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坤,何廣七,喬發(fā)瑞,馬世紀,丁戈龍,趙生勝,唐偉琦
(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甘肅 嘉峪關 735100)
設備是企業(yè)生產經營的基礎,是安全環(huán)保與產品質量的重要保證,是降本增效的重要影響因素,是企業(yè)現代化程度與科技水平的重要標志。某大型企業(yè)生產模式復雜,兼有流程型和離散型特點;涉及業(yè)務面廣,涉及工程項目、科研管理、生產運行等;經營時間較長、設備種類繁雜,包括各種類型的通用設備和專用設備,且設備技術水平呈新舊共存狀態(tài);設備數量巨大,通常高達幾十萬臺/套;設備較為分散,呈現“大雜居、小聚居”特點;每年設備維護與投入費用巨大。鑒于上述特點,針對該大型企業(yè),形成一套系統(tǒng)、完整的設備管理模式,確保方針目標明確、指標體系健全、前期規(guī)劃科學、初期運行規(guī)范、運維管理精細、后期管理到位的設備全壽期管理體系,促進企業(yè)降本增效,完整的管理體系顯得尤為必要和迫切。
設備管理意識較弱,設備管理體系不健全。企業(yè)內各生產單位的設備管理主要集中在運行、維修與臺賬管理。存在重生產、輕設備,重檢修、輕預防檢查及維護保養(yǎng)的現象,對于設備全壽期的規(guī)劃論證、維保標準化、維修技術提升、故障管理、信息化管理等系統(tǒng)策劃和持續(xù)提升不足,設備管理水平主要依靠“人治”,企業(yè)整體設備管理水平的提升方向不明確。
企業(yè)原設備管理好壞主要由設備完好率、生產線故障停機率體現,但該指標僅反映統(tǒng)計時段的設備好壞狀態(tài),在設備的劣化管理、故障管理、維修計劃管理、備品備件管理、設備投入/產出比等缺少績效衡量指標。導致對于設備管理水平的測量與評判缺少量化指標。
設備現場管理職責主要集中在車間設備員,現場與設備相關的任務(除維修外),主要由設備員承擔,同時設備員承擔報表、統(tǒng)計等工作。對設備本身存在的劣化、微缺陷甚至故障問題等缺乏負責機制,導致設備現場管理職責不清晰。另外,在設備選型與采購階段、安裝及性能驗證階段、驗收階段等關鍵環(huán)節(jié)中設備管理責任未落實,或者少數人負責所有安裝階段的設備管理,其職責落實不盡合理。導致前期管理的若干關鍵信息丟失或未有效管理,給后續(xù)接產運行、維護和檢修等帶來諸多問題。
主要沿用“基于時間的計劃性維修”和“事后維修”的被動式管理模式,在維修策略分析與選擇、預防性維修標準、維修數據庫等方面存在缺失。導致預防性檢維修水平停滯不前,導致設備劣化和缺陷難以管控、非計劃停機與搶修問題難以有效改善。
設備運維階段的清潔、點檢、潤滑、維護、故障管理等各階段的執(zhí)行標準不完善,主要靠巡視檢查等方法完成設備日常問題發(fā)現與查找,導致現場設備狀態(tài)改善效果不顯著。
針對原設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特點,結合公司設備管理實際,堅持系統(tǒng)思維,以保障核安全、促進生產發(fā)展、提升設備狀態(tài)為根本目標,以“壓實全員責任、優(yōu)化管理機制、堅持技術創(chuàng)新、強化預防管控、突出綜合效益”為方針,以提升設備可靠性為核心,提煉公司設備管理優(yōu)秀經驗,借鑒先進理論與成果,建設推廣設備全壽期管理新體系,持續(xù)推動設備管理提質增效。
3.2.1 閉環(huán)管理原則
設備管理體系采用PDCA和NDCA交替執(zhí)行、螺旋提升模式。
3.2.2 全壽期價值管理原則
結合設備前期管理、初期管理、運維期管理、后期管理全過程,對設備壽命周期費用進行分析計算,借助量化值進行設備價值評估,實現設備全壽期收益最大化。
3.2.3 分類分級管理原則
為最大限度發(fā)揮設備效能,有效解決制約設備管理的重點業(yè)務與關鍵環(huán)節(jié),公司設備管理采用分類分級原則。在設備管理全壽期的管理資源、技術支持與經濟保障,均優(yōu)先保證關鍵重點設備及制約生產運行的一般設備。
3.2.4 確定管理方針,明確管理提升方向
設備管理方針反映了本公司的設備管理理念創(chuàng)新和管理能力提升的方向,結合當前設備管理存在短板,以管理為手段、技術為基礎、經濟效益為導向,確定方針如下。
壓實全員責任:明確并落實設備管理各階段、各環(huán)節(jié)、各層級職責與具體任務,厚植全員管理理念。
優(yōu)化管理機制:建立并優(yōu)化設備全壽期標準化管理體系,促進設備全過程規(guī)范管理與高效管理。
堅持技術創(chuàng)新:引進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持續(xù)提升設備技術水平與信息化水平。
強化預防管控:通過管理創(chuàng)新與技術革新,提升設備故障預防與預測能力,持續(xù)提升設備可靠性。
突出綜合效益:堅持系統(tǒng)思維,以設備全壽期產出與投入為抓手,突出設備管理綜合效益(安全、質量、經濟)評價與改進。
