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挈 _ 北京市第八中學
2011年6月,我調入北京市第八中學(以下簡稱“北京八中”)擔任教學副校長。10年間,學校三次課程改革的研究,我都是見證者、建設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課程豐富了我對教育的理解,涵養(yǎng)了我對教育的情懷。
北京八中有“素質教育”和“超常教育”兩張靚麗名片,但其中豐富的內涵、成長的環(huán)境、發(fā)展的歷程、師生的實踐等都有待我去了解、去理解、去內化。2012年3月,北京市啟動普通高中自主排課實驗第二批實驗校遴選,我作為學校課程實驗方案設計的主筆人,在近4個月的時間里,力求以“歷史”的視角,全面了解學校從“四存中學”“北京八中”到“北京八中教育集團”的發(fā)展歷程;以“教育”的視角,深入理解學校從“治平之基”“為祖國而學習”到“著眼于未來、著力于素質”的理念傳承;以“行動”的視角,真實把握學校從“學生發(fā)展”“教師發(fā)展”到“學校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實踐。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深刻認識到,國家課程“校本化”的立足點在學校優(yōu)秀的傳統(tǒng),因為這是生于斯、長于斯的文化?;趯W校優(yōu)秀傳統(tǒng)設計的“著眼于未來、著力于素質”的高中課程體系通過了專家的評審,學校成功躋身于北京市普通高中自主排課實驗校行列。
體育是學校的傳統(tǒng)創(chuàng)新點,“自然體育”課程實施已有20多年。學生“天然”喜歡上體育課,但學生離開學校時,能夠擅長1項體育運動技能的占比有多少?具有體育鍛煉習慣的占比又有多少?學生在校期間體育課在促進學生身心發(fā)展上的效能如何?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重“身”輕“心”、重整體輕個體、重指標輕體驗,距離“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的要求,還需要更多的創(chuàng)新實踐。2017年,北京市全面落實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選擇性”成為新課程實施的高頻詞匯之一。如何體現體育課程的“選擇性”呢?為此,我組織了對初、高中6個年級學生開展有關體育課程實施的全員調查,確定了以突出差異性、持久性、全面性和體驗性為普通高中體育課程的實施原則,進行“項目式”課程實施的改革。一是按運動項目選課組班,有同樣愛好同樣特長的學生在一起上課;二是增加自主實踐課,即每周5節(jié)體育課,其中4節(jié)為教練集體上課,1節(jié)為學生自主實踐課。這項改革受到了學生、家長的極大歡迎。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深刻理解了課程“校本化”的著力點在于創(chuàng)設學生體驗、參與的實踐活動,因為學生只有參與到實踐中才能得到從知識到方法、從思維到技能、從態(tài)度到情感的全方位體驗?,F在學校已經將“項目式”實施方法拓展到藝術、技術課程,將“特長明顯”的育人目標落在實處。
學校日常德育、學生實踐、科技教育等活動呈現多、散、變的特點。學校在成立100周年之際,提出了課程系統(tǒng)化的任務,力求實現學生活動課程化、課程供給與管理系統(tǒng)化的目標。2019年,北京市教委《關于深化育人方式改革推進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發(fā)展的實施意見》廣泛征求意見,學校以“育人方式改革”為契機,組織研討,在原有課程結構的基礎上,構建了“五維一體兩翼”新課程體系,“五維”即“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一體”即“著眼于未來、著力于素質”的學校辦學主體思想;“兩翼”之一“翼”是學校的課程供給,另一“翼”是學生發(fā)展指導?!坝朔绞礁母铩弊駨膶W生認知的“漸進性、自主性、多樣性、差異性和全面性”特點,探索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構建“學、習、行、思”四環(huán)節(jié)的育人模式,引導學生深入反思,內化于心、外化于行。2020年,恰逢教育部評選首批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范校,學校以“五維一體兩翼”課程體系的建構與實施為實踐案例申請成功。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深刻理解了課程“校本化”的著眼點始終應該是堅持立德樹人,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fā)展,因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