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聚魁 王 鵬
寶豐縣魁汝汝瓷有限公司
在我們深入了解汝瓷的藝術特點之前,我們需要整個汝窯的發(fā)展歷程,從歷史中感受汝瓷是如何一步步發(fā)展,從而感受到汝瓷的歷史魅力。宋朝在整個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發(fā)展歷程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無論是文學上、美術上、手工業(yè)上等方方面面都全面開花。以陶瓷為例,因為宋朝時飲茶文化的廣泛應用,作為茶具,陶瓷得到了極大地發(fā)展,因為中國民族的豐富和歷史文化的多樣性而發(fā)展出來了許多有著不同藝術特色的瓷器種類。其中汝瓷因為精湛的燒制工藝、富有魅力的藝術造型和多樣的使用功能而受到了皇室的青睞。因此,成為了宮廷專用陶瓷。
任何一項手藝的誕生到興盛都是有著類似的發(fā)展時期,通常包括四個部分:初創(chuàng)時期、發(fā)展時期、巔峰時期和衰落時期。可以說宋朝的汝瓷發(fā)展包含了這四個時期。講到汝瓷的誕生,必然起到最大作用的影響因素是當時的社會背景。在北宋時期,重文輕武,因此有著大量的文官,他們的生活優(yōu)渥,對于生活的審美情趣和品質都有著極高的要求。因此傳統(tǒng)的手工制造行業(yè)有了巨大的進步,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和整個社會的精神需求,以陶瓷制造為首的手工制造開始蓬勃發(fā)展。因此,以“汝鈞官哥定”為首的五大名窯和八大窯系為主要分類的陶瓷系列分類開始生成。這是社會、政治、文化和經濟這幾大元素的變化而共同影響產生的。在初創(chuàng)時期,汝窯的燒制方法較為簡單,并且造型單一,以陶瓷中最為常見的碗和盤等實用的器具為主。并且釉面薄,所燒成的釉色也不穩(wěn)定,這也是許多名窯在初創(chuàng)時期都會遇到的問題。但在不斷的實踐中才能獲得更多的經驗、從而進行總結提高技藝。開始進行簡單的裝飾,比如植物紋樣、幾何線條進行裝飾。這個就是汝窯整個初期發(fā)展的情況。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汝窯所燒制的瓷器愈加肯定,社會的各個階層對于瓷器的需求不斷增大,趁此機遇,汝窯的發(fā)展速度大大提高,不僅需求提高,汝窯的生產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隨著燒制工藝的進步,汝瓷的造型種類變得更為豐富,裝飾紋樣也變得更為多彩。我們常講市場的需求帶動行業(yè)的發(fā)展,優(yōu)勝劣汰,因此汝窯的燒制工藝和造型設計都不斷進行優(yōu)化。在汝窯的鼎盛時期,可以說制作工藝和形制美學都達到了巔峰。這是工匠們不斷地總結經驗、沉淀精華,從而匯總出的獨屬于汝窯燒制的一套工藝方法。不僅從材料、燒制方法進行改良,更是將窯爐進行改造,使用小型的橢圓型連體窯。而真正將汝窯推向巔峰的是宋徽宗。因宋徽宗信道教,因此尤其喜愛青瓷。當時多地都產有青瓷,在仔細甄別之后,選定汝窯為官窯。這對于汝窯來講,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無論是燒制工藝還是造型上都更上一層樓??梢哉f汝窯的成功是順應天時地利人和這三大要素。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是順應自然。對于任何一項傳統(tǒng)的手工藝來講都是如此。這樣起起伏伏的發(fā)展歷史,讓我們感受到了傳統(tǒng)工藝美術的深厚歷史底蘊和多彩的文化氣息。從汝瓷的整個歷史進程中,感受它的不斷進步和突破。時至今日,當代的汝瓷行業(yè)也仍然在不斷探尋新的突破。
北宋時期的汝瓷可以說是整個汝瓷歷史的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在介紹汝瓷的造型、釉色時都是以北宋時期為基礎。讓我們感受處于巔峰時期的汝瓷,它的藝術魅力。在上一段我們講述了汝窯的歷史背景,這一部分,我們將從汝瓷的本質:造型、釉色和文化底蘊三個方面來介紹汝瓷的藝術特點。
陶瓷的造型設計需要滿足它的實際使用需求,在此基礎之上,再將造型美感和風格這些藝術要素融入其中,從而讓功能、形式和風格這三者構成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v觀所有的手工藝術形式,都是在尋求這三者之間的平衡和穩(wěn)定。從大自然中尋求美感,通過線性、立體的結構來呈現出一種清雅寧靜的審美觀念。北宋汝窯的造型在一定程度上有著形式美的規(guī)律性。通過各種不同的幾何構造,當時宋人崇尚圓形,這是由于當時人們在自然界看到的很多物體都是圓形,出于對自然的向往,通過陶瓷的造型來展現這種情感。并且在燒制工藝和使用功能上來說也最為實用。
