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華
(濟南市農業(yè)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山東濟南 250002)
濟南市萊蕪區(qū)、鋼城區(qū)地處魯中山區(qū),位于舉世聞名的泰山東麓,具有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該地土壤肥沃,物產豐富,是著名的糧菜果畜生產基地。屬東南季風型大陸性氣候,為暖溫帶半干旱,半濕潤的季風氣候。一年中干濕季節(jié)交替明顯。農業(yè)氣象的基本特點是:冬季干冷少雪,夏季濕熱多雨,春季干旱多風,秋季天高氣爽,四季分明。涉及耕地面積 62 740 hm2,自然條件優(yōu)越,氣候溫和,適宜各種農作物生長,具有悠久的農業(yè)生產歷史。
獼猴桃又名奇異果,因其營養(yǎng)價值豐富、酸甜可口、風味鮮美而深受消費者喜愛。獼猴桃不僅含有鈣、鐵、鉀、鋅、硒等多種礦物質和人體所需17種氨基酸,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葡萄酸、果糖、蘋果酸等,具有清理腸胃、促進消化、調節(jié)血液循環(huán),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等功效,被人們稱為“水果之王”、“維C之王”。近年來,萊蕪區(qū)、鋼城區(qū)隨著不斷加大農業(yè)結構調整力度,獼猴桃種植面積達600 hm2,取得了顯著的經(jīng)濟效益,有效地帶動了當?shù)剞r業(yè)的發(fā)展。經(jīng)過近幾年的栽培試驗,我們總結出了魯中山區(qū)獼猴桃的綠色高效栽培技術,并在生產中進行了示范推廣,取得了顯著成效?,F(xiàn)將獼猴桃綠色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獼猴桃種植對土壤條件的要求并不十分嚴格,但作為綠色標準化種植基地,獼猴桃的綠色優(yōu)質生產需要生態(tài)條件良好?;剡x擇要求遠離污染源,具有可持續(xù)生產能力的區(qū)域。獼猴桃產地應離開居民區(qū)或交通要道100 m以上,環(huán)境空氣質量符合國家一級標準,灌溉水源要來自地表水、地下水清潔無污染的地區(qū)。地塊要求地勢平坦,交通便利,排灌條件良好,土層厚度在80 cm以上,土壤疏松的弱酸性砂壤土或壤土作為園地為宜。且產地及產地周圍沒有金屬或非金屬礦山,未受到人為污染,土壤中農藥殘留在含量限值以內[1]。
于定植前對田塊進行翻耕,清除雜草、礫石等。結合翻耕施優(yōu)質腐熟圈肥5 000~6 000 kg/667m2。獼猴桃為藤本植物,定植前要搭設牢固而實用的支架[2]。主要采用的搭架方式有T形架、籬架、三角架、大棚架等[3]。魯中山區(qū)獼猴桃種植多采用大棚架。此種搭架方式適用于平地果園或庭院栽培,關鍵部位使用鋼筋水泥柱樁,柱長2.6~2.8 m,粗度8~10 cm見方,埋入土中60~70 cm,地上高1.8~2 m,水泥柱間距4~6 m(可根據(jù)株距及產量情況靈活掌握),橫梁(行與行之間的連接)多采用雙股或多股鋼索連接,縱梁可沿樹行線方向每隔60~80 cm拉一道10號左右的鋼絲,縱梁與橫梁交叉呈“井”字形網(wǎng)格狀。為了使大棚架更加牢固,提高其負載量,應對果園四周水泥柱進行加固。有些獼猴桃種植基地多采用的加固措施是將側立柱以60°左右的斜角向外側斜埋入土內抵住邊上的水泥柱,并在柱頂向下垂直方向,挖穴埋入60 cm左右長度的水泥柱(錨石),并用細鋼索一頭連接錨石,一頭連接水泥柱頂。
