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 繆華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安市第三中學)
隨著課程改革不斷深入,2021 年福建省高考思想政治學科開始自主命題。福建省思想政治學科高考試題命題追求地方特色、與眾不同,特別是在開放性試題上獨具特色,彰顯命題者的獨具匠心、良苦用心和深厚的專業(yè)功底。該試題在落實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關鍵能力、關注學生核心價值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價值。筆者以2021 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選擇性考試模擬演練思想政治學科的開放性試題為例,談談福建省新高考開放性試題特點及解題策略。
【典型例題】(2021·福建省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選擇性考試·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節(jié)選)
中國探月工程于2004 年立項,擬定了“繞、落、回”探月三步走計劃,由月球探測衛(wèi)星、運載火箭、發(fā)射場、測控和地面應用等系統(tǒng)組成。該項工程聚焦“自主創(chuàng)新、重點跨越、支撐發(fā)展、引領未來”的目標,“一張藍圖繪到底”“一條龍”攻關攻堅,“一盤棋”協(xié)同推進,“一體化”迭代提升。2007 年實施的嫦娥一號任務和2013 年實施的嫦娥三號任務,分別完成了環(huán)繞和著陸巡視兩個目標。2020 年12 月17 日,嫦娥五號任務的成功實施,標志著我國具備了地月往返能力,“三步走”規(guī)劃完美收官,為未來我國實現(xiàn)月球與行星探測奠定了堅實基礎。
探月工程匯聚了全國數(shù)千家單位、數(shù)萬名科技工作者。工程研發(fā)團隊是一支以年輕人為主的隊伍,嫦娥五號任務數(shù)百個關鍵測控崗位的負責人,大多是“80 后”和“90 后”,平均年齡僅33 歲。無數(shù)年輕的航天人早已接過了中國航天事業(yè)的接力棒,他們知難而進、百折不撓,從總體設計、軌道控制到上行控制,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做到精益求精;他們同舟共濟,眾志成城,協(xié)同攻克一個個技術難關,為建設航天強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立下新功,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追逐夢想、勇于探索、協(xié)同攻堅、合作共贏”的探月精神,激勵著廣大青年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3)在一些人眼里,年輕一代是“長不大的孩子”,經(jīng)不起風浪,挑不起大梁。結合材料,請你為年輕一代辯護。(6 分)
要求:①使用思想政治學科術語;②論點明確,論據(jù)充分,邏輯嚴謹;③不少于150 字。
生活化是高考試題的內在追求。構建生活化試題有多種方式,教師可以捕捉“生活現(xiàn)象”,將生活實例引入試題;還原“生活畫面”,對教學內容進行還原和再創(chuàng)造,將知識融入于生活中;模擬“生活經(jīng)歷”,選擇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材料作為試題情境。其中將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情境引入試題更能引起學生共鳴。例題以對年輕一代的看法為情境,讓學生為年輕一代辯護。高中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正是他們所說的年輕一代,被認為是長不大的孩子。高中生在生活中偶爾也可能聽到這些言論,當聽到這種說法時,他們也會有自己的想法。試題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連,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感而發(fā)。
不同于語文的寫作,開放性試題要求運用思想政治學科術語,具有較濃厚的學科特點。如果學生撇開學科知識,運用文學性、生活化語言進行書寫,必然離題萬里,得不到分數(shù)。因此,在解答開放性試題時,考生要特別注意書寫方式,將學習過的教材理論知識內化于心,才能在考試時自覺運用思想政治學科知識,使答案符合試題要求。
