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友坤(山東省滕州市實驗小學 277599)
在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點涵蓋拼音、漢字、句子、閱讀、作文等,而要打牢根基,熟練掌握和靈活運用這些知識點,則要求學生必須具備邏輯思維能力,否則,學生將面臨重重障礙與阻力。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運用新穎的教學方法開發(fā)和激活學生的大腦思維,并積極鼓勵學生善于提出問題、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善于解決問題,進而為學好語文知識奠定堅實基礎。
質疑是最為基本的一種科學精神,一旦學生對所學知識點產生疑問,學生的大腦思維意識將始終處于活躍狀態(tài),甚至每一個時間段都在思考問題的答案,因此,質疑也是鍛煉和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的一條有效路徑?;谶@一理論,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積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將自己的想法、觀點,以及內心深處存在的疑問與不解和盤托出,然后在教師或者其他同學的提示與幫助下解決問題。由于小學生年齡偏小,部分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常常將問題裝在心里,久而久之,問題越積越多,以至于對語文學科喪失了學習興趣。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當給學生營造一個主動表現(xiàn)自我的氛圍,以此消除學生的畏懼感,使學生能夠大膽地表達出積壓在心底的疑問。
在講授《鐵杵成針》這篇文言文時,由于古代語言文字與現(xiàn)代語言文字存在較大區(qū)別,以至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常對一些語言文字產生歧義。這時,如果學生將問題裝在心里,不嘗試解決問題,一段時間之后,文言文將直接成為阻礙語文成績提升的絆腳石。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教師應當積極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內心的疑問,如果遇到的問題較多,學生可以將其整理到一起,然后再分享出來。比如,有的學生在閱讀“太白感其意”這句話時,常常將這段文字翻譯成“李白感覺到了老婦人的用意”。但是,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時發(fā)現(xiàn),這個譯文內容與原文內容毫無關聯(lián)。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應當大膽質疑,當教師領會了學生的用意之后,可以利用真實的范例予以說明,即“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我被體育運動員的拼搏精神所感動”。從這個范例中,學生可以看出,“感”字引領的是一個被字句,原文的正確譯文是:“李白被老婦人的言行感動了?!蓖ㄟ^這種引用范例的方法,學生心中的疑問得以消除,因此,在學習語文知識過程中,一旦學生對某些知識點產生疑問,教師完全可以轉換角度,摒棄過去直接給出正確答案的教學方法,而通過真實范例的介入引導學生對存在的疑問進行分析,這樣一來,對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將大有幫助。
從這種方法的實際應用效果看,學生的質疑不僅得到有效解決,更重要的是學生對質疑的知識點將產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在后續(xù)學習過程中,如果遇到相似的問題,也能迎刃而解。但是,教師在列舉真實范例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第一,范例的代表性,即教師選取的范例應當與學生質疑的問題具有一一對應的關系,學生在掌握范例所關聯(lián)知識點的同時能夠快速解開心結,進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第二,盡量縮小范例的覆蓋范圍。由于小學生在分析和思考問題時,往往是遵循一條“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路徑,如果教師列舉的范例覆蓋范圍較大,涵蓋的知識點較多,那么,學生將很難在短時間內吸收和消化。因此,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的范例應當越簡單越好、越精練越好。第三,范例的真實性??陀^存在的知識所具有的權威性特征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教師在列舉范例時應當考慮內容的真實性,而不能脫離現(xiàn)實,或者憑空想象出一些不切合實際的例子,這樣反倒會影響學生的判斷力。
在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時,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如果學生對教師的教學過程失去學習興趣,那么教師的一切努力也將成為無用功。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說:“大凡選擇職業(yè)科目之標準,不在適與不適,而在最適與非最適。所謂最適者有二,一曰才能,二曰興味,吾人對于一業(yè),才能興味皆最高,則此業(yè)為最適,因其最適而選之,則才能足以成事,興味足以樂業(yè),將見學當其性,用當其學,群與我皆食無窮之益矣。學生有了興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體,所以學和樂是不可分離的。學校里面先生都有笑容,學生也有笑容。有些學校,先生板了臉孔,學生都畏懼他,那是難免有逃學的事了。所以設法引起學生的興味,是很要緊的事?!睆倪@段經(jīng)典論述中可以看出,邏輯思維的培養(yǎng)與學習興趣之間具有密切的關聯(lián)?;谶@一理念,教師可以創(chuàng)建一個趣味性課堂,即利用多媒體設備等教學資源,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激活學生的大腦思維,以此提高學生的分析力、判斷力以及邏輯推理能力。
