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鵬 唐枝 陳麗榮 張步林
深部浸潤型子宮內膜異位癥(deep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DIE)是指子宮內膜異位病灶浸潤腹膜下深度≥5 mm,常見累及部位為宮骶韌帶、子宮直腸陷凹、直腸、乙狀結腸及陰道等,是引起育齡女性盆腔疼痛的重要原因。近年來,經陰道超聲(transvaginal ultrasound,TVS)檢查已成為診斷DIE的重要手段[1]。但研究[2]顯示,TVS對盆腔內不同部位DIE的診斷效能目前尚存在較大差異。本研究應用Meta分析評價TVS診斷宮骶韌帶、直腸陰道隔、子宮直腸陷凹及直腸乙狀結腸DIE的效能,旨在為臨床應用提供循證學依據(jù)。
計算機系統(tǒng)檢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ials、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數(shù)據(jù)庫、萬方數(shù)據(jù)知識服務平臺、中國知網(wǎng)、維普數(shù)據(jù)庫及中國臨床試驗注冊中心,收集國內外公開發(fā)表的關于TVS對DIE診斷價值的文獻。檢索時間從建庫至2021年9月18日。中文檢索詞包括:深部浸潤型子宮內膜、子宮內膜異位癥、內位癥、深部內異癥、子宮內異癥、超聲、B超、彩色多普勒超聲、超聲成像、診斷。英文檢索詞包括:endometriosis、endometrio、ultrasonography、diagnostic ultrasound、ultrasound imaging、echotomography、ultrasonic imaging、sonography、ultrasonographic imaging。本研究遵循系統(tǒng)評價和Meta分析的首選項目報告(PRISMA)指南。
1.納入標準:①研究對象均經TVS診斷為DIE;②研究設計均為前瞻性研究;③DIE確診均以經腹腔鏡或病理學檢查為金標準;④可直接或間接獲取真陽性、假陽性、真陰性、假陰性等數(shù)據(jù);⑤中文或英文文獻;⑥樣本量≥15例。
2.排除標準:①無腹腔鏡或組織病理學檢查結果;②綜述、個案、報道、經驗交流、會議論文、文摘;③重復發(fā)表的文獻。
由2名研究者對文獻進行獨立篩選,提取相關信息,包括第一作者、發(fā)表年份、發(fā)表國家、研究設計類型、樣本量、診斷方法及金標準、年齡、術前超聲檢查與手術間隔時間、準確率、敏感性、特異性等。有分歧時與第3名研究者討論協(xié)商解決。
根據(jù)診斷準確性試驗質量評價工具-2(QUADAS-2)分別從病例選擇、待評價的診斷試驗、金標準、病例流動和時間4個關鍵領域對納入研究的偏倚風險和臨床適用性進行評價。按照各部分納入的相關標志性問題確定“是”、“否”、“不清楚”,將偏倚風險等級評定為“低”、“高”、“不清楚”。若標志性問題答案為“是”則評定為低偏倚風險,“否”則評定為高偏倚風險,從文獻中無法獲得明確信息則為“不清楚”。
應用RevMan 5.3、Stata 16.0、Meta-Disc 1.4統(tǒng)計軟件,繪制各項研究綜合受試者工作特征(SROC)曲線并計算敏感性對數(shù)與(1-特異性)對數(shù)的Spearman相關系數(shù)檢測閾值效應引起的異質性。SROC曲線呈“肩臂”狀分布則提示存在閾值效應;若無閾值效應則合并效應量分析,異質性分析采用I2檢驗,I2>30%、P<0.05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反之,則采用固定效應模型。計算合并敏感性、特異性、陽性似然比、陰性似然比和診斷比值比及其95%可信區(qū)間(CI),繪制森林圖。通過Deek’s漏斗圖評估各項研究的發(fā)表偏倚。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初步檢索獲得文獻8506篇,最終符合納入標準文獻20篇,其中2篇為中文文獻,18篇為英文文獻。
20篇文獻[1,3-21]共納入2273例可疑DIE患者,后經病理證實1673例,共2226個病灶,其中宮骶韌帶DIE病灶962個,術前超聲準確診斷756個,診斷準確率為72.3%~94.1%,平均84.3%±6.1%;直腸陰道隔DIE病灶228個,術前超聲準確診斷138個,診斷準確率為55.2%~98.4%,平均85.2%±7.2%;子宮直腸陷凹DIE病灶283個,術前超聲準確診斷255個,診斷準確率為87.0%~97.1%,平均91.4%±4.1%;直腸乙狀結腸DIE病灶753個,術前超聲準確診斷628個,診斷準確率為55.2%~99.0%,平均86.0%±13.0%。納入文獻的基本特征見表1。
