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和武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明確指出“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眼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廣東省廣州市教育局隨即出臺相關通知,強調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在校學習效率,以及改進和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方法,組織學生開展拓展學習和深度學習,注重啟發(fā)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全面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雙減”給一線教師提出新的課題,即以課堂為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引導其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在“減負”的同時做到“提質增效”。通過在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qū)調研得知,一線英語教師在處理文本閱讀時多數(shù)套用固定模式:Lead-in—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Summary,著眼于解決教材設計好的問題,導致課堂缺乏新意,學生缺乏學習興趣且內驅力不足。在此背景下,結合市名師規(guī)劃課題開展拼圖閱讀策略研究,帶領區(qū)域學校改革教學方式,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力求達到“減負、提質、增效”目標。
拼圖閱讀(Jigsaw Reading)又稱互補式閱讀,是合作學習的方法之一。該策略在1971年由美國加州大學阿倫森(Aronson)教授與其同事提出,指利用不同讀者之間的信息差,通過合作閱讀、信息互換的方式,實現(xiàn)閱讀者對材料整體內容的全面、準確把握(轉引自崔穎、張迎輝,2016)。之后,世界各國廣泛關注合作學習,國內探討如何運用拼圖閱讀策略方面尚有很大空間。下面結合課堂教學實例,探索拼圖閱讀策略的運用,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減輕他們的學習負擔,提高課堂效率,為一線英語教師提供有借鑒意義的閱讀教學范式。
拼圖閱讀能優(yōu)化學習過程,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使其情感得到調動,語言能力、交際能力及自主與合作學習能力得到培養(yǎng)。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為了得到同伴的認可及肯定,會更加努力準備和展示;在與同伴的合作探究中,會降低學習焦慮,更加積極地閱讀和理解文本;在與同伴互教的過程中,心理放松有利于對知識的建構與記憶;在小組展示中,能充分調動學習內驅力,更加自信地表達觀點,更好地進行語言的組織及創(chuàng)新遷移。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課堂是學習的主陣地。由教師主宰、學生全程被動接受知識的課堂必然是枯燥乏味、氣氛沉悶的,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能動性。拼圖閱讀可以改變沉悶的課堂氣氛。學生通過在小組中與同伴交流、合作,不斷地獲得新鮮感;通過座位的互換,使課堂由靜態(tài)轉向動態(tài);通過加入不同的小組,不斷地進行思維的碰撞。這樣課堂氣氛很容易活躍起來,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能動性。
在二語習得中,學習者不僅僅要進行語言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更要注重對語言知識的內化與應用。拼圖閱讀為學生提供了語言組織與表達的機會,使他們在合作探究中調動舊知,通過閱讀不斷生成并內化新知,在與同伴交流討論、相互教授、分享的過程中充分發(fā)展語言能力。
研究表明,學生在與同齡的伙伴交流時,焦慮水平比較低,壓力較小,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同伴互教互學的效果有時是教師單向教授所不能及的。學生在群體中渴望得到認可,會集中精力傾聽同伴的表達,并在無形中受到影響,努力表達個人觀點。拼圖閱讀一般把文本分割成幾部分,降低了學習難度,減輕了學習任務,便于學生在交互中把自己所學的知識傳遞給伙伴,從而獲得滿足感,體會自身價值。這種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對學生的持續(xù)學習有積極作用。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倡導指向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英語學習活動觀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設計具有綜合性、關聯(lián)性和實踐性特點的英語學習活動,使學生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chuàng)新等一系列融語言、文化、思維于一體的活動,獲取、闡釋和評判語篇意義,表達個人觀點、意圖和情感態(tài)度,分析中外文化異同,發(fā)展多元思維和批判性思維,提高英語學習能力和運用能力(教育部 2020)。
拼圖閱讀既強調學生個體獨立性和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又注重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合作共享,這十分契合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精神(黃婧 2020)。
下面以滬教牛津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Unit 4 Reading板塊的閱讀篇章The four seasons為例,探究拼圖閱讀策略在初中英語課堂中的具體應用。
在開展拼圖閱讀前,首先,教師要分析文本,選擇適合此策略運用的語篇,一般選取并列式的記敘文或說明文。根據(jù)維果茨基(Vygotsky)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所選取的材料難度要略高于學生現(xiàn)有的水平,以保障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其閱讀潛能。其次,教師要根據(jù)所選材料進行任務分解,將每個相對獨立的篇章作為每個小組的自主閱讀任務,同時要保證每個小組的閱讀任務難度相當。The four seasons是介紹四季的說明文。學生通過閱讀該語篇能了解不同季節(jié)的氣候特征、景象和人們常見的活動。教師可以將閱讀文本分成春、夏、秋、冬4個部分,構成4個閱讀任務。
在建立基礎組,明確分工前,教師須引導學生把握文章大意,要求他們完成以下任務:
Read the whole story and then answer questions:
Question 1: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
Question 2: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in summer?
