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華,宋 健,曹 帥,高月根
(1.日照市東港區(qū)三莊鎮(zhèn)農業(yè)綜合服務中心,山東日照 276800;2.日照東港農業(yè)發(fā)展集團有限公司,山東日照 276800;3.日照市東港區(qū)三莊鎮(zhèn)農業(yè)綜合服務中心,山東日照 276800;4.日照市東港區(qū)農業(yè)農村局農廣校,山東日照 276800)
1.1.1 地塊選擇。玉米屬于根系較發(fā)達作物,在整個生長周期中都具有較強的抗逆性,選擇合適種植地塊較為重要,而地塊中土壤肥力的高低又是主要因素,只有肥力充足的地塊才能實現玉米生長所需的各類營養(yǎng)物質,才能實現玉米優(yōu)質高產。
1.1.2 地塊整理。選好地塊后,要及時進行土壤深松整地,土壤深松深度應大于25 cm,但不可超過40 cm,完成土壤深松后,要盡快合墑彌平,盡量保證地塊平整。這樣做主要是因為地塊在長期進行種植作物時,土質會變硬,導致土壤透氣性差,缺乏水分。進行土壤翻耕,則可改善土質,增加土壤的透氣性、含水量,為玉米科學種植提供良好條件。
1.1.3 畝穗數。提高玉米畝穗數,首先要實行寬窄行栽培、南北行向種植,保證通風透光良好。
1.1.4 穗粒數。提升穗粒數,應以選用株型緊湊、果穗較大、雌小花較多的品種為主。應嚴格遵循以下幾個標準,第一,良種純度及凈度應高于98%,發(fā)芽率應高于86%,含水量則應低于13%;良種品種為緊湊型品種;根據良種品種的生育期,結合當地的農業(yè)環(huán)境,選擇最為合適的良種品種。如,良種MY73、萬瑞5號、秦龍14、豫單1851、MC812、金科玉3306、良玉99、翔玉998等耐密型品種,基本可實現高產穩(wěn)產。
1.1.5 千粒重。玉米的千粒重一般為260~280 g。由于玉米品種種性的表現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一般千粒重變化不大。主要在品種、生長環(huán)境及種植方法的基礎上增加種植密度,以實現高產目標產量[1]。
1.2.1 擇時播種。播種前對種植區(qū)進行翻地處理后,還要徹底清除田間雜物,并對可能造成病蟲害的土壤進行殺菌消毒處理,玉米播種應選擇在天氣晴好,溫度適宜的自然環(huán)境下進行,如果播種期處于高溫環(huán)境,會影響種子內部的營養(yǎng)物質吸收,造成玉米燒苗的現象發(fā)生,反之,如果溫度低,種子的成活率就會降低,活化性能也會減弱,進而影響到幼苗的光合作用。
1.2.2 播種方法。主要以免耕精量直播技術為主。這項技術主要是針對小麥種植區(qū),并在小麥收獲后的地塊上進行,這種方法不需耕翻土壤,可進行直接播種。免耕精量直播技術,主要是應用免耕播種機,可實現一次性完成破茬開溝、深度施肥、播種、土覆蓋及壓實等作業(yè)程序[2]。
1.2.3 密植管理。寬窄行種植,寬行80 cm,窄行40 cm,改變傳統(tǒng)的60 cm等行距種植方式,通常玉米種植密度4 000~5 000株/667m2為宜,可增加玉米畝穗數,提升田間通風透光能力,改善田間玉米生長環(huán)境,有利于玉米生長發(fā)育。