表1 納入文獻的基本特征
納入文獻的偏倚風險評價見圖1。6篇文獻[10,12-13,15-17]在病例選擇方面存在較高偏倚風險,8篇文獻[3,5,9-11,15,17,21]在病例流動和時間方面存在較高偏倚風險。
圖1 風險偏倚評估
將宮骶韌帶、直腸陰道隔、子宮直腸陷凹及直腸乙狀結腸DIE 4組數(shù)據(jù)分別導入Meta-Disc 1.4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獲得對應的ROC曲線散點圖均表現(xiàn)為非“肩臂形狀”結構,敏感性對數(shù)與(1-特異性)對數(shù)的Spearman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0.310、0.291、0.600、-0.689(P=0.280、0.385、0.285、0.006),提示無閾值效應。宮骶韌帶DIE合并敏感性、特異性、陽性似然比、陰性似然比、診斷比值比的I2分別為89.7%、63.5%、33.4%、93.7%、60.6%;直腸陰道隔DIE合并敏感性、特異性、陽性似然比、陰性似然比、診斷比值比的I2分別為64.9%、79.8%、53.0%、80.5%、44.9%;子宮直腸陷凹DIE合并敏感性、特異性、陽性似然比、陰性似然比、診斷比值比的I2分別為69.3%、74.6%、38.3%、56.4%、45.4%;直腸乙狀結腸DIE合并敏感性、特異性、陽性似然比、陰性似然比、診斷比值比的I2分別為90.9%、80.8%、77.9%、92.0%、85.1%;故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對效應量進行合并。
TVS對不同部位DIE的合并森林圖及診斷效能見圖2和表2。
表2 TVS對不同部位DIE的診斷效能
圖2 TVS診斷不同部位DIE合并森林圖(圖左示合并敏感性;圖右示合并特異性)
1.TVS對宮骶韌帶DIE的診斷效能:共納入14篇文獻[3-7,8-10,12-14,16,18,21],合并敏感性、特異性、陽性似然比、陰性似然比、診斷比值比分別為0.77(95% CI:0.65~0.86)、0.92(95% CI:0.89~0.94)、7.74(95%CI:5.80~10.34)、0.25(95%CI:0.16~0.38)、37.02(95%CI:21.71~63.11);SROC曲線下面積為0.94(95%CI:0.91~0.96)。見圖3A。
2.TVS對直腸陰道隔DIE的診斷效能:共納入11篇文獻[3-5,7-8,10,12,16,18-19,21],合并敏感性、特異性、陽性似然比、陰性似然比、診斷比值比分別為0.55(95%CI:0.42~0.67)、0.98(95%CI:0.95~0.99)、14.27(95%CI:7.28~27.95)、0.48(95%CI:0.34~0.66)、34.87(95%CI:16.35~74.36);曲線下面積為0.88(95%CI:0.85~0.91)。見圖3B。
3.TVS對子宮直腸陷凹DIE的診斷效能:共納入5篇文獻[4,9-10,12,21],合并敏感性、特異性、陽性似然比、陰性似然比、診斷比值比分別為0.89(95%CI:0.80~0.94)、0.96(95%CI:0.83~0.99)、10.56(95%CI:4.90~22.76)、0.14(95%CI:0.08~0.24)、117.97(95%CI:37.34~372.69);SROC曲 線 下 面 積 為0.96(95%CI:0.94~0.98)。見圖3C。
圖3 TVS診斷不同部位DIE的SROC曲線圖
4.TVS對直腸乙狀結腸DIE的診斷效能:共納入14篇文獻[1,4,7-12,14-15,17,19-21],合并敏感性、特異性、陽性似然比、陰性似然比、診斷比值比分別為0.86(95%CI:0.75~0.93)、0.94(95%CI:0.90~0.97)、10.94(95%CI:6.17~19.39)、0.17(95%CI:0.09~0.31)、70.78(95%CI:26.99~185.59);SROC曲 線 下 面 積 為0.97(95%CI:0.95~0.98)。見圖3D。
Deek’s漏斗圖顯示散點均勻分布于回歸線兩側,納入文獻均未見發(fā)表偏倚。見圖4。
圖4 TVS診斷不同部位DIE發(fā)表偏倚的漏斗圖