造型上的設計受到影響的因素有很多種,與當時的文化習俗、社會環(huán)境和審美偏好都有著非常緊密的聯(lián)系。在唐宋之前,整體造型的設計還是以使用需求為主,審美排在之后。從宋朝開始,開始將審美需求提到設計的最前位置。宋朝的文人情懷、簡約的審美風格帶動了整體工藝設計的風格走向。汝窯所燒制出的瓷器更為文靜和樸素,追求線條的流動質感。
汝窯的陶瓷造型中最為典型的當屬瓶類。這與當時的文化和時代有關。梅瓶和玉壺春瓶都是用于盛酒的瓷器。因為用途的不同,在造型設計上有著很大的區(qū)別。玉壺春瓶口外撇,細頸便于把握,裝入酒后重心在腹下,是種便于燙酒和酌酒的酒瓶;梅瓶造型短口、豐肩,斂腹。此造型適合用來承裝酒??梢哉f陶瓷的造型設計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但在不知不覺間影響著人們的審美取向和內在修養(yǎng)。
汝窯所燒制的瓷器,造型簡約、釉色瑩潤、燒制工藝精湛,整體給人一種高雅素凈的藝術美感。其中汝瓷的釉色尤為突出。這與當時宋朝所追求的淡泊,追求寧靜致雅而相得益彰。當時人們以美玉來稱贊君子的高潔品質,由此也直接影響了汝窯的釉色。汝瓷的造型設計簡約,不是通過復雜的裝飾紋樣來讓汝瓷看上去華麗高貴。而是通過簡約的造型和渾然天成的釉色組合取勝。汝窯青瓷的色彩語言豐富,哪怕是單色釉,也有著豐富的變化,追求自然的工藝美學思想。汝窯的釉色主要以月白、粉青、豆青、天青和灰青為大類,其中以天青色為最佳,也最為出名。胎色為像灰色。盡管汝瓷的釉色在色調上深淺不一,但整體的釉色以“淡青”色調為主。這種色調給人感受素雅清逸,與道家所追求的“無為而無不為”的精神境界更為接近。與當時文人士大夫所追求的含蓄美感相契合。
汝窯所燒制的青瓷不僅滿足了人們生活上的需求,還有對于美學的追求。更深層次的是將宋代的文化、習俗都融入到汝瓷的創(chuàng)作當中。區(qū)別于漢代粗獷且磅礴的風格,唐代華麗繁雜的裝飾,宋代在美學風格上追求的是質樸恬淡的藝術風格。有一種“回歸本質”的美學觀念。這種清凈、無為的審美情趣對當時的美學思想影響深厚。宋徽宗喜好飲茶、信奉道教,這對于當時時代的美學發(fā)展也有著巨大的影響。
道教的美學追求自然之美,主張樸素自然的美學風格,反對過度修飾,追求的是其“本質”。老子講過:“大巧若拙”,這種“拙”外表之下的追求就是自然的形成,而非可以制造,符合自然規(guī)律的美學變化。汝瓷的造型簡潔,在高溫的燒制過程中,利用胎釉之間的收縮系數的不同,在釉面上形成大小不一的裂紋進行天然裝飾,如同寒冰的裂紋一般,通常被稱為“冰裂紋”。這種裂紋是自然產生的,不是工匠們刻意也無法有意而為之的。這種沒有自然形成的裝飾完美契合了中國古代的美學觀念。
我們講過了傳統(tǒng)汝瓷的歷史、造型和底蘊。讓我們感受到了汝瓷多種多樣的藝術魅力,也認識到了汝瓷的藝術價值。而作為一名當代汝瓷的創(chuàng)作者,現在更多的是將注意力放在汝瓷的創(chuàng)新之上。不僅汝瓷現在面臨著這樣的發(fā)展現狀。我相信任何一門傳統(tǒng)的手工藝發(fā)展過程中都面臨著創(chuàng)新。哪怕在過去也是一樣的,汝瓷不是一下子就成為御用官窯的。也不是一下子就有了天青釉色。而是在整個發(fā)展過程中不斷地進行改進,創(chuàng)新,才能有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精美的汝瓷藝術品。而當代汝瓷行業(yè)也面臨著創(chuàng)新的挑戰(zhàn)。在繼承汝瓷優(yōu)秀的傳統(tǒng)藝術特色之上,與現代的美學文化、美學元素相結合,發(fā)展出更加符合現代審美文化的當代汝瓷藝術品。這對于每一位汝瓷創(chuàng)作者來說都是一個極大的挑戰(zhàn)。這不僅是對燒制工藝的挑戰(zhàn),更是對于創(chuàng)作者藝術素養(yǎng)、文化修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挑戰(zhàn)。
作為一名汝瓷行業(yè)從業(yè)者,我感受到汝瓷的藝術魅力如同一壇美酒。從聞和品能感受到美酒的味道,而我們從觀察、設計、燒制等過程中全方面的感受汝瓷的藝術魅力。在中國陶瓷歷史上汝瓷是珍貴的奇葩。在當代汝瓷發(fā)展的過程中,我一直飽含信心,我堅信當代汝瓷可以傳承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特色,又能在此之上進行創(chuàng)新。通過加入更為現代化的美學元素、美學思想、美學理論等內容,讓汝瓷發(fā)展出更為多變的姿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