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巖, 顧臣賢, 吳 楊, 王天宇, 李華露, 閔春艷*
(1.蘇州市藥品檢驗檢測研究中心,江蘇 蘇州 215104;2.蘇州大學,江蘇 蘇州 215006;3.南京中醫(yī)藥大學,江蘇 南京 210046)
小活絡丸是一種傳統(tǒng)中藥制劑,來源于《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的活絡丹,由膽南星、制川烏、制草烏、地龍、乳香(制)、沒藥(制)6味中藥制成,具有祛風散寒、化痰除濕、活血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療風寒濕邪閉阻、痰瘀阻絡所致肢體關節(jié)疼痛、關節(jié)屈伸不利、麻木拘攣等病癥[1-5]。課題組前期對不同廠家多批次小活絡丸開展質量評價,發(fā)現(xiàn)部分樣品中的君藥制川烏、制草烏存在摻偽投料問題,勢必導致該制劑主要功效成分含量降低,從而影響藥效。
目前,對小活絡丸中烏頭類生物堿成分含量測定僅有少量報道[6-11]。因此,本實驗首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譜-三重四級桿串聯(lián)質譜(UPLC-MS/MS)法同時測定該制劑中功效成分苯甲酰烏頭原堿、苯甲酰次烏頭原堿、苯甲酰新烏頭原堿,以及毒性成分烏頭堿、次烏頭堿、新烏頭堿的含量[12-15],該方法具有更高的選擇性、專屬性、靈敏度,并且樣品處理簡便快捷,可從有效性、安全性2個角度對其進行質量控制。
Waters Acquity UPLC(配置二元泵系統(tǒng)、自動進樣器)、Waters Xevo TQ-S 質譜儀(電噴霧離子源,正離子模式)、MassLynx 4.1工作站(美國Waters公司);Acquity BEH C18色譜柱(2.1 mm×50 mm,1.7 μm);XP56 電子天平(精度0.001 mg)、XSE205DU電子天平(精度0.01 mg)(瑞士Mettler-Toledo公司);SK5200HP超聲波清洗機(上??茖С晝x器有限公司);Milli-Q純水儀(美國Millipore公司)。
苯甲酰烏頭原堿(批號111794-200901,純度98.6%)、苯甲酰次烏頭原堿(批號111796-200901,純度99.5%)、苯甲酰新烏頭原堿(批號111795-200901,純度99.6%)、烏頭堿(批號110720-200410)、次烏頭堿(批號110798-200805,純度99.5%)、新烏頭堿(批號110799-200505)對照品均購自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16批小活絡丸購自各大藥房,來源于廠家A~N,批號分別為20180504、170110、180010、20181001、180101、180005、180006、181001、20180601、4940003、20170101、180402、20180118、007808、180903、1704132。乙腈為色譜純;甲酸為分析純(體積分數(shù)98%~100%);水為超純水(由Milli-Q純水儀制備)。
2.1 色譜條件 Waters Acquity BEH C18色譜柱(2.1 mm×50 mm,1.7 μm);流動相乙腈(A)-0.1%甲酸(B),梯度洗脫(0~2 min,23%~25%A;2~7 min,25%A;7~8 min,25%~95%A;8~11 min,95%A;11~12 min,95%~23%A);體積流量0.4 mL/min;柱溫30 ℃;進樣量2 μL。
2.2 質譜條件 Xevo TQ-S MS/MS系統(tǒng);電噴霧離子源,正離子檢測(ESI+);離子源溫度150 ℃;毛細管電壓2.5 kV;去溶劑氣溫度650 ℃,體積流量650 L/h;錐孔氣體積流量160 L/h;噴霧器氣流5 bar(1 bar=100 kPa);多反應監(jiān)測(MRM)模式,其他質譜參數(shù)[16]見表1。