Question 3:What do people like doing in autumn?
Question 4:What do children like about winter?
【設計說明】按照“先整體再部分”的閱讀認知規(guī)律,學生首先要了解語篇的主旨大意。通過略讀(skimming)訓練,學生了解了文段中天氣、活動及孩子的喜好等信息。這為自主學習指明了方向,同時喚醒了學生的舊知。
以32人班額為例,在The four seasons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把全班學生分成8個基礎組,每組4人,分別標記1、2、3、4。教師盡量確保每個小組的每個成員的能力和個性相近,避免出現(xiàn)個別學生“一言堂”的現(xiàn)象。
合理分組能激發(fā)每個組員的積極性,使人人有話可說,有話愿意說。因此,基礎組的分組決定了拼圖閱讀的成敗。教師組織基礎組自主閱讀指定的語篇,并完成以下任務:
Task 1:Finish the spidergram(見圖1).
圖1
Task 2:Find the sentence beginning with it is...from the material you read.
Task 3: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from the other seasons?Write down 2 questions.
【設計說明】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完成思維導圖,并觀察語言現(xiàn)象,學習理解基礎知識,學會獲取與梳理、概括與整合語篇結構。通過獨立完成閱讀任務,學生之間形成了信息差。通過問題的提出,為下一階段重新分組作好準備。
教師把基礎組中標記1的學生重新組建4人小組,標記2的學生重新組建4人小組,以此類推,組建新的8個專家組,并要求每組選出組長。組長根據(jù)讀前任務,組織成員檢查、完善3個任務信息。教師在此環(huán)節(jié)設計了兩個活動:
Activity 1:Encourage students to interact with others to compare their answers and check the right answers in the expert group.
Activity 2:Discuss the main points of their part and to rehearse the presentations they will make to their jigsaw group.
【設計說明】專家組成員通過核對、檢查任務信息進一步了解文本,在組長組織所有成員輪流就閱讀問題說出自己的答案或表達自己的觀點的過程中鍛煉語言組織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對于同伴的不同答案敢于提出質疑,深入探討,有利于批判性思維的發(fā)展。另外,學會傾聽同伴個人觀點的表達,相互尊重的同時訓練聽力能力與速記能力。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走動傾聽,鼓勵他們用英語討論,并根據(jù)情況給予指導。學生均得到語言表達的機會,自信心得到較大提升,對回歸基礎組進行專家指導大有裨益。
基礎組與專家組的學生構成如圖2所示:
圖2
各專家組成員回歸基礎組,組長負責主持、組織匯報活動,逐一向組內成員教授自己負責精讀的材料內容,即A1、B1、C1及D1講,其他三位組員做筆記,輪流提問,互相補全信息。然后大家完成相應的表格(見下頁表1)內容,講解人負責檢查、糾錯,如有疑問再請教其他組或教師。教學活動設計如下:
表1
Activity 1:Bring the students back into their jigsaw groups to share what they have read.Thereby getting the idea of the whole text.
Activity 2:Ask each student to present her or his part to the group.Encourage others in the group to ask questions for clarification.In the meanwhile,everyone should finish the table.