1.3.1 間苗與定苗。間苗與定苗也是實現玉米高產豐產的重要途徑之一。這時期可優(yōu)選長勢良好的玉米幼苗,及時去弱留強,如果出現缺苗,要及時進行補苗,當玉米苗生長至3葉前,就要及時補種,如果出3葉后,就需采取帶土移栽的方式,及時進行補苗,如果缺苗少(1~2株),也可以不補,如果是缺苗3株以上,可在兩側玉米中留成雙苗。此階段玉米植株正處于生長分化期,這時的根、莖、葉正處于生長時期,也是玉米的根系建成期,這時需及時觀察玉米的長勢,主要從以下的維度進行判斷,第一,仔細鑒別玉米苗生長是否均勻;第二,判斷玉米根系是否發(fā)達,玉米出苗是否整齊、均勻。如若玉米苗葉片為深綠色,則玉米根系較為發(fā)達,玉米植株壯實且生長整齊。
1.3.2 確保全苗。全苗是實現玉米豐產優(yōu)質的關鍵,只有在精準選種與精準播種的基礎上才可實現苗全、苗齊、均勻、苗壯。
1.3.3 中耕。中耕是玉米田間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玉米苗期的中耕通常要進行2~3次,深度為5~7 cm,要避免壓苗、埋苗等,在第2、3次中耕時,則要注意在玉米苗旁淺耕,但要保證行間深度,深度為5~15 cm[3]。
1.3.4 及時定苗。這一環(huán)節(jié)是要規(guī)避玉米幼苗出現擁擠,是在出現互相遮光時而采用的補救措施,也可減少土壤養(yǎng)分及水分的流失,對于壯苗大有好處。玉米定苗一般在4~5片葉時進行,這個時期,要及時去除弱苗與病苗,同時要及時進行松土,及時鏟除雜草。定苗要根據玉米苗特性、土壤肥力以及密度等綜合原因考慮。
1.3.5 適時施肥。種肥:第一次施種肥(底肥),結合播種,施磷酸二銨20 kg/667m2、尿素5 kg/667m2、硫酸鉀5~7 kg/667m2,大粒鋅200 g/667m2;或者高氮型N、P、K復合肥35~40 kg/667m2,大粒鋅200 g/667m2。操作過程中切記要將肥料與種子分開,否則易造成燒苗。種肥(底肥)施用的氮肥,能夠滿足玉米出苗至拔節(jié)期對氮肥的需求,而所施用的磷、鉀、鋅肥,能夠滿足玉米整個生育期的需求[4]。拔節(jié)肥:玉米處于拔節(jié)期,可按追施尿素15 kg/667m2的標準進行,這樣能夠保證玉米在拔節(jié)期的正常生長。喇叭口肥:第三次施肥是玉米生長至11~12葉時,也就是處于喇叭口期時,可追施尿素25 kg/667m2。如果有條件的,可結合灌水,追施沼液3 m3/667m2,這對提高穗粒數、千粒重有明顯的作用。灌漿肥:追施尿素5~10 kg/667m2,適時追施灌漿肥,能夠促進灌漿速度,是實現高產的關鍵。
1.3.6 科學灌水。每次追肥后,都要結合實際的降水情況,合理、及時進行灌水,可結合“四水法”確保實現玉米超高產。一是灌出苗水,也就是蒙頭水,在玉米播種后的1~2天內就可進行,以確保出苗整齊,達到苗全、苗齊的目的。二是巧灌拔節(jié)水。定苗后,經過一段時間的墩苗,在玉米開始進入拔節(jié)期時,灌水一次。三是保灌抽雄水。在玉米生長到喇叭口期,要保灌抽雄水。四是保證灌漿水。玉米揚花期結束后,進入灌漿期,此時是玉米生長的關鍵時期,要保證灌漿水[5]。
1.3.7 玉米化控技術。玉米是高稈作物,最容易出現倒伏現象。解決倒伏的最好途徑就是增強植株韌性、降低高度,最有效方法就是進行化學控高,抑制生長,促進花芽分化,促進植株生長,有利于養(yǎng)分積累,提高產量。化學藥劑有玉黃金,用20 ml/667m2兌水30 kg,在夏玉米6~12葉期噴霧;或者選用玉米矮噸,用量40 ml/667m2兌水30kg噴霧,夏玉米6~12葉期間,均可施用,最佳時期在玉米9~11葉期。
