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文文 徐雅慧 叢海銘 于豐源 李希嶺
威海市中心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威海 264400
顱腦損傷包括從外面的頭皮到里面的顱骨,以及更里面的腦組織的損傷,主要是外力直接或者間接作用于頭部所造成的[1-2]。對顱腦損傷后下肢功能障礙患者的進行早期及時有效的訓練,對指導患者康復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但近些年相繼有研究報道,部分顱腦損傷患者由于圍術期過渡時間較長,患者會出現(xiàn)顱腦損傷后下肢功能障礙,從而導致患者術后運動功能較差,嚴重影響患者術后恢復[3-4]。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包含臥床期訓練、離床期訓練、步行期訓練和日常生活能力訓練,有利于實現(xiàn)顱腦損傷患者肢體功能的康復目標[5-6]。高壓氧模式通過對整個圍術期進行不間斷訓練干預,可有效抑制腦組織的炎性反應,防止細胞凋亡,有效保護腦組織[7]。但高壓氧聯(lián)合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在顱腦損傷后下肢功能障礙中的效果尚無報道,基于此,本研究通過選取威海市中心醫(yī)院收治的94 例顱腦損傷后下肢功能障礙患者,以分析高壓氧聯(lián)合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的效果,詳情如下。
選擇威海市中心醫(yī)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顱腦損傷患者94 例,通過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47 例、研究組 47 例。對照組女 22 例,男 25 例;年齡 38~79(60.02±8.52)歲;病程1~11(6.35±0.15)個月。研究組男26 例,女 21 例;年 齡 42~81(61.02±8.68)歲;病程 1~12(6.39±0.23)個月。2 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可比(均P>0.05),本研究經(jīng)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納入標準:均符合顱腦損傷的相關診斷標準[8];符合顱腦損傷后下肢功能障礙的診斷標準[1],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合并血液系統(tǒng)疾??;意識不清晰者;過敏體質者;合并惡性腫瘤;鎮(zhèn)靜催眠藥服用史。
對照組予以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干預,主要包括上體位擺放治療、肢位擺放、下肢關節(jié)松動技術、扶床站立、站位平衡、拍打肌肉、伸展、抑制異常肌張力、快速評估病情,需行手術者及時給予急診手術,協(xié)助患者進行床上被動活動,包括關節(jié)屈曲等。主動活動:循序漸進進行自身翻身、床邊坐位、患肢負重、上下樓梯等主動訓練等。根據(jù)患者情況選擇減重訓練依靠吊帶進行下肢負荷減輕、完全負重訓練以及跑臺坡度調節(jié)和速度設置,2次/d,持續(xù)1個月。
研究組在常規(guī)訓練基礎上施以高壓氧,具體如下:采用中型空氣加壓艙,治療壓力1.6~2.0 ATA,經(jīng)面罩給純氧1 h,中間休息10 min,均速加壓、減壓各15 min,1 次/d,治療1 個月。治療結束后1個月比較臨床療效。。
(1)對比2 組患者干預前后下肢肢體功能評分:Fugl-Meyer 運動功能評定量表(FMAS)[9],總評分 34 分,分值越高說明患者下肢運動功能越好。(2)精神狀態(tài):分別于訓練前及訓練后采用簡易精神狀態(tài)檢查量表(MMSE)[10]進行評估,其總分為30 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認知功能越好。(3)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統(tǒng)計頭暈、頭痛惡心、耳鳴多汗的發(fā)生情況。
采用SPSS 26.0 軟件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描述,組間行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行配對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描述,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組患者訓練前FMAS 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530,P=0.128),訓練后2組FMAS評分高于訓練前,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t=4.522,P=0.001),見表1。
表1 2組顱腦損傷后下肢功能障礙患者訓練前后下肢肢體功能評分(分,)
表1 2組顱腦損傷后下肢功能障礙患者訓練前后下肢肢體功能評分(分,)
注: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施以高壓氧;與本組訓練前相比,aP<0.05
訓練前19.62±2.58 18.96±2.25 1.530 0.128組別研究組對照組t值P值訓練后28.36±4.82a 24.96±3.52a 4.522 0.001例數(shù)47 47
2 組患者訓練前MMSE 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204,P=0.232),訓練后 2 組 MMSE 評分高于訓練前,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t=8.393,P<0.001),見表2。
表2 2組顱腦損傷后下肢功能障礙患者訓練前后精神狀態(tài)對比(分,)
表2 2組顱腦損傷后下肢功能障礙患者訓練前后精神狀態(tài)對比(分,)
注: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施以高壓氧;MMSE為簡易精神狀態(tài)檢查量表;與本組訓練前相比,aP<0.05
訓練后24.25±2.85a 19.56±2.56a 8.393<0.001組別研究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shù)47 47 MMSE評分訓練前18.52±2.25 17.99±2.01 1.204 0.232
研究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6.38%)低于對照組(23.40%)(χ2=5.371,P=0.020),見表3。
表3 2組顱腦損傷后下肢功能障礙患者不良事件[例(%)]
顱腦損傷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導致的腦損傷,根據(jù)嚴重程度分為輕度、中度、重度、特重度4 個類型。顱腦損傷是一種常見外傷,可單獨存在,也可與其他損傷復合存在。顱腦損傷患者不同的傷情程度會出現(xiàn)不同的癥狀,如輕度的顱腦損傷會出現(xiàn)頭痛、惡心、嘔吐等癥狀;重度的會出現(xiàn)肢體運動障礙、感覺障礙等癥狀,病情進一步進展,患者有可能會腦疝癥狀[11-16]。既往臨床實踐證實,通過康復訓練等方式促進神經(jīng)側循環(huán)建立,從而減少顱腦損傷對神經(jīng)功能造成損傷,恢復肢體運動功能,進而改善預后,但單一訓練效果不佳[17]。因此,需要找到有效的訓練方法。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訓練后2 組FMAS 評分高于訓練前,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提示高壓氧聯(lián)合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應用于顱腦損傷后下肢功能障礙患者,有利于改善肢體運動功能。高壓氧治療是一種新型輔助治療顱腦損傷的方法,有利于優(yōu)化思考模式,緩和心境。顱腦損傷后下肢功能障礙患者的康復治療大多都是從恢復期進行,目前高壓氧治療對顱腦外傷后偏癱患者腦組織的恢復具有重要作用,提高患者信心,有利于增加患者運動的欲望,通過強化運動,進一步改善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訓練后2 組MMSE 評分高于訓練前,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提示聯(lián)合訓練可改善患者精神狀態(tài),強化康復功能訓練效果,患者焦慮評分生活質明顯降低,患者感覺運動功能改善,肌力提升,促進肢體運動功能恢復,且可通過康復功能訓練改善患者精神狀態(tài)[18-20]。此外,本研究中,研究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6.38%)低于對照組(23.40%),提示高壓氧聯(lián)合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應用于顱腦損傷后下肢功能障礙患者,有利于降低不良事件發(fā)生率。醫(y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建立起信任的關系后,患者更加信任醫(yī)護人員,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運動功能,促進患者康復[21-25]。因此,高壓氧聯(lián)合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通過訓練后積極與患者溝通,列舉既往或同期成功病例有助于增強患者治療信心,降低不良事件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高壓氧聯(lián)合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應用于顱腦損傷后下肢功能障礙患者,有助于改善患者下肢功能,改善患者精神狀態(tài),降低不良事件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