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評一個“年度必吃美食排行榜”,柿餅不排第一,也排第二。
每一個柿餅里面,窩著一汪通亮的溏心,甜如蜜,軟如棉。每咬一口都是蜜甜蜜甜的,直擊心底,而且軟軟糯糯、香味十足。一嘴下去,滿口流心糖漿裹滿柿子香,比玉液瓊漿好吃好幾倍不止。師姐把它安利給同事,同事吃了都說:很軟很糯,嚼起來甜絲絲的,感覺一盒根本不夠吃。
要想獲得這么軟糯香甜的口感,原果和工藝都必須有自己的一套。每年霜降前后柿子成熟,家家戶戶齊上陣,摘柿子、做柿餅,從早到晚忙個不停。采摘、折掛鉤、削皮、架掛、捏心、下架、出水、潮霜……整整12道制果工序,全程手工操作,每道工序力求極致。
有幾十年柿餅制作經(jīng)驗(yàn)的老農(nóng)會甄選10年以上老樹果,每一顆都精挑細(xì)選,每一步都嚴(yán)格把關(guān)。摘回來的柿子也不是個個都能用,要經(jīng)過嚴(yán)格采選才能成為柿餅原料。首先要選個頭勻稱、色澤紅潤且未軟的,然后再剔除有病蟲害的,這樣挨個兒挑出來的精品柿子,才有資格成為桂林柿餅的原料。
柿子下樹后,就需緊鑼密鼓地旋去外皮,時間一長,柿子變軟就會被淘汰。削皮完成后,讓它們360°接受陽光和山風(fēng)的洗禮。整個過程枯燥、勞累,只為了留住老祖宗做柿餅的手藝,產(chǎn)出正宗的柿餅。
在捏完柿子之后,柿餅進(jìn)入了關(guān)鍵的一步——掛霜晾曬。在接下來的48天里,制餅的柿農(nóng),不敢掉以輕心,溫度高一點(diǎn)或是低一點(diǎn),都會影響柿餅的口感。經(jīng)歷晝夜風(fēng)餐露宿,日月濡養(yǎng)后,柿餅表皮凝固變軟脫澀,靜靜生出潔白如雪的糖霜。
這樣做出的柿餅甜度高達(dá)40°以上,幾乎完勝所有水果。舌頭剛觸碰,糖霜就悄悄融化了。咬上一口,外層緊實(shí)有嚼勁,里邊果肉卻比糯米糍還軟,超過癮。輕輕吸一口果肉中間紅彤彤的流心糖漿,完全沒有柿子的澀口味,只有柿子香溢滿舌尖,別提有多滿足了。
4斤柿子,只出1斤的柿餅,而且無法量產(chǎn),季節(jié)性極強(qiáng),一年中只有3個月能吃到,賣完了也就沒有了。就跟奶茶店的“多肉葡萄”一樣是季節(jié)限定,喜歡吃柿餅的朋友一定要趁早下手啊。
沒吃過的小可愛,師姐強(qiáng)烈建議你們試試。喜歡吃的小可愛,建議多備兩份,讓親友也嘗嘗這人間美味。有1~9斤裝可選,還有圓柿和吊柿的區(qū)別,喜歡吃的朋友可以多囤點(diǎn)。溫馨提示:柿餅需低溫保存,收到之后需要冷藏,溫度變高會導(dǎo)致表面白霜融化,屬于正?,F(xiàn)象,請放心食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