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弧中“-”前的數字為期數,“-”后的數字為頁碼)
【政治·法律】
批判與重構:馬克思異化思想的歷史演進及其意義
許 彬(1-5)
“自由至上”抑或“集體責任”?
——從桑德爾對自由主義的批評看儒家的責任觀
李祥翔,尤文夢(1-11)
馬克思民主觀視域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三維向度
王守慧,伊 娜(2-5)
老齡化背景下青年孝道培育研究
——以90后為主要考察對象
周 宇(2-9)
胡渭《洪范正論》中的神秘思想辨析
秦旭楠(2-14)
偉大建黨精神的邏輯理路、內涵意蘊與重要價值
吳 軒(3-5)
馬克思與羅爾斯公平正義觀之比較研究
劉允秀,夏慶波(3-11)
組織法視野下群團工作主體概念探析
楊熊裔(3-16)
新時代黨的建設總布局的守正與創(chuàng)新
高瑩杰(4-5)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中“存款”的理論限縮
——基于規(guī)范保護目的角度
王少帥(4-10)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基本特征、獨特優(yōu)勢及價值超越
譚 壯(5-5)
論職務犯罪案件中認罪認罰從寬的兩法銜接
龍思思(5-11)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百年歷史嬗變與經驗審思
張 盼(6-5)
溯源、祛魅、轉型:霍克海默藝術理論的三重向度
儲馨竹(6-11)
論企業(yè)環(huán)境合規(guī)承諾的法律規(guī)制
譚云輝(6-16)
【管理·經濟】
新冠肺炎疫情傳播溢出效應及疫情沖擊差異化研究
袁 靖,董雅菁 ,劉 響,馬正兵(1-16)
金融助推民營經濟發(fā)展有效路徑研究
朱佳佳(1-21)
基于扎根理論的旅游審美體驗要素研究
——以四川美術學院虎溪校區(qū)為例
張玉聯,胡傳東(2-20)
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形成機理及培育路徑研究
趙 奎(2-26)
基于CiteSpace的供應鏈研究演進動態(tài)、熱點與前沿分析
秦智聃,林強,李保東(3-21)
重慶市帶量采購前后高血壓類藥品使用情況分析
羅雪燕,羅明靜(3-30)
協同論視角下城鄉(xiāng)物流協調發(fā)展探析
弓憲文(4-16)
基本藥物制度下我國藥品供給利益相關者集團博弈研究
陳 暢(5-16)
重慶市主城區(qū)旅游流網絡空間結構特征研究
劉 鎏,官永彬(6-22)
【歷史·文化】
明代贅婚與贅婿研究
王 超,郭姝婷(1-27)
雅俗并行:《紅樓夢》博戲考
崔健健,施惠芳(1-33)
武陵民族走廊文旅融合的文化線路研究
——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為中心
趙心憲(2-32)
融媒體時代移動直播新聞的困境與發(fā)展
韓 姝,譚捷文(2-37)
漢代宴飲待客禁忌探析
田學慧,鞏寶平(3-35)
江都連家參與鄭芝龍、鄭成功對外貿易考
劉 濤(3-40)
論《史記》中的“滇越乘象國”之所在
——兼論“滇越”在西南絲綢之路發(fā)展過程中的意義
胡玉花(4-21)
清初《合州志》抄本的成書時間及其他
彭興隆,曹金發(fā)(4-27)
三峽地區(qū)廟宇民俗文化內涵及其功能研究
——以重慶市云陽縣張飛廟為例
盧 銳(5-20)
清至民國時期貴州碉樓修筑的歷史進程及其類型
吳雙玉(5-26)
門閥士族視野下北魏城門校尉職位的演變
謝夢迪(6-30)
“星過文昌”與明初中書省的人事變動及機構調整
章 豪(6-36)
【語言·譯學】
兒童文學中“非人”角色姓名翻譯研究
—以詹納爾《西游記》英譯本為例
邱玉華(1-38)
市場營銷英語學習者語料庫句法與語篇特征研究
程建山(1-43)
新冠肺炎疫情的戰(zhàn)爭隱喻及其影響
劉建穩(wěn),鐘玲俐(1-48)
《三國志》裴注與《太平御覽》引東晉孫盛著書異文研究
呂玲娣 (2-41)
基于語料庫的漢語句末口氣詞英譯研究
——以《受活》中“哩”的英譯為例
高 亮,仇 峰(2-46)
對話平行結構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孫李英(3-44)
漢語動名搭配問題研究回顧與展望
牛儒雅(3-50)
基于語料庫的中國學習者商務英語模糊限制語習得研究
李 慧,楊 璐(3-56)
現代漢語致使情感構式的結構特征與認知理據
王亞聰(4-33)
偵探小說英譯中美學特征的再現
————以《無證之罪》英譯本為例
汪曉莉,費禮月(4-39)
清水江文書俗語詞考釋六則
楊小平,雷雪梅(5-31)
帶有“偏見的愛”:論村上春樹小說翻譯與創(chuàng)作的關聯性