2.1.1 粗縮病。存在于玉米的整個生育期,苗期受害最重,當5~6片葉期時就能觀察出明顯病癥,開始由心葉基部及葉脈兩側產生透明的油浸狀褪綠虛線條點,逐漸擴及整個葉片?;疾∮衩酌绯尸F濃綠,葉片僵直、寬短而厚,心葉不能正常展開,生長到9~10葉期,病株矮化現象更為明顯,上部節(jié)間短縮粗腫,頂部葉片簇生,病株高度不到健株的一半,多數不能抽穗結實,果穗為畸形,植株嚴重矮化。
防治方法。一是剔除病毒源。清除田間雜草,減少毒源;合理施肥、灌水,加強田間管理,縮短玉米苗期時間,降低發(fā)病率。二是當玉米處于苗期時,噴灑5%菌毒清水劑300~500倍液,或20%鹽酸嗎啉胍·乙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進行葉面噴灑,每7~10天噴灑1次,連續(xù)噴施2~3次。
2.1.2 干腐病。這種病主要在玉米生育后期發(fā)生,發(fā)病部位以莖稈與果穗為主。多發(fā)病于植株的4~5節(jié)處,葉鞘與莖稈之間有白色菌絲;病情嚴重時,病節(jié)髓部會碎裂,極易折倒。如果是果穗受害,病穗會成熟較早且僵化變輕,苞葉與果穗會出現粘連,苞葉不易剝,顏色呈褐色且無光澤,周圍會散生許多小黑點。
防治方法。提高檢疫意識。建立無菌源田地,無病源種子,實行輪作倒茬,收獲后要及時耕地。如果玉米處于抽穗期,在發(fā)病初期,可選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進行防治。
2.2.1 玉米螟。這種蟲害又稱箭桿蟲或玉米鉆心蟲等,屬鱗翅目螟蛾科。玉米螟是世界性的害蟲,主要特點是:種類繁多、危害嚴重,嚴重時可造成減產率達5%~15%。
防治方法。一是物理防治,使用高壓汞燈進行誘蟲。具體方法是:將高壓汞燈安裝在較開闊的地方,燈距為150 m,燈泡安裝在防水燈座上,并用鐵絲固定好,還需要在燈下面修建直徑為l m的圓形水池一個;通常每3天換水1次,并另加洗衣粉。燈泡掛在水池中央距水面15 cm處。每天20:30時開燈,凌晨4:00時閉燈。由于誘蛾量通常很大,每天早晨將池中的蛾子撈出深埋。二是生物防治:利用玉米螟的性信息素誘殺雄蟲或投放大量性信息素,使雄蟲難以找到雌蟲,無法交尾。玉米螟防治的最佳時期為心葉末期,也就是大喇叭口期,是防治玉米螟的關鍵時期。
2.2.2 蚜蟲。蚜蟲主要危害玉米等多種禾本科作物。當玉米處于苗期時,蚜蟲主要危害葉片部位,當玉米生長至抽穗后時,則主要危害穗部,通過吸收玉米汁液,阻礙玉米正常生長,還能傳播多種禾本科谷類病毒。防治時,可采用物理防治:改善田地環(huán)境,經常去除雜草,保障田間通風良好,藥物防治時,可使用0.1%的10%吡蟲啉可濕粉劑浸拌種。當玉米進入拔節(jié)期時,及時噴撒0.5%樂果粉劑或40%樂果乳油1 500倍液。如果蚜株率較高且達到30%至40%時,就需及時對整田進行普治;在玉米大喇叭口末期時,則需要使用福奇+吡蟲啉或噻蟲嗪噴霧。
綜上所述,在玉米種植過程中,要進行推廣應用玉米的科學種植技術,以保證玉米的種植質量與產量,在玉米的種植生產中還需積極采取相應措施,保證玉米的良性生長。同時,要積極加強玉米病蟲害防治工作,確保實現玉米種植的綜合經濟效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