為充分發(fā)揮指標引導、差距展現、行動糾偏、評價考核作用,激發(fā)設備責任單位主動思考、積極求變的內生動力,根據方針制定設備管理三級指標體系。
一級指標反映公司設備管理整體績效。主要包含設備管理的安全指標、質量指標、生產指標、經濟指標??砂瑔挝辉O備資產利潤、單位產值維修費、單位利潤維修費、單位資產維修費、固定資產利用率、人時勞動產出率等。
二級指標反映公司所屬各單位的設備管理績效,是一級指標的分解細化。主要包含設備的綜合效率、完好指標、經濟指標??砂O備可動率、產品合格率、維修費用、備件周轉率、準時達產率、數據指標數字化率等。
三級指標反映各生產線/系統(tǒng)的設備運行與管理績效,是二級指標的分解細化。主要包含設備的運行、保養(yǎng)、維修、機長制落實指標??砂ü收贤C時間、故障頻次、備件耗用、安全附件完好率、設備精度達標率、維修計劃完成率等。
3.4.1 建立各階段機長責任清單
根據前期規(guī)劃與選型、采購與監(jiān)造、安裝與性能驗證、終驗收與移交等4大階段,明確前期管理各階段每臺(套)設備的責任人、責任清單、績效考核標準。并作為最終設備移交生產運行的必備驗收資料,確保設備前期信息順暢移交至運行階段。根據設備初期運行階段的各環(huán)節(jié),明確設備基礎信息、分類分級管理、編碼管理、檔案管理中機長的職責與具體任務清單。根據設備運維階段的使用與維護、狀態(tài)監(jiān)測管理、定期試驗管理、故障管理、備品備件、日常檢維修、大修管理過程中的機長職責與具體任務清單。根據設備后期管理中的報廢、更新與改造要求,明確機長的職責與具體任務清單。
3.4.2 確保機長責、權、利對等
結合全壽期各階段管理要求,制定機長責、權、利清單與激勵考核機制,盡可能保障機長在設備全壽期管理各階段責任、權利、利益相匹配,保證設備現場管理責任清晰、任務明確、標準完善、相應及時、評價客觀、激勵到位。
3.4.3 堅持周例會自查,夯實現場自主改善
組織各單位按照推行計劃與考核標準,逐級分解制定分公司、車間、小組的滾動計劃,并落實反饋。各班組以OPL單點課為抓手,加強小組全員維護知識學習、深化設備基本知識培訓,固化設備清掃、點檢、操作及維保標準。
3.4.4 成果展示、推廣學習、改善提升
各單位推進組落實監(jiān)督指導職責,培育一批理念貫徹落實較好、學習氛圍濃厚、主動創(chuàng)新成果顯著的單位與個人,總結提煉可借鑒、可復制的優(yōu)秀成果。各單位通過組織現場觀摩和學習,取長補短,發(fā)揮示范引領作用,確保全員生產維護體系建設出實效。將自主維護理念和要求,貫徹落實到每一處生產現場、每一臺生產設備、每一位生產員工。
結合設備分類分級,收集設備故障信息,對設備故障特征及起因歸類,制定“故障起因-影響嚴重度-維修策略”標準。對于重復性故障采取升級改造;周期性故障采取定期維修;失誤性故障采取防錯糾錯技術改造;周期性故障采取定期維修;不定期故障采取狀態(tài)維修。結合設備狀態(tài)檢測與趨勢分析,采取故障前干預措施,推動“被動維修”向“主動維修”轉變。
為有效指導預防性檢維修任務的策劃、實施和驗收,貫徹標準化管理理念,組織制定預防性檢維修大綱、設備操作及維護保養(yǎng)規(guī)程、設備檢維修規(guī)程。其中預防性檢維修大綱是以生產線為單位,明確需開展預維設備、預防性維修項目、周期及具體執(zhí)行文件,是策劃預防性維修工作的綱領性文件。設備操作及維護保養(yǎng)規(guī)程是針對具體設備操作、點檢、潤滑、日常維護保養(yǎng)、定期維護保養(yǎng)作業(yè)程序、工作標準等的技術文件。設備檢維修規(guī)程是針對具體設備檢維修項目、檢維修準備(含人員、備件材料、工器具、作業(yè)許可等)、檢維修操作步驟及質量控制要求、驗收程序及標準、現場管理等檢維修作業(yè)過程與技術要求的文件。
組織開展生產現場六源查找,清查和改善3000余項設備劣化和微缺陷,固化現場優(yōu)秀案例和良好實踐270余項,匯總編制《六源改善指導手冊》,有效指導機長科學開展設備缺陷查找與日常管理。
組織開展設備弱點部位分析與故障分析,細化運維工作標準,組織各單位完成1030份設備5類標準(點檢、潤滑、保養(yǎng)、故障、維修)編制、驗證和審定,提高設備運維管理標準化與規(guī)范化,為機長責任制的落實提供執(zhí)行標準。
組織各單位開展設備運維管理“金牛獎”與“蝸牛獎”評比,表彰先進、警策后進效果,進一步激發(fā)比、學、趕、超氛圍。組織設備研討沙龍活動,針對當前設備管理存在問題進行有針對性討論與思想碰撞,推動了設備標準化體系建設。
隨著企業(yè)經營模式變化,互聯網+、智能工廠等新技術的不斷涌現,企業(yè)設備管理體系與模式,也應不斷更新、創(chuàng)造。企業(yè)最高管理者及廣大設備管理人員應在不斷借鑒國內外先進理論和實踐基礎上,總結和提煉企業(yè)設備管理良好實踐和經驗教訓,堅持“以我為主、博采眾長、融合提煉、自成一家”原則,建設符合企業(yè)自身實際的設備全壽期標準化管理體系,從而推動企業(yè)效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