趙海濤,林佩蓉(5-36)
《論語》英譯的譯者主體及傳播效果研究
儲常勝,高璐夷(5-41)
文學翻譯的意義建構與語義制約
——基于映射理論的分析視角
陳吉榮(6-42)
中古石刻典故詞語零札
王 靜(6-47)
【文學·藝術】
“朝隱”與齊梁士人園林文學創(chuàng)作
楊高陽(1-54)
李嘉祐詩的水域書寫形式、視角及其文化心態(tài)
唐艷坤(1-62)
論20世紀美國荒野文學的詩學轉向
胡 英,劉麗艷(1-68)
論《河岳英靈集》的“雅調”觀
王雨晴(2-51)
重啟被遺忘的詩篇
——從《天安門四重奏》及其批評看時代轉折中的卞之琳
王 玨(2-57)
女性的聲音:羅伯特·弗羅斯特詩歌女性意識探討
李天紫(2-62)
野上彌生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宋 波(2-67)
民國時期上海理發(fā)店的文學想象
葉奕杉(3-60)
人物“方框”、情節(jié)“網絡”與事件“元件”
——《少年天子》中的“電路系統”敘事
王 鳳,韓睿煜(3-67)
從二元到多元的半個世紀
——西方女性主義電影理論綜述探討
劉婷婷(3-73)
論中國現代的外國文學翻譯
許菁頻(3-78)
論中國詩學對“詩言志”之“言”的闡述
王昌忠(4-45)
《一江春水向東流》與《莉莉·瑪蓮》女主人公的悲劇成因比較
錢 寧(4-50)
主流話語的瓦解與邊緣人物的重塑
——莫里森小說《秀拉》的新歷史主義解讀
劉明錄,王國嬋(4-55)
序文入雜記的分類標準與演化軌跡
喻智琦,任競澤(5-47)
李白詩歌的審美認知:以濟慈“消極能力說”為研究視角
陶 青(5-51)
李奎報《白云小說》詩學觀述論
金 華(5-55)
論美國嬰兒潮一代對斯蒂芬·金作品的影響
楊 爍(5-60)
《伯夷列傳》破體論
張媚東(6-52)
“還我和平”
——原爆背景下大江健三郎《廣島札記》中和平意識的解讀
陳寶劍(6-57)
愛爾蘭民眾走向覺醒的詩意表達
——葉芝小說《多亞》的文學倫理學解讀
何 林(6-63)
【專欄:0~12歲兒童教育發(fā)展研究】
新時代幼兒園學習環(huán)境質量評估與提升策略
——基于三種性質幼兒園的比較分析
樊亞博,周文婕,楊曉萍(1-73)
我國親子閱讀的研究綜述
——基于2010—2020年CNKI的數據分析
徐 東,田肖宜,周廷紅(1-79)
教育競爭背景下家風教育的式微與重塑
張 震(1-86)
兒童在園游戲性體驗及其教育學考察
黃 豪,方 英,李傳英(2-71)
賦權與增能:師幼互動中兒童幸福的路徑探尋
謝雅倩,楊曉萍(2-76)
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及其對我國早期兒童音樂教育的啟示
任 捷,徐利鴻,張家瓊(3-84)
賦沉浸式小學數學單位教學研究與實踐
——以毫米的認識為例
姜錫春,李方紅(3-89)
小教師資院校英語(師范)專業(yè)的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
——基于《國標》和《課標》
湯洪波(3-94)
留守兒童活動中心設計研究
——以石柱縣龍院村留守兒童活動中心設計為例
宋 建,曾 維(3-100)
玩興與幼兒園教師創(chuàng)造性教學行為的關系:工作—生活沖突的調節(jié)作用
樂星宇,周圓圓(4-60)
民間故事的兒童文學化改編策略
程志麗(4-67)
問題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以“用除法解決問題”教學為例
高仕杰(4-71)
小學全科教師職業(yè)認同感的內涵、價值及培養(yǎng)路徑
程翠萍(4-76)
小教師資院校英語(師范)專業(yè)的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
——基于《國標》和《課標》
湯洪波(4-81)
“雙減”政策背景下基于“慢教育”的中小學作業(yè)變革研究
諶舒山,葉曉艷(5-64)
主題視角下小學英語任務型作業(yè)的設計與實施
劉 瑩,陳 娟,王夢夏(5-70)
“雙減”背景下主題式數學課程助推學生綜合素質發(fā)展研究
——以重慶市江北區(qū)蜀都小學為例
張萬鈺(5-75)
國外學前兒童信息素養(yǎng)研究現狀及啟示
歐 亮(5-79)
游戲教學在小學低段數學課堂中的運用策略研究
劉小林(6-67)
基于兒童認知特征的色彩設計原則探究
曹涵穎(6-71)
【教育·教學】
新一輪審核評估背景下新建普通本科院校參評策略
曹 問,劉珊珊(1-92)
新文科建設背景下戲劇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與教材出版轉型
蘇 敏(1-97)
教師專業(yè)自主的生態(tài)學審視:意蘊、困境與策略
王瑞玉,李茂森(1-102)