DIE臨床表現(xiàn)復雜多樣,包括痛經、肛門墜脹感、性交痛、不孕等,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及身心健康。由于DIE臨床癥狀無特異性,術前診斷較為困難,如何早期發(fā)現(xiàn)、診斷DIE是臨床醫(yī)師面臨的難題。目前,診斷DIE的金標準仍是有創(chuàng)傷性的腹腔鏡及組織病理學檢查,非創(chuàng)傷性檢查則為超聲和MRI。MRI診斷準確性高,但因其價格昂貴、成像時間長而未能常規(guī)使用。TVS具有經濟、操作簡便、安全、實時動態(tài)等優(yōu)點,已成為目前臨床診斷DIE的首選影像學技術。DIE典型超聲征象:①盆腔內受累器官局部解剖結構消失;②低回聲病變呈結節(jié)狀、毛刺樣、條紋狀、“印第安人頭飾征”、“鹿角征”;③子宮與周圍器官組織滑動征陰性。Guerriero等[2]經Meta分析發(fā)現(xiàn),TVS與MRI兩種影像學方法診斷宮骶韌帶、直腸陰道隔及直腸乙狀結腸DIE的合并敏感性和合并特異性接近,二者整體診斷效能相似。Guerriero等[2]及Zhang等[22]研究亦表明TVS對盆腔內DIE具有較高的診斷效能。TVS診斷DIE對檢查者操作手法、經驗及專業(yè)知識均有較高的依賴性。Tammaa等[23]研究指出,熟悉TVS檢查的醫(yī)師在進行約40次檢查后即可對DIE進行準確診斷,且具有良好的重復性。
本研究共納入20篇文獻,其中宮骶韌帶DIE病灶962個,直腸陰道隔DIE病灶228個,子宮直腸陷凹DIE病灶283個,直腸乙狀結腸DIE病灶753個。Meta分析顯示,TVS診斷宮骶韌帶、直腸陰道隔、子宮直腸陷凹及直腸乙狀結腸DIE的合并敏感性分別為0.77(95%CI:0.65~0.86)、0.55(95%CI:0.42~0.67)、0.89(95%CI:0.80~0.94)、0.86(95%CI:0.75~0.93),合并特異 性分別 為0.92(95%CI:0.89~0.94)、0.98(95%CI:0.95~0.99)、0.96(95%CI:0.83~0.99)和0.94(95%CI:0.90~0.97),表明TVS對盆腔內不同部位DIE均具有良好的診斷價值。合并陽性似然比分別為7.74(95%CI:5.80~10.34)、14.27(95%CI:7.28~27.95)、10.56(95%CI:4.90~22.76)和10.94(95%CI:6.17~19.39),合并陰性似然比分別為0.25(95%CI:0.16~0.38)、0.48(95%CI:0.34~0.66)、0.14(95%CI:0.08~0.24)和0.17(95%CI:0.09~0.31),表明TVS診斷盆腔內不同部位DIE的真陽性率較高,但診斷為陰性結果時亦不能排除DIE的 可 能。TVS診 斷宮骶韌帶、直腸陰道隔、子宮直腸陷凹及直腸乙狀結腸DIE的合并診斷比值比分別為37.02(95%CI:21.71~63.11)、34.87(95%CI:16.35~74.36)、117.97(95%CI:37.34~372.69)和70.78(95%CI:26.99~185.59),SROC曲線靠近左上角,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94(95%CI:0.91~0.95)、0.88(95%CI:0.85~0.91)、0.96(95%CI:0.94~0.98)、0.97(95%CI:0.95~0.98),表 明TVS對盆腔內不同部位DIE有較高的診斷效能,可作為DIE常規(guī)診斷手段。而TVS診斷直腸陰道隔DIE的敏感性相對較低,分析原因為:一方面可能與直腸陰道隔DIE的低發(fā)生率有關,尤其是當病灶小且不規(guī)則時易導致漏診;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直腸子宮陷凹、陰道穹隆處異位病灶導致直腸陰道隔結構顯示不清[4]。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術前超聲診斷直腸陰道隔、宮骶韌帶、子宮直腸陷凹及直腸乙狀結腸DIE存在較大的異質性(I2>30%,P<0.05),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①直腸陰道隔位置隱匿,TVS診斷DIE易受檢查者主觀因素及經驗的影響;②納入研究實施的年限不同,儀器的診斷性能亦不同,圖像清晰度難以保持高度一致,從而使檢測結果存在一定差異。
本研究的局限性:①雖然進行了系統(tǒng)的文獻檢索,但仍可能存在部分有價值的文獻被遺漏或未被納入;②僅檢索了中英文數(shù)據(jù)庫,未納入其他語種的文獻,存在發(fā)表偏倚可能;③納入文獻大部分為國外單中心研究,缺乏大樣本量、多中心研究,尤其是國內前瞻性研究數(shù)據(jù)較少,存在選擇性偏倚??傊琓VS診斷盆腔內不同部位DIE的準確率和可信度仍需多中心、大樣本量研究的進一步證實。
綜上所述,TVS對宮骶韌帶、直腸陰道隔、子宮直腸陷凹及直腸乙狀結腸DIE的整體診斷效能均良好,可作為其常規(guī)檢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