【設計說明】為了獲取完整內容,基礎組成員認真聽取同伴的匯報、講解,困惑時提出疑問,直到弄懂為止。匯報者用思維導圖幫助同伴直觀明了地獲取信息,這樣的合作學習效果明顯優(yōu)于個體獨立學習。表格的完成是檢驗學生是否真正明白的一項任務,合作、探究能力在此環(huán)節(jié)也得到較好的訓練。
教師讓每組派一位代表上臺展示,完成思維導圖及表格信息,其他同伴進行校對。文章的脈絡及主要內容再次展現(xiàn)在同伴面前,學生代表的概括、分析能力進一步提高,儼然成為“小老師”,學習取得的成功、喜悅感流露無疑。為了知識的內化及遷移應用,教師設計了Further reading任務。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article in More Practice and then finish the table(見表2).
表2
【設計說明】整合教材考驗的是教師的單元整體設計能力,即根據(jù)學生學習狀況調整教學內容。相近教材的補充有利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拼圖閱讀效果體現(xiàn)了學生通過合作、探究高效率處理文本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提供可能。
教師發(fā)放小組合作評價量表(見表3),要求學生根據(jù)課堂表現(xiàn)認真填寫,鼓勵他們針對本課的教學設計及組織活動提出建議,由小組長收集、統(tǒng)計再反饋給教師。教師根據(jù)反饋信息調整教學,同時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表現(xiàn)改進學習方式,從而提高課堂效率,達到“減負、提質、增效”的目標。
表3
【設計說明】根據(jù)學生的過程性評價,教師可動態(tài)調整教學方式。同時,可以幫助學生調整學習策略,培養(yǎng)其元認知策略,強化其學習積極性,對其下一階段的學習起到正向引導作用。
拼圖閱讀如何設計才能真正讓學生讀懂、讀透語篇?如何使學生互教效果最大化?如何使課堂不局限在表面的熱鬧?這些都是值得教師思考的問題。
拼圖閱讀對于教師來說是一種新的嘗試,特別是在“雙減”背景下,如何改進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閱讀,取決于教學目標是否明確,設計是否合理,操作性是否強。否則,由于任務分解的不合理及布置的不清晰,課堂容易失控,學生的注意力會轉到小組的組建形式上,忽視課堂主要任務(完成閱讀任務及合作探究,培養(yǎng)閱讀策略)。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結合學情,精心備好教材,對教材的重新拆分及任務分解要做到了如指掌,在布置基礎組及專家組任務時要讓每個學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任務是什么及應該如何完成,同時指令要明確、清晰和簡潔,組織過程連貫。每個成員的任務不同,先整體把握篇章大意,再自主閱讀并提取信息,然后到專家組核對、檢查信息,最后回歸基礎組充當“小老師”,講授自己所學知識,完善信息。每個組長要組織好合作、探究的閱讀活動,充分調動每個學生參與討論。在整堂課上,通過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了提升,邏輯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性思維得到了很好的訓練。
拼圖閱讀活動一般遵循“材料選擇,任務分解→建立基礎組,明確分工→組建專家組,完善信息→返回基礎組,組內互助→效果檢驗,拓展延伸→綜合評價,正向強化”流程。教師設計、組織的教學活動均以學生為主體,鼓勵他們將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通過小組長的配合,監(jiān)控各項活動過程,使閱讀活動得以流暢、連貫,課堂在“活躍”的同時也“實在”。教師把完整的篇章科學分割為幾個閱讀任務,通過學生合作將零散的學習內容還原為完整的內容。這樣,學生的學習任務減輕了,對分配到的語篇進行深入閱讀,達到深度理解的目的。學生通過互教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使學習更具趣味性,真正實現(xiàn)了“減負、提質、增效”的目標。
拼圖閱讀策略的實施符合英語學習活動觀,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方式,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先進學習方式進行語篇閱讀,讓課堂真正“動起來”,學生敢于開口說英語,在交流過程中思維能力得到訓練,在同伴的肯定中加強學習的自信心及提高學習英語的內驅力。在“雙減”背景下,運用拼圖閱讀策略是初中英語課堂降低學生學習焦慮、培養(yǎng)學生元認知能力、增強課堂趣味性的有效嘗試。教師采用拼圖閱讀策略可以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