在品種選擇上,既要考慮到當?shù)剞r業(yè)生產環(huán)境,又要考慮到獼猴桃的品質,所以在選擇栽培品種時要選用適合當?shù)卦耘?、抗逆性強的?yōu)良品種。鮮食品種應選用口感好、果形美、營養(yǎng)價值高、耐貯運、單果重100 g左右的雌性品種,同時還要選用與雌性品種花期一致,花期長、花量大、花粉多、發(fā)芽率高的雄株品種。目前,魯中山區(qū)的獼猴桃主栽品種是“泰山一號”和“紅陽”。“泰山一號”的雌雄株為同一品種。該品種果肉翠綠、風味香甜,富含人體所需的17種氨基酸和鈣、磷、鐵、硒等多種礦物質。且該品種抗凍性較強,加強管理冬季零下20℃也可完全越冬?!疤┥揭惶枴鲍J猴桃是早熟品種,成熟采摘期在八月底至九月中旬。由于紅陽系列紅心獼猴桃抗凍性稍差點,所以栽植面積較小。
可采用播撒種子的方式育苗,幼苗生長1—2年后進行嫁接。嫁接時間于苗木休眠期的早春,嫁接成活后即可移往大田進行定植。定植時間為當年11月或次年2月上旬。應選擇生長健壯、新鮮無病蟲,根系發(fā)達,直徑在0.6 mm以上的苗木為宜。萊蕪、鋼城地區(qū)的栽植密度一般為1 200株/hm2左右,“泰山一號”獼猴桃栽植株距2~3 m、行距3~4 m;紅陽系列品種栽植株距2 m左右,行距3~4 m。為使雌株授粉受精正常,移植時按雌雄株比例8~10:1進行。栽植時舒展根系,平分在穴心周圍,覆土蓋平,理成直徑1 m左右的樹盤,踩緊土壤,灌好定根水。冬季移栽時可用稻草或草皮覆蓋以防凍害。
抹芽是指獼猴桃發(fā)芽后,將不需要的芽抹掉。通過抹芽除萌可以減少夏剪的工作量,更能削減不必要的養(yǎng)分消耗,最主要的是抹芽形成的傷口小,能夠降低病菌的侵染概率。抹芽越早越好,抹芽后,養(yǎng)分便于向留下的枝(芽)輸送,從而使保存下來的成果枝或芽更好地生長,達到提質增產的目的。同時,通過抹芽也使得保存下來的養(yǎng)分枝(芽)抽條更壯,形成更好的花芽,為來年的高產豐收打下良好的基礎。抹芽除萌工作從春季發(fā)芽開始隨時進行,抹芽要及時、徹底,進入秋冬后進行剪枝。
施肥原則:有機肥料與化學肥料相結合,以有機肥為主,合理施用化學肥料,配合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及微生物菌肥等。施肥量根據(jù)樹齡大小及結果量、土壤養(yǎng)分狀況等因素確定,進行科學施肥。
3.2.1 基肥。于2月底~3月初施入,中等肥力的土壤,成年樹(4年以上),施優(yōu)質圈肥3 000~5 000 kg/667m2,將肥料均勻撒施于全園地面,在兩行果樹間避開根系淺翻或旋耕10~15 cm。
3.2.2 追肥。萌芽肥:可畝施含中微量元素的復合肥100 kg左右,采用環(huán)狀溝施或輪流方向條施。種植面積較大園區(qū)多采用比較省工的縱橫向輪流方向條施,離樹主干1 m左右開溝10~20 cm施入。
花后肥:獼猴桃落花后,結合果園澆水,通過水肥一體化技術每畝追施高氮復合肥25 kg左右,促進獼猴桃枝梢生長及幼果細胞分裂。
