刻為人們所銘記。在攝影誕生之前,歷史被以結繩記事、文字、繪畫等方式來記錄;而攝影誕生之后,便當仁不讓地承擔起記錄的使命,成為無數(shù)歷史時刻最有力的見證者。攝影天然的直接性、文獻性,讓歷史躍然紙上、親切可感,變得不那么遙遠和晦澀。
浙江攝影出版社2021年3月出版的《歷程:徐肖冰、侯波鏡頭下的崢嶸歲月》(以下簡稱《歷程》)便是這樣一本讓我們通過影像來重溫過往的珍貴畫冊。之所以說珍貴,因為我們都生存于視覺化的當下,而那個年代遠不像今天這樣可以隨時制造圖像、分享圖像。這本記錄了中國共產黨誕生之后三四十年歷史的畫冊,向人們展示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xiàn)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征程中的艱難與曲折、光榮與夢想。而要記錄這段歷史,攝影家如果不能投身革命、親赴戰(zhàn)場,如果沒有長期伴隨在黨和國家領導人身邊,很難拍攝到如此鮮活生動的歷史影像。而本書作者正是著名攝影伉儷——徐肖冰、侯波夫婦。
攝影家徐肖冰1916年生于浙江桐鄉(xiāng),曾擔任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主席、顧問等職務??谷諔?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他參加革命工作,隨大部隊奔赴延安,后又在晉西北、晉察冀、太行等抗日根據(jù)地拍攝電影和照片,1940年參加百團大戰(zhàn)進行戰(zhàn)地攝影采訪。他的人生經歷因攝影而轉向,與攝影幾乎相伴一生。攝影家侯波,1924年出生于山西夏縣,曾任中共中央辦公廳警衛(wèi)局攝影科科長。她懷著對革命理想的追求和赤城之心,與徐肖冰一起奔赴延安,而后長期作為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專職攝影師,記錄了老一輩革命家在戰(zhàn)爭年代戎馬倥傯的戰(zhàn)斗經歷、在共和國建設年代嘔心瀝血的動人瞬間。他們用心、用鏡頭記載了半個世紀以來中國革命和新中國建設的風云“歷程”。
《歷程》雖然只收錄了200多幅照片,但它們是浩瀚影像中的幸存者,這些照片記錄的歷史也無比珍貴。百年征程波瀾壯闊,《歷程》正是從抗戰(zhàn)全面爆發(fā)的20世紀30年代開篇,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界,分為“艱難歲月”和“砥礪前行”兩部分。第一部分“艱難歲月”,反映的是在黨領導下的抗日戰(zhàn)爭和人民解放戰(zhàn)爭,以影像記錄的生動歷史瞬間帶領我們重回那個充滿硝煙的年代,體會中華民族百折不撓的抗爭精神;第二部分“砥礪前行”,反映的是新中國成立之后,黨帶領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歷程,讓我們在追憶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中感受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建設新中國的奮斗精神。全書既有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云等在一起共商國是、召開會議、視察基層時的動人瞬間,日常生活中的音容笑貌;也有普通民眾和官兵們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以及生產建設時期的鮮活身影。這些影像從不同的歷史側面,再現(xiàn)了中國革命事業(yè)的艱難與偉大、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光榮與夢想,是黨史和新中國史上不可多得的珍貴文獻資料。
著名黨史研究專家陳晉在該書序言中表示,在這些照片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先進理論武裝起來的先進政黨,帶領中國人民探索中國革命和建設道路的奮斗歷程”“我們看到的是中國共產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我們還能看到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和領導的人民軍隊的生動風采”……“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忘走過的路,不忘為什么出發(fā),我們在復興路上的腳步,才能更加堅實。這,或許就是出版這本畫冊的初衷”。陳晉在序言中如此作結,于讀者而言,可謂心有戚戚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