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東
漫畫家豐子愷有兩位“恩師”,一位是教他作畫的李叔同,另一位是教他作文的夏丏尊。
1912年,夏丏尊在浙江第一師范學校擔任國文教師,他針對當時學生寫的作文多有言不由衷和夸大不實的弊病,從語文教學和新的文學觀點著眼,要求學生在寫作文時講真話,少空發(fā)議論,不用套語,語言必須簡潔明暢。
一天,夏丏尊要求學生寫一篇“自述”的文章,而且強調“不準講空話,要老實寫”。由于學生們做慣了“太王留別父老書”“黃花主人致無腸公子書”之類的文題,一位同學在寫到自己父親客死他鄉(xiāng)時就稱“星夜匍匐奔喪”。夏丏尊看了以后,苦笑著問他:“你那天晚上,真?zhèn)€是在地上爬去的?”引得同學們哄笑起來。另一位同學則發(fā)牢騷,揮筆贊嘆古代隱士逃避塵世的生活,說要“樂琴書以消憂,無孤松而盤桓”。夏丏尊嚴厲質問他:“你為什么來考師范學校?”那位同學無言以對。
夏丏尊的教學方法,在剛開始時遭到一些頑固守舊的學生的反對,他們認為文章不用古典、不發(fā)牢騷就不高雅。而大多數(shù)學生對夏丏尊的革新主張感到驚奇與折服,好像長夢初醒,恍然領悟到今是而昨非。
為了使學生對于現(xiàn)實生活有玩味觀察的能力,夏丏尊常常讓學生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寫小品文,即以一兩百字來寫生活中的一個片斷,題材以親歷親聞為限,題目由學生選擇。此外,他還讓學生們在課外自由讀書,再寫讀書筆記,每星期交一篇,以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在夏丏尊的努力下,許多學生的作文水準都有了相當程度的提高。而且經(jīng)過他的鼓勵,學生們紛紛向報刊投稿,隨著發(fā)表量的增加,寫作興趣也逐漸濃厚起來,豐子愷便是其中的一員。后來,在感恩自己能走上文學道路時,豐子愷歸功于夏丏尊的指導和鼓勵:“我的作文,全是從夏先生學習的。夏先生常常指示我讀什么書,或者拿含有好文章的書給我看,在我最感受用。他看了我的文章,有時皺著眉頭叫道:‘這文章有毛病呢!‘這文章不是這樣做的!有時微笑點頭而說道:‘文章好呀。我的文章,完全是在他這種話下練習起來的?!?/p>
豐子愷的文章繼承了夏丏尊充溢著人間情懷、清淡質樸的風格。每當寫完一篇文章后,豐子愷總會想:“不知這篇東西,夏先生看了怎么說?”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