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志明
(融水苗族自治縣國營貝江河林場,廣西融水 545300)
杉木又叫沙木、沙樹等,作為亞熱帶常綠喬木樹種,最高可達30 m,胸徑可達2~3 m。杉木喜生長在雨量充沛的地區(qū),在年降水量800~2 000 mm的地方較為合適。溫度條件對杉木生長的影響較水濕條件影響小,一般氣溫在15~23℃生長較好。杉木對嚴寒的耐性較差,耐寒性較耐旱性強,能夠抵抗的最低溫度為-17℃。此外,杉木較喜歡光照充足、溫暖的地區(qū),不耐鹽堿。杉木沒有較明顯的主根,根系較淺,穿透能力較弱,對土壤要求較高,喜歡在肥沃、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中生長。杉木是我國栽培廣且重要的速生樹種,具有生長速度快、木質優(yōu)良等特點,適用范圍非常廣泛。首先,杉木作為一種優(yōu)質的木材,廣泛用于建筑、橋梁、造船、家具等;其次,杉木還有抗蟲耐腐的效果,主要原因是樹中含有“杉腦”;再次,杉木還可以作為園林綠化樹種、防風固沙造林樹種與行道樹等;最后,杉木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其根、皮、果、葉均可藥用。作為速生樹種,杉木因材質好、產量高而被人們大規(guī)模種植,也成為當?shù)剞r民創(chuàng)收途徑之一。隨著杉木種植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人們在取得經濟效益的同時,也逐漸發(fā)現(xiàn)把控杉木種植管理技術細節(jié)的重要性。如何選擇優(yōu)質的種植管理技術,實現(xiàn)杉木高產,從而使杉木的經濟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實現(xiàn)最大化,是現(xiàn)今林業(yè)工作者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為充分發(fā)揮出杉木的經濟價值和生態(tài)效益,促進杉木健康生長,優(yōu)良的種植管理技術至關重要?,F(xiàn)將杉木種植管理技術總結如下。
應選擇生長旺盛、樹型粗大、無病蟲害的優(yōu)質母樹,母樹樹齡在15~20年較為合適。杉木種子成熟時期大多在10月下旬至11月初,當杉木球果種皮慢慢變成深褐色時就可以進行種子采集。首先,對采集好的杉木種子進行晾曬,種子脫離后要及時收集好;其次,曬干的種子要置于通風干燥處,避免種子發(fā)芽;最后,杉木種子在采摘完成后應立即播種,如果需要對種子進行長期儲存,應采用密封的形式在溫度較低的條件下儲藏。
杉木種子在播種前需使用清水浸泡,除去浮在水面的較差種子,再使用高錳酸鉀溶液浸種30 h,并密封1 d,種子曬干后即可播種。冬季播種最佳時期為12月至翌年1月,此時杉木種子較快發(fā)芽、生長周期長且抗性好。杉木種子播種時要充分考慮土地面積,因為杉木種子發(fā)芽率較低,所以在播種時要適當多投放種子。杉木種子要均勻撒在苗床上,然后表面鋪上一層細土,再噴灑適當?shù)乃⒂秒s草覆蓋,不定期觀察苗木生長狀況。當杉木幼苗開始萌芽時,需要揭開覆蓋的雜草,苗木生長7 d左右時,再噴灑稀釋10倍的波爾多液進行殺菌。當苗木慢慢長出真葉時,要及時清除行間的雜草,避免雜草影響苗木生長。適當補充幼苗生長所需的肥料,如果幼苗缺肥,可以澆灌復合肥。杉木幼苗高度在20 cm左右即可進行移植造林。
杉木種植時需要選擇合適的林地。杉木適宜在深度較厚且肥沃的酸性土壤、氣候較濕潤、溫暖適中的環(huán)境中生長。此外,杉木林地需要避開陡峭的山坡、山崖及土壤較貧瘠的土地,應該選擇一些陰坡、山腳、谷地等立地條件較好的地方。另外,要求林地空氣濕度大、早晚溫差小以及日照時間長[1]。選擇合適的林地不僅可以促進杉木生長、提高杉木品質,還可以節(jié)約造林成本,更方便后期管理工作開展。