膨果肥:果實膨大期可多次追肥。前期(5月下旬)要氮、磷、鉀配合施用,盛果期果樹可追施(NPK含量15-15-15)復合肥100 kg/667m2左右或施尿素20 kg/667m2、磷酸二銨30 kg/667m2、硫酸鉀 30 kg/667m2。6月中旬至7月初,結合水肥一體化施水溶肥30 kg/667m2,分兩次施入。
果實生長后期追肥(也稱優(yōu)果肥):7月中旬~8月初葉面噴施高鉀水溶肥10 kg左右,分兩次噴施。
月子肥:果實采摘后,11 月份施生物菌肥 150 kg/667m2左右。
整形修剪可以使獼猴桃形成良好的骨架,樹體枝蔓主次分明,枝位錯落有致,既能充分利用空間和光照,又能方便田間管理;良好的樹形有利于平衡地下部與地上部的生長關系,有效調節(jié)營養(yǎng)生產和養(yǎng)分分配,充分發(fā)揮果樹的生產潛能,實現(xiàn)高產、優(yōu)質和延長結果年限的目標。
3.3.1 整形。整形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到獼猴桃的產量及結果年限等,一般從種植開始就應按標準進行,否則一旦形成了不規(guī)范的樹形再進行改造就比較費事。一般情況下修剪成形需要3—4年。
魯中山區(qū)獼猴桃整形通常采用單主干方式,在主干上接近架面10~15 cm處選留2個主蔓,分別沿中心引向架面兩端,主蔓兩側每隔25~30 cm選留一生長健壯旺盛的結果母枝,垂直行向固定在架面上,似羽狀排列,這種樹形被稱為“單干雙臂樹形”。紅陽等中華獼猴桃不抗?jié)儾。嗖捎谩岸嘀髀麡湫巍薄?/p>
3.3.2 修剪。獼猴桃的修剪分為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
冬季修剪要合理把握時間節(jié)點,過早或過晚都有可能造成樹體營養(yǎng)物質的損失,影響果樹生長,因此冬季修剪一般在12月初開始至第二年1月下旬樹體休眠期進行。冬季修剪主要技術措施:冬剪原則以疏剪為主,適當短截,多留主蔓和結果母枝。首先剪除各部位的細弱枝、枯枝、病蟲枝、短縮果枝、過密枝、交叉枝等。盛產3年以上的樹,進行輪換回縮更新結果母枝,以利控制樹冠,保持連年豐產、穩(wěn)產[2]。長中短果枝留芽不同,長果枝可留8~11個芽,中果枝留7~8個芽,短果枝留4~6個芽,短縮狀果枝可以不短截。也可根據(jù)結果枝的強弱進行修剪,一般中庸枝保留5~7個芽短截,弱枝保留3~4個芽短截。結果母枝必須及時更新,做到長中短結合,使架面均勻分布。
夏季修剪主要是根據(jù)生長強弱和培養(yǎng)目的,對新長出的發(fā)育枝、結果枝、結果母枝及時摘心或短截。[2]夏季修剪工作內容除了前面提到的抹芽除萌外,還主要包括:一是疏枝。本地獼猴桃栽培生產過程中疏枝一般從5月中下旬開始,6—7月枝條旺盛生長期是關鍵時期。疏枝時根據(jù)樹齡和目標產量,合理確定結果枝和下年的預備枝;二是綁蔓。對幼樹和初結果樹的長旺枝要及時進行綁蔓,尤其是在新梢生長旺盛的夏季,每隔兩周左右就要進行一次,通過綁蔓調順新梢生長方向,使枝條均勻分布在架面上,避免互相重疊交叉;三是摘心(剪梢)。摘心從6月份開始,結合田間管理隨時進行。外圍枝可于花蕾上留3~4片葉摘心,主蔓附近為下年培養(yǎng)的預備枝不要急于摘心,當頂端開始變細彎曲時再摘心,對摘心后發(fā)出的二次枝應反復摘心。
3.4.1 疏蕾。蕾在豌豆大小時開始疏除,主要疏除弱蕾、邊蕾、多余蕾,每株留蕾量要依據(jù)樹齡樹勢強弱而定,總留蕾量需要在計劃果量的基礎上增留20%~30%。
