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楊
夜里,饑腸轆轆的你翻箱倒柜,終于在冰箱角落發(fā)現了僅剩的一杯酸奶,卻發(fā)現酸奶已經過期幾天了。此時饑餓和理智是否在你腦中交戰(zhàn):過期的食物還能吃嗎?
保質期保的是什么?
你是否認為保質期是保證食品吃了之后不會讓人拉肚子的日期?
其實保質期不僅保證食品安全,還保證了在這一日期內,食品的營養(yǎng)、風味、質地等不出問題。食品的哪種特性最容易變化,保質期就以其為標準。比如,面包、蛋糕等保質期短的食品容易發(fā)霉變質,保質期保證的就是其安全;而罐頭、泡菜等保質期長的食品不易發(fā)霉,保質期保證的就是其味道、質地等。
保質期也是食品生產廠家對消費者的承諾,在這一日期內按要求存放的食品,其各項特性若出現問題,廠家就會承擔相應責任。
沒過期≠安全
只要是保質期內的食品就能放心大膽地隨便吃嗎?也不一定!
吃不完的薯片沒有密封就直接放在桌上,第二天就可能受潮變得不好吃了,再多放幾天,還可能會長出霉菌,徹底沒法吃了,然而此時它仍在保質期內。
保質期內的食品不變質有一個重要的前提——要按照規(guī)定方式保存。一些食品的包裝上會注明“冷藏”“常溫”“避光”等,只有按照要求保存食品,才不會在保質期內令食品的各項特性發(fā)生變化。
過了3300年還能吃的蜂蜜
超市售賣的蜂蜜保質期一般是18個月,然而1913年,美國考古隊在埃及金字塔挖掘出一壇3300多年前的蜂蜜,它居然還能吃!這得益于蜂蜜呈酸性、含水量低且含有一些抑菌物質,加上一直密封保存,因此即便過這么多年,蜂蜜也沒變質。
像蜂蜜這樣保質期較長的食品,只要包裝完好、外觀正常、沒有出現霉變異味等情況,即便過期幾天,最多只會口味不佳或營養(yǎng)流失,不會讓人拉肚子。
沒有保質期的食品
按照規(guī)定,食醋、食用鹽、固態(tài)食糖、味精或乙醇含量大于10%的飲料是可以不標注保質期的。因為理論上這些食品只要沒有其他的添加物,嚴格按照貯存要求保存,是很難變質的。
但是不存在永遠不變質的食品。這些食品有時不會一次性用完,隨著食品被拆封,難免會反反復復地與包裝外的物質接觸,在環(huán)境變化或衛(wèi)生變差等因素的影響下,有可能會受潮、結塊,甚至受到污染,再也無法食用。
因此保險起見,大多數廠家還是會給這些食品標注一個保質期。
水也有保質期?
商店里售賣的瓶裝水也有保質期,然而,這個保持期并非對水的質量保證,而是瓶子。這是因為市面上飲用水的塑料瓶在加工過程中會加入塑化劑、軟化劑等物質提升塑料瓶的性能,但隨著時間推移,或是在高溫日曬等條件下,這些物質會從材料中脫落,進入水中。因此,長期存放的瓶裝水喝起來會有奇怪的味道,喝了這些“加了料”的水有可能影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