在整地之前需進行清山工作,主要清理林地中的雜草野灌。在無風陰天用明火將砍伐的灌木雜草焚燒,即煉山,煉山工作通常要求在12月完成[2]。在煉山過程中,一般要開設防火線,以避免火勢過大蔓延到其他地區(qū)造成嚴重的損失。林地煉山以高溫殺死土壤中的細菌和害蟲,避免蟲害、細菌等有害生物影響杉木種子或幼苗健康生長。在整地過程中,結合當?shù)氐膶嶋H情況,可以適當保留一些闊葉林和混交林,不僅可以保持林地植物的多樣性,而且能提高杉木的抗病能力。在種植方式上,對于坡度較大的林地,要適當采取人工挖坎的方式進行整地,可以選擇穴墾方式;平緩地區(qū)的林地可以采取機墾的方式進行整地。除此之外,整地時要清除林地中的石頭、樹根等雜物,及時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為杉木種植提供良好的土壤環(huán)境。杉木造林除了可以利用種子直接造林以外,還可采用植苗法和扦插法。利用植苗法進行造林時必須先對苗木根部進行整理,以免在栽植過程中出現(xiàn)窩根現(xiàn)象,然后于早春在處理好的林地挖坑種植。利用扦插法造林可以提高杉木在山區(qū)的種植成活率,插條最好選擇粗插條、長40~50 cm且下端呈馬耳形,以提高成活率。在早春時期扦插最佳,此時有利于插條發(fā)芽成活。
杉木完成造林后,要及時進行撫育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清除雜草、翻培土壤、補充幼苗、定植等。在種植前期要適當翻培土壤,以免被積水浸泡。要時刻關注幼苗的生長情況,當發(fā)現(xiàn)有枯萎的幼苗時,要及時補苗,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在杉木幼苗種植一段時間后,要及時松土并清除林地中的雜草,杉木幼苗期的撫育采用化學除草方式,可以選擇晴天噴灑草甘膦溶液,7 d后雜草變黃時,可以利用人工輔助的方式清除雜草。要對杉木幼苗進行定植,在當年和第2年撫育2~3次,此后可根據幼苗生長狀況再進行撫育。杉木幼苗根系較淺,不適合深耕,一般淺耕深度為8~9 cm,當杉木幼苗逐漸長大時,可將耕深逐漸增加至11~14 cm,從而有利于杉木根系縱向生長,提高苗木的抗風和抗旱能力。
應結合當?shù)貙嶋H情況與杉木生長需求施肥,一般施肥分為基肥和追肥。杉木基肥以發(fā)酵的有機肥、綠肥為主,還可以混合少量磷肥。施肥采取穴施的方式,肥料應距坑面20 cm深,不能讓肥料與杉苗根部直接接觸,以避免出現(xiàn)燒苗現(xiàn)象[3]。杉木在種植前1年對養(yǎng)分的需求較大,種植第2年要進行追肥,在追肥的同時也要及時除草、疏松土壤。此后對杉木進行追肥,需要根據杉木的生長情況來選擇施肥種類和施肥量,從而確保杉木健康生長。
適當采伐有利于林木的更新與生長。一般主伐樹齡控制在16~30年為最佳,主伐面積通常較小,多采用皆伐方式。在立地條件較好的情況下,可以適當擴大主伐面積。對于生長的部分混交林和散生林,選擇擇伐方式較好。種植當年冬季和翌年春季進行主伐為最佳,主伐時間不能在清明以后,以免破壞杉木生長。杉木主伐時應降低伐樁且要平整,避免積水。
病蟲害嚴重影響杉木的健康生長,杉木病蟲害防治要遵循“預防為主,治理為輔”的原則。結合杉木生長習性和當?shù)氐臍夂驐l件進行分析,加強營林撫育管理工作,增強杉木自身的抗逆性,提高杉木的抗病蟲害能力,有效減少病蟲害造成的損害。對于已經遭受病蟲害侵害的杉木,要及時通過生物、物理與化學方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綜合治理,保證杉木健康生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