開放性試題讓學生在擁有切身體驗的基礎之上進行作答,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內在真實情感,通過學生字里行間的表達,閱卷教師能夠看出其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通過辨析材料觀點,讓學生具備社會公德、個人品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政治認同核心素養(yǎng);通過答題,讓學生堅持科學的思維方法,全面認識、理性對待并正確處理現(xiàn)實問題。堅持馬克思主義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行為選擇,培養(yǎng)科學精神核心素養(yǎng),讓學生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培養(yǎng)公共參與核心素養(yǎng)。
福建省思想政治學科開放性試題具有辨析題的性質,讓學生對某種行為進行評析,在學生答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其分析、綜合、辨析、判斷、探究、建構等能力。開放性試題在培養(yǎng)學生辨識與判斷、反思與評價、推理與論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通過解答試題,讓學生辨識社會現(xiàn)象,判斷其性質,概括其特點,并與學科的理論和觀點印證,培養(yǎng)辨識與判斷能力;要求學生遵循邏輯思維的要求,運用各種推理方法得出正確結論,避免推理錯誤;運用所學的基本原理和恰當?shù)恼摀?jù),對觀點、論斷進行有說服力的論證和闡釋,培養(yǎng)推理與論證能力;以建設性批判的態(tài)度,對社會現(xiàn)象、問題等進行獨立思考,批駁錯誤觀點,作出正確價值判斷與評價,培養(yǎng)反思與評價的能力。
在學生眼里開放性試題得分比較容易,只要天馬行空一番,就會得到一些分數(shù)。然而考試結果是,有很多考生在答題時常常出現(xiàn)一分不得或是只得一分的情況。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情況,大多是因為考生輕視了審題這一關。雖然是下筆千言萬語,但結果卻是離題萬里。開放性試題一般由情境、設問和要求三部分組成,對于情境和設問,可以用一般的審題方式,首先抓住設問的知識范圍、主體、對象、設問方式、分數(shù)和特殊要求等,對于情境,考生要概括出中心或抓住關鍵詞。本文中的例題沒有對知識范圍的要求,主體是學生本人,對象是年輕一代,設問方式是辯護,分數(shù)為6 分。情境的中心是“有人認為年輕一代經(jīng)不起風浪,挑不起大梁”。因此,考生答題時要針對年輕人“經(jīng)不起風浪,挑不起大梁”進行反駁。試題要求中,特別要注意①和③,其中①“使用思想政治學科術語”其實是要求學生運用高中所學思想政治學科知識回答,不能寫成語文短文。其中③“不少于150 字”,是對考生書寫字數(shù)的要求,也是一個重要的扣分點。其中②是對考生組織答案的要求,這要求考生在平時訓練、組織答案時就要做到論點明確,論據(jù)充分,邏輯嚴謹。
受習慣性答題思路的影響,考生解答開放性試題時常常難以下筆或是讓評卷老師覺得有深深的套路感,沒有新意。因為考生習慣了用教材理論知識加材料分析的方式來解答主觀題,當遇到開放性試題時,也采取這一方式,導致開放性試題的作答像是在答材料分析題,這樣得分自然不高。組織開放性試題答案時最好采取歸納式的方法,先概括并分析情境關鍵內容,然后再呈現(xiàn)觀點,也就是先分析再下結論,整個書寫過程要注意夾敘夾議。
開放性試題在辨識與判斷、反思與評價、推理與論證能力方面有著更高的要求,而這些能力學生僅通過教師的講授是很難獲得與提升的,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fā)其內生動力,通過合作探究、自主回答等方式,讓學生張開口、邁開腳、打開腦,這樣才能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可辨析、兩難、價值選擇性情境,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之后進行表達,最后進行評價與總結,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辨識與判斷、反思與評價、推理與論證等能力。
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思想政治學科的生命線,選取與學生自身密切聯(lián)系的情境是開放性試題的特征之一,因此,教學過程中要多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yǎng)成處處留意生活的習慣,培養(yǎng)敏銳的觀察力,多關注與自身息息相關的時事,這樣遇到新情境時才不會慌慌張張,手足無措。多涉獵時事、多關注生活是基礎的一步,在此之上學生還要養(yǎng)成勤于思考的習慣,將涉獵的事件與教材知識相聯(lián)系,找出現(xiàn)象背后的理論依據(jù)。開放性試題打破了一般的答題思路,只有勤加練習,多思考,才能總結出開放性試題的一般思路,并通過反復練習熟能生巧,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應對此類試題??傊嗫?、多思、多練才是應對開放性試題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