表1 各烏頭生物堿質譜參數(shù)
2.3 對照品溶液制備 精密稱取對照品苯甲酰烏頭原堿2.323 mg、苯甲酰次烏頭原堿2.063 mg、苯甲酰新烏頭原堿2.320 mg、烏頭堿2.807 mg、次烏頭堿2.075 mg、新烏頭堿1.865 mg,置于100 mL量瓶中,甲醇溶解并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
2.4 供試品溶液制備 精密稱取本品9 g,剪碎,精密加入4.5 g硅藻土,混合研細,取約3 g,精密稱定,置于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50 mL甲醇,稱定質量,超聲處理30 min(溫度控制在25 ℃以下),甲醇補足減失的質量,搖勻,離心,取上清液,0.22 μm微孔濾膜過濾,即得供試品溶液Ⅰ,用于測定烏頭堿、次烏頭堿、新烏頭堿含量。精密量取1 mL,置于100 mL量瓶中,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供試品溶液Ⅱ,用于測定苯甲酰烏頭原堿、苯甲酰次烏頭原堿、苯甲酰新烏頭原堿含量。
2.5 陰性樣品溶液制備 取膽南星18 g、地龍18 g、乳香6.6 g、沒藥6.6 g,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加入60 g煉蜜制成大蜜丸,每丸3 g,作為陰性樣品,按“2.4”項下方法制備,即得。
2.6 專屬性考察 精密吸取對照品、供試品、陰性樣品溶液適量,在“2.1”“2.2”項條件下進樣測定,結果見圖1~3。由此可知,陰性樣品溶液中未出現(xiàn)與供試品溶液中對應成分保留時間一致的色譜峰,表明它對檢測無干擾,該方法專屬性良好。
2.7 線性關系考察 精密量取對照品溶液適量,甲醇稀釋成系列質量濃度,在“2.1”“2.2”項條件下進樣測定。以對照品質量濃度為橫坐標(X),峰面積為縱坐標(Y)進行回歸,再以信噪比(S/N)約為10時測定定量限,約為3時測定檢測限,結果見表2,可知各烏頭生物堿在各自范圍內(nèi)線性關系良好。
表2 各烏頭生物堿線性關系
2.8 精密度試驗 取對照品溶液(苯甲酰烏頭原堿、苯甲酰次烏頭原堿、苯甲酰新烏頭原堿、烏頭堿、次烏頭堿、新烏頭堿質量濃度分別為0.035、0.031、0.035、0.042、0.031、0.028 ng/mL)適量,在“2.1”“2.2”項條件下進樣測定6次,測得苯甲酰烏頭原堿、苯甲酰次烏頭原堿、苯甲酰新烏頭原堿、烏頭堿、次烏頭堿、新烏頭堿峰面積RSD分別為1.15%、1.86%、2.42%、0.89%、1.35%、1.45%,表明儀器精密度良好。
2.9 穩(wěn)定性試驗 取本品適量,按“2.4”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Ⅰ、Ⅱ,取兩者與對照品溶液(烏頭堿、次烏頭堿、新烏頭堿、苯甲酰烏頭原堿、苯甲酰次烏頭原堿、苯甲酰新烏頭原堿質量濃度分別為132.781、99.072、88.672、103.096、96.017、100.208 ng/mL)適量,于0、2、4、6、8、10、12、14、16、18、20、22、24 h在“2.1”“2.2”項條件下進樣測定,測得供試品溶液Ⅰ中烏頭堿、次烏頭堿、新烏頭堿峰面積RSD分別為1.71%、2.07%、3.29%,供試品溶液Ⅱ中苯甲酰烏頭原堿、苯甲酰次烏頭原堿、苯甲酰新烏頭原堿峰面積RSD分別為1.55%、1.34%、1.46%,對照品溶液中苯甲酰烏頭原堿、苯甲酰次烏頭原堿、苯甲酰新烏頭原堿、烏頭堿、次烏頭堿、新烏頭堿峰面積RSD分別為0.51%、0.58%、0.68%、1.10%、0.86%、0.87%,表明溶液在24 h內(nèi)穩(wěn)定性良好。
