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務實,厚積薄發(fā)
人生如棋,棋局萬變。有人規(guī)規(guī)矩矩地按照棋理走,收獲了本分人生;有人卻能出乎意料,在普通的軌道上宕開一筆,精妙至極;但也有人,從來只關注眼前的利益,行棋貌似合理,實則已留下隱患,導致滿盤皆輸,徒留遺憾。人生到底該何去何從?篤行本手、妙手,抑或是俗手?我認為,以本手沉潛,穩(wěn)固根基;避免俗手,杜絕浮躁;以妙手行遠,方成大器。
以本手沉潛,求真務實,腳踏實地。初學者按照本手下棋,則棋出有數(shù),路出有招,如萬水入渠,各成世界?!氨臼帧笔顷愔覍嵲凇班l(xiāng)居得靜”中寫出《白鹿原》,又在獲得文學大獎之后,回到鄉(xiāng)下,避開熱鬧和喧嘩,在沉靜中積蓄力量,創(chuàng)作出更多的佳作;“本手”是托爾斯泰靜居波良納鄉(xiāng)間數(shù)十年,創(chuàng)作出文學巨著《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沒有數(shù)十年如一日的積累與背誦,何來葉嘉瑩先生對古典詩詞解讀的極高造詣?我們又何能體味到她的轉(zhuǎn)蓬萬里,情系中華那顆赤子之心?沒有成千上萬次的假設與試驗作為“本手”,何來袁隆平在雜交水稻領域的先鋒地位?我們又何時才能實現(xiàn)禾下乘涼夢?本乃木之根,唯有腳踏實地走好“本手”的路,方得始終。
以妙手行遠,厚積薄發(fā),更上一層。“妙手”不是歪門邪道者投機取巧的坦途,博弈中所有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都來自下棋人一點一滴苦心孤詣的積累與創(chuàng)新。本手沉潛的價值,正在于它構(gòu)成的是鴻篇巨制的每一個細部針腳。正是因為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寒窗苦讀的孤寂和艱辛,才有成功之時“一日看盡長安花”的風光無限;正是因為有賈島錘字煉句精益求精,“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才有“推敲”佳話永留后世;正是因為有馮友蘭潛心研著十余載,一部《中國哲學史新編》的皇皇巨著方驚現(xiàn)于世。在日積月累中厚積薄發(fā),其實才是立長青之業(yè)、達天地之遠的不二法門。妙手的本質(zhì),是堅持本手苦心孤詣后靈感的迸發(fā),是量變后的質(zhì)變,是偶然中的必然,是超出尋常仍不離規(guī)則的創(chuàng)新。
然而,反觀現(xiàn)實,許多圍棋初學者卻貪圖一個“妙”字,狹隘短視,急功近利,失了本手的穩(wěn)扎穩(wěn)打,最終落入俗手的窠臼。其實無論是誰,都不可能用百米沖刺的速度去跑馬拉松,慢一些反而可以跑得更遠。俗話說“欲速則不達”,有時慢一些反而可以實現(xiàn)彎道超車。安營扎寨、步步為營的耐心,同披堅執(zhí)銳、長驅(qū)直入的熱烈,并不矛盾。任何事業(yè)都難以一蹴而就,都需要有一個循序漸進、量變積累的過程。“涓流積至滄溟水,拳石崇成泰華岑”,踐行本手之本,求得妙手之道,月中折桂自是水道渠成。
本手是基礎,妙手是創(chuàng)造;本手是前提,妙手是進階。無論是下棋還是做人,都宜求真務實,腳踏實地,戒除浮躁,方能由小成至大成。
阜寧縣第一高級中學姜有榮老師薦評:
在2022年的高考中,江蘇省宜興中學的高三學生丁潤陽以658分摘得江蘇省文科狀元,其作文《以本手沉潛,以妙手行遠》獲得滿分。本文開篇直入主題,以棋局而論人生格局,并亮出全文的中心論點。然后從“以本手沉潛”和“以妙手行遠”兩個維度展開分層論述,以議帶敘,透事見理。收篇將上文的論述凝練成論斷,綰系全文,精準有力。作者在論證上的難能可貴之處在于,打通了“本手”與“妙手”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揭示出了二者之間的轉(zhuǎn)化關系,見人之所未見,言人之所未言,誠可謂“非入道者不足以言其道”。因此該文拿到了滿分,實至名歸。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