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國家植物園園藝中心/鄒麗娟
今天給大家盤點常見的食蟲植物捕蟲技巧,主要有四大類。
首先介紹的是捕蠅草(Dionaea muscipula),茅膏菜科捕蠅草屬植物,原產于美國,近年來選育出來很多品種,如金杯捕蠅草、鯊魚齒捕蠅草。它是最具殺戮信號的食蟲植物。它的葉片就是一個生猛的捕蟲器,像蚌殼一樣,可以開合,邊緣的長著細絲或齒狀般的細短毛,內段透著碧綠或血腥紅。葉內的剛毛,是它們的觸發(fā)器。如要觸發(fā)葉片閉合,昆蟲必須碰到剛毛兩次及以上,間隔時間不超過20 秒,葉片在不到一秒之間迅速閉合,形成一個小小的“牢籠”,動物越掙扎,不斷碰到剛毛,“牢籠”合攏越緊。所以稱之為有20 秒的記憶,每當有獵物爬過,捕蠅草就啟動捕食機制,它會掐準這個時機,一旦超過時限,它這個機制就作廢了。
用夾子捕食可以算是食蟲植物中最吸引人的一種捕食方式了(圖1-3)。
圖1 捕蠅草
圖2 金杯捕蠅草
圖3 鯊魚齒捕蠅草
相對于捕蠅草的主動性,茅膏菜的捕食就顯得佛系了。茅膏菜屬(Drosera spp.) 是一類精致迷人的小型食蟲植物。葉上長著像露珠一樣晶瑩剔透的腺毛,這就是它們的捕蟲器。腺毛的頂端有一個球狀體,時常呈現(xiàn)出鮮艷的色彩,大多為紅色,上面布滿腺體,能分泌吸引昆蟲的蜜汁與消化酶,外表就像是嵌有紅寶石的水晶。當昆蟲采食時,極易黏住,而且昆蟲越掙扎就粘的越牢固,繼而消化吸收。
全球有近100 種茅膏菜,在我國一共有6 種,除了圓葉茅膏菜分布于東北地區(qū)以外,其余各種均分布于長江以南各省區(qū)及臺灣等沿海島嶼(圖4-5)。
圖4 錦地羅
圖5 長柱茅膏菜
下面這種大家就非常熟悉啦——豬籠草屬(Nepenthes spp.),它的每一片葉片都能長出一個“小馬桶”,這就是它的捕蟲籠。這種捕蟲籠結構很復雜,一般分為籠身和籠蓋兩大部分。豬籠草就是用籠子的顏色和氣味吸昆蟲,籠蓋的下方通常有一些油脂狀的蜜汁,這就是它給昆蟲的福利。貪吃的昆蟲通常踩在籠唇上吸食,一旦掉入長長的籠體就難于逃脫,底部有消化液池,越是掙扎就陷得越深。在昆蟲還未斷氣的時候,酶就開始分解它的身體了。所以這樣看來豬籠草并不甘心當馬桶,更多的是昆蟲們的葬身之地(圖6-7)。
圖6 蘋果豬籠草
最后這種植物看似氣質高雅,實則心狠手辣,那它就是瓶子 草 屬 (Sarracenia spp.) 啦,為多年生的瓶子草科瓶子草屬植物。瓶子草每一片葉片就是一個捕蟲器。它利用葉子來捕捉和消化螞蟻、蒼蠅、蚊子等昆蟲。捕蟲機制與豬籠草類似,利用瓶口分泌的香甜蜜汁,引誘昆蟲致其滑落到瓶內的消化液里。內壁的倒刺毛能防止昆蟲逃脫。溺死的昆蟲在消化酶的作用下,變?yōu)闋I養(yǎng)物質被瓶壁吸收。瓶子草的花朵構造復雜而精密?;ò贻^長,顏色豐富。頭盔狀的柱頭,像倒掛的小傘,保護著里面的花粉。采花粉的昆蟲一般會由上部進入花朵,到達花瓣與花柱之間的空腔。它們離開時會同時帶走花朵內的花粉。這種單程的路線可以確保異花授粉。正是瓶子草的這種異花授粉也就決定了它的不簡單。為了避免授粉的有益昆蟲掉進“瓶”內被誤食。它的花莖總是高高的挺出,高出葉片很多。瓶子草設下美麗的陷阱,只吃它們“相中”的食物,而對幫助它們傳粉的昆蟲,則溫柔地網開一面。我們不得不感嘆植物的智慧(圖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