2.10 重復性試驗 精密稱取同一批本品6份,按“2.4”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Ⅰ、Ⅱ,在“2.1”“2.2”項條件下進樣測定,測得烏頭堿、次烏頭堿、新烏頭堿、苯甲酰烏頭原堿、苯甲酰次烏頭原堿、苯甲酰新烏頭原堿含量RSD分別為1.10%、1.05%、5.25%、2.69%、2.46%、2.84%,表明該方法重復性良好。
2.11 加樣回收率試驗 精密稱取“2.4”項下細粉1.5 g,共9份,分別按50%、100%、150%水平精密加入50 mL對照品溶液,按“2.4”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Ⅰ、Ⅱ,在“2.1”“2.2”項條件下進樣測定,計算回收率。結果,烏頭堿平均加樣回收率為102.14%,RSD為5.75%;次烏頭堿平均加樣回收率為100.65%,RSD為2.98%;新烏頭堿平均加樣回收率為98.33%,RSD為7.88%;苯甲酰烏頭原堿平均加樣回收率為101.30%,RSD為5.00%;苯甲酰次烏頭原堿平均加樣回收率為101.90,RSD為4.07%;苯甲酰新烏頭原堿平均加樣回收率為100.80%,RSD為4.47%。
2.12 樣品含量測定
取16批樣品,按“2.4”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Ⅰ,在“2.1”“2.2”項條件下進樣測定,結果見表3、圖4A,可知烏頭堿含量分布范圍為(0.574±0.490)μg/g,即0.084~1.064 μg/g,有3批(T8、T9、T10)在此范圍外。根據(jù)2020年版《中國藥典》一部小活絡丸烏頭堿限量,折算出烏頭堿限度為不得超過30 μg/g,表明上述樣品均未超標。
2020年版《中國藥典》一部制川烏和制草烏項下規(guī)定,烏頭堿、次烏頭堿、新烏頭堿總含量不得超過0.040%,結合小活絡丸處方,折算出該制劑中三者總含量應不得超過75 μg/g,16批樣品均未超標。圖4B顯示,上述3種成分總含量分布范圍為(7.216±7.441)μg/g,即0~14.657 μg/g,有2批(T10、T11)在此范圍外,總體上較安全。
取16批樣品,按“2.4”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Ⅱ,在“2.1”“2.2”項條件下進樣測定,結果見表3。2020年版《中國藥典》一部制川烏項下規(guī)定,苯甲酰烏頭原堿、苯甲酰次烏頭原堿、苯甲酰新烏頭原堿總含量應在0.070%~0.15%范圍內(nèi);制草烏項下規(guī)定,上述3種成分總含量應在0.020%~0.070%范圍內(nèi),參照兩者限度值(取0.020%~0.15%),結合小活絡丸中制川烏、制草烏處方量,推算該制劑中三者總含量應在37~280 μg/g范圍內(nèi)。圖4C顯示,苯甲酰烏頭原堿、苯甲酰次烏頭原堿、苯甲酰新烏頭原堿總含量分布范圍為(175.75±93.579)μg/g,即82.171~269.329 μg/g,有2批(T4、T14)在此范圍外且超出擬定限度,即有14批分布較集中。
表3 各烏頭生物堿含量測定結果(μg/g)
結果顯示,16批小活絡丸中烏頭堿含量及烏頭堿、次烏頭堿、新烏頭堿總含量均符合擬定標準限度,但有2批樣品中苯甲酰烏頭原堿、苯甲酰次烏頭原堿、苯甲酰新烏頭原堿總含量超過上限值;14批樣品中功效成分、毒性成分含量均相對集中,表現(xiàn)出較好的質量均一性。但本實驗設定的小活絡丸功效成分含量限度范圍較大,是否合理尚不明確,需要臨床實踐和藥理學、毒理學研究的進一步支持。
另外,除T14外,有藥材摻偽的樣品(T11~T13、T15~T16)中功效成分含量均在擬定限度范圍內(nèi),推斷上述現(xiàn)象無嚴重影響,但若其含量超過上限值,則廠家應注意制川烏、制草烏質量及生產(chǎn)工藝的控制。對于小活絡丸這種所含毒性成分也是有效成分的中藥制劑而言,應結合服用量、處方配伍、治療療程、傳統(tǒng)經(jīng)驗,利用現(xiàn)代分析技術建立更科學合理的質量控制標準,規(guī)范該制劑質量,從而保證其臨床用藥的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