本科院?;ぴ砩賹W時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黎東維,張濤,於思瑜,耿豪杰,鄧朝芳,劉社田(1-107)
高校英語專業(yè)課課程思政實施路徑探索
——以專業(yè)核心課程基礎英語3為例
張 蕾(1-112)
新文科背景下軍校教師投入大學英語課程建設的驅動模型構建
——基于扎根理論的質性研究方法
鄧 禎,梁曉波,肖 蓉(1-117)
英語教育碩士生研究能力影響因素調查研究
謝文婷(1-122)
重慶紅色資源對高校黨史學習特殊價值研究
鄧雪梅,王梟旋,鄒學榮(2-81)
《論語》君子人格思想對培育時代新人的啟示
趙 媛(2-86)
審核評估導向下地方本科院校質量文化建設研究
余 瑤(2-91)
新時代大學生婚戀觀的調查與引導策略
張永歌 ,潘彩彩 ,楊 洪,劉 燚(2-95)
教師懲戒常見形式的反思與重構
——兼論教化教育的必要性
杜慶芳(2-100)
網絡環(huán)境下未來時間洞察力與自我調節(jié)學習能力的關系研究
蔡 晨(2-105)
混合學習環(huán)境中大學生深度學習與收獲相關性研究
尹合棟(2-111)
高校商務英語課程思政體系的構建研究
——以綜合商務英語課程為例
馬 萍(2-122)
高校文藝育德工作運用勸服性傳播規(guī)律論析
黃晶晶(3-106)
走向循證:教研組發(fā)展、問題與未來導向
任家熠(3-111)
協同教研的區(qū)域模式建構與實踐探索
——以重慶市南岸區(qū)為例
潘文榮,趙安強(3-117)
師范生教育情懷的內涵與結構:基于開放式調查的內容分析
程翠萍(3-122)
偉大建黨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微
周 璇(4-86)
OBE理念“持續(xù)改進”原則下高校思政課教學質量監(jiān)控的路徑取向
張 蘊 ,李 莎,蘆智龍(4-93)
服裝展示設計課程“1234”思政教學模式研究
徐 懿(4-98)
新時代西部地區(qū)高等教育中外合作辦學發(fā)展的有效路徑探討
鄢 曉(4-102)
涉外法治人才培養(yǎng)革新路徑探析
鐘英通(4-109)
“行動學習中的研究者”身份構建與英語專業(yè)高年級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
——以《英語語言學》課程為例
盧軍羽,汪國萍(4-113)
國內語料庫外語教學研究二十年(2000—2020)
——基于CSSCI來源期刊的文獻計量分析
王翊,張瑞娥,韓名利(4-119)
發(fā)展型資助理念下高校貧困生心理扶貧路徑探析
魏 巍(5-85)
新時代高職院校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再思考
賴 凡(5-89)
翻譯課課程思政原則與教學策略探究
馬馭驊(5-95)
基于互聯網思維的思想政治理論線上課程建設研究
黎世紅,劉思佳(5-100)
課程思政視域下日語翻譯 教學新模態(tài)實踐與探索
陳姍姍(5-104)
基于人才賦能的混合式課堂生態(tài)系統構建研究
黎 嬌,秦 龍,蔣述東(5-110)
大學英語混合式“金課”建設的認知維度與實踐向度
胡立,張放平(5-117)
普通話一級甲等水平測試復審中主要失分點探析及對策
——以重慶市2015—2019年西南官話區(qū)考生數據為
楊 濤,談華偉(5-122)
中小學藝術美育的內涵本質、現實困境及未來圖景
李 健,王遠征(6-76)
基于深度學習過程的中學數學教師培訓策略研究
牟天偉,李建萍,任 炯,潘 超(6-82)
區(qū)域高校聯盟發(fā)展現狀與優(yōu)化策略
——基于成渝地區(qū)雙城經濟圈內高校聯盟的實證研究
劉珊珊(6-87)
新文科背景下對大學英語學習者課程思政教學接受度的調查研究
楊 欣(6-94)
基于教育信息化的綜合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馬之成(6-100)
中醫(yī)教育的儒學內涵與發(fā)揚
樊金灼, 劉慧鴻(6-106)
【一線課堂】
兒童詩教學策略之我見
肖 雪(6-110)
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目標與課時目標設計的實踐與思考
——以人教版三年級下冊unit4 Do you like pears為例
徐 杭(6-112)
基于“兩點一階梯”的教學評一致性課例研究
——以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分數除法”為例
劉 靜(6-115)
基于“共同體”理念“教研共同體”建設實踐
郭俐晴(6-117)
向著光奔跑——我們的教育故事
楊 涓,蔣雙雄(6-119)
以“三心”換“二意”,讓每一個孩子閃閃發(fā)光
饒 一(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