以英國作家王爾德創(chuàng)作的童話故事《巨人的花園》為例,在講授本節(jié)課之前,教師首先利用多媒體設備,將一座漂亮的花園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并分別利用四幅圖片詮釋花園一年四季的美景,即“春天鮮花盛開,夏天綠樹成蔭,秋天鮮果飄香,冬天白雪一片”,然后從課文中提煉描寫“巨人”情感變化的詞句,將其轉化成為一幅幅形象而生動的圖片,如“孩子在花園里玩耍,巨人很生氣,豎起了一塊禁止入內的告示牌??墒呛⒆觽円廊粊淼交▓@里玩耍,這時的巨人開始大發(fā)脾氣。但是,當巨人發(fā)現(xiàn)正是孩子們的到來,春天才會常駐花園,于是,巨人拆除了圍墻,并且和孩子們打成一片?!碑斶@些場景畫面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后,學生可以根據(jù)畫面提示的內容對課文內容進行聯(lián)想,并利用簡短精練的語言將這篇童話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描述出來。
學生通過對畫面內容的分析、推斷和想象,能夠在短時間內產生更多新奇的想法,因此,這種畫面引導的教學方法對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首先,多媒體設備將原本靜態(tài)化的文字轉化成為動態(tài)化的場景,當這一場景融入大腦思維空間后,可以快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與探究興致,在這種興致的帶動下,解決問題的靈感也將源源不斷而來。其次,學生在真實的場景進行分析和揣摩時,場景中的每一個點都能夠觸動學生的大腦神經(jīng),這時,學生的思維意識將處在一個高度活躍的狀態(tài),而這種狀態(tài)也將逐步轉化成為快速解決問題的動力。最后,由于小學生對新奇事物極易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利用這種方法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的熏陶下,學生將更加樂于探索新奇世界,久而久之,學生的邏輯思維意識也將慢慢形成。
“提問”是基于教師角度,結合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點,為學生設置一些隨堂問題,然后給學生預留自主探究、自主思考、自主鉆研的時間。為了突出問題的實效性與適用性,在設置問題時,教師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第一,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人接受能力,即問題的難度應當適中,不能將一些復雜、難于理解的問題擺在桌面上,這樣對相關知識點的學習和吸收都將產生負面影響。正確的做法是由淺入深、由表及里,逐步加大問題的難度,當學生完全吸收和消化了相關知識點后,再向下一個知識點過渡。第二,提出的問題應當具有啟發(fā)性和引導性,即在學生作答時,盡量不要使用“是的、不是、對、不對”等類似的判斷詞,問題的答案應當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后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獨立觀點,這樣才能使學生的邏輯思維得到充分鍛煉。第三,教師在提問之前,需要事先對本節(jié)課內容進行認真揣摩,保證提出的問題與本節(jié)課講述的知識點相匹配、相吻合,以避免因問題導向錯誤使學生產生歧義。
比如,在講授《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篇課文時,教師應當明確這篇課文的教學方向,即幫助學生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與遠大志向。為了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標,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教師應當事先準備一些帶有啟發(fā)性與引導性的問題,然后給學生預留足夠的思考時間,如周恩來從租界回來以后,他常常一個人在沉思,他都在想些什么?為了快速揭示這一問題的正確答案,學生可以對課文內容進行細讀,在閱讀過程中,學生發(fā)現(xiàn),少年周恩來從租界回來以后,內心深處只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即改變舊中國現(xiàn)狀,救民眾于水火。而他的這些想法恰恰在一次修身課上得到印證。當魏校長提出“諸生為什么讀書?”的問題之后,其他學生不假思索,給出的答案近乎一致。有的學生為做官而讀書,有的學生為掙錢而讀書,有的學生為明理而讀書,而只有周恩來的想法與眾不同,他當著眾人的面站了起來,清晰而堅定地回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蔽盒iL聽了周恩來的回答之后,為之一振,他甚至不相信自己耳朵,于是再一次追問:“你再說一遍,為什么而讀書?”周恩來則再一次鏗鏘有力地回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睆倪@次修身課上周恩來的言行舉止可以看出,從租界回來之后,少年周恩來只想用讀書改變國家的命運。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與分析,不僅順利解決了教師提出的問題,同時,大腦的邏輯思維意識也得到了更多鍛煉的機會。
在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應當始終以學生為教學核心,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夠自覺意識到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尤其對語文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來說,通過對各種類型的問題的分析和探究,學生能夠逐步掌握一些實用性較強的學習技巧,這對學好語文知識將大有裨益。而教師在平時的授課過程中,也可以結合教學進度,適當增加課堂提問頻次。經(jīng)過這種長期啟發(fā)式的培養(yǎng)與鍛煉,學生的大腦思維將逐步得到開發(fā),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分析能力、判斷能力、邏輯推理能力也將大幅度提升,這對夯實語文知識基礎,提高語文學科成績,促進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快速養(yǎng)成都將起到關鍵性作用。
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對學好語文知識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應當始終秉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利用新穎的教學方法、先進的教學理念、獨特的引導方式、生動有趣的教學流程,引發(fā)學生的深度思考,帶動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在提高語文成績的同時,使學生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水平躍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