3.4.2 疏果。在花后12天左右,疏去畸形果、扁平果、傷果、小果、病蟲危害果等。魯中山區(qū)“泰山一號”栽培生產中,為確保豐產、穩(wěn)產,一般每棵果樹留果300個左右。
3.5.1 灌水。與一般果樹相比獼猴桃的抗旱能力較差,合理灌溉對獼猴桃生長極為重要,較為適宜的土壤濕度應保持在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80%,低于65%時(觀察葉片清晨不顯潮濕)應及時灌溉。魯中山區(qū)獼猴桃灌水方式多采用節(jié)水灌溉,噴灌或滴灌,每次灌水15~20 m3;特別是在萌芽期、開花前及果實膨大期等需水關鍵期要根據(jù)土壤墑情及時進行灌水;采摘前兩周左右不要再進行灌水,避免影響田間作業(yè)。
3.5.2 排水。獼猴桃是需水又怕澇,屬于生理耐旱性弱、耐濕性弱的果樹,所以低洼易澇果園應開挖排水溝,雨水過多時要及時排水,避免發(fā)生內澇,影響果樹生長。
獼猴桃綠色栽培生產多采用人工除草,劃鋤深度5~10 cm,避免傷到果樹根部。在山東鑫隆現(xiàn)代農業(yè)發(fā)展科技有限公司獼猴桃種植基地,通過樹下養(yǎng)雞、養(yǎng)鵝的方式來清除田間雜草和害蟲,越冬前用收割的雜草捆綁在樹桿周圍越冬防寒。
受地域影響,為提高獼猴桃產量,魯中山區(qū)獼猴桃栽培中多應用水肥一體化技術,主要有噴灌、滴灌等模式。通過試驗示范表明,應用水肥一體化技術比常規(guī)灌溉施肥節(jié)水30%~40%,節(jié)肥20%以上。應用微噴灌、滴灌等水肥一體化技術,有利于果樹根際環(huán)境的變化,促進果樹生長發(fā)育。尤其是噴灌技術能夠有效地改善田間小氣候,為獼猴桃生長創(chuàng)造更適宜的環(huán)境,同時利于益蟲、益菌活動,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減少農藥使用。
在北方地區(qū),受地域和氣候影響,獼猴桃很少發(fā)生病蟲害。偶有發(fā)生的病蟲害有:細菌性潰瘍病、褐斑病、金龜子、蝽象等?!邦A防為主、綜合防治”的防治原則,采用農業(yè)、物理等綜合防治措施,為確保果實品質,不建議化學防治。
北方地區(qū)獼猴桃栽培要特別注意冬季和早春凍害發(fā)生。獼猴桃凍害發(fā)生后,輕則造成第二年減產,重則造成樹體死亡。一般采取以下預防措施:一是獼猴桃建園要避免低洼地或河灘地。二是初冬時對已上架的果樹進行樹體涂白,根莖部培土。三是適當灌溉。冬前根據(jù)土壤墑情適當澆透1次越冬水。早春時要注意天氣變化,如遇到倒春寒天氣,在寒流到來之前可適當進行灌水,以減輕凍害。四是樹干包扎,嚴寒來臨前,可用稻草或塑料膜包扎獼猴桃樹主桿和主技,可以有效預防凍害發(fā)生,用稻草包扎時要注意避免滲水結冰對果樹造成更大傷害。五是熏煙。在果園內的上風方向或四周,每隔20 m左右設一個放煙堆,堆放一些潮濕的麥糠、稻草或枯枝落葉等,低溫來臨之前或霜凍當晚點火熏煙。
獼猴桃采摘過早或過晚都將影響到果實的品質和口感,通過品質形成期充分成熟后采摘商品性最佳。魯中山區(qū)獼猴桃采摘時間一般在8月底至9月上旬。采摘時要輕摘輕放,小心裝運,避免果實損傷而不利于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