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大學文學院 / 王粲開
90 年代,我國動畫電影商業(yè)化轉(zhuǎn)型初期面臨多重困境,前輩動畫藝術(shù)家或隱退或流失,新生代動畫人才青黃不接,美國、日本等動畫強國珠玉在前,種種因素交融使得彼時的動畫作品粗劣模仿、質(zhì)量低下。至21世紀,在文化部等政府部門的引導與扶持之下,我國動畫電影市場化進程加快,作品生產(chǎn)量逐年提升,工業(yè)化技術(shù)漸趨成熟,頗有佳作已走出低齡化的迷霧乃至于引領(lǐng)市場風向。尤其在《白蛇:緣起》《西游記之大圣歸來》《阿凡提之奇緣歷險》《大魚海棠》《風語咒》《小門神》《哪吒之魔童降世》《神筆馬良》《大護法》等2010 年后的代表性佳作中,民間敘事文學、民間工藝美術(shù)、民間戲曲器樂等民間文藝資源的運用成為凸顯征候。
民間文學與動畫電影的結(jié)合由來已久。從世界范圍來看,各個國家的動畫電影起步無不以民間文學為依托,特別是神話、傳說、故事等民間敘事文學。老牌動畫強國美國、日本以汲取其他民族的民間文學資源見長,而中國本土民間文學資源富足,20 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動畫電影史上最輝煌的“動畫學派”時期早在民間文學的滋養(yǎng)下,以強烈的民族風格在世界動畫電影舞臺上獨樹一幟?!毒派埂贰洞篝[天宮》《孔雀公主》《金色的海螺》等皆是自民間敘事文學改編。新時期以來,尤其是近十年,《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緣起》《阿凡提之奇緣歷險》《小門神》《神筆馬良》等優(yōu)質(zhì)作品競相涌現(xiàn),不僅接續(xù)了動畫學派的傳統(tǒng),又在重構(gòu)民間神話、傳說故事的旅程中呈現(xiàn)出新的時代特質(zhì)。
圖1 《大魚海棠》祝融概念圖
圖2 《大魚海棠》句芒概念圖
圖3 《大魚海棠》赤松子概念圖
首先,民間神話原型在其中大量出現(xiàn)。有兩類神話元素與作品結(jié)合最為緊密,即神仙、兇獸形象,以及民間信仰中的人物。
神仙或兇獸形象的原型往往記載在《山海經(jīng)》《列仙傳》《搜神記》等古籍中。國產(chǎn)動畫電影往往將神仙的稱謂、形象、性格特征等徑直搬移作為影片中人物的直接來源。如動畫電影《大魚海棠》異世界中的人物祝融、句芒,取材自《山海經(jīng)》中的火神祝融與木神句芒;《大魚海棠》中的赤松子取材自《列仙傳》中的雨仙赤松子。再者是兇獸元素的運用?!讹L語咒》《神筆馬良》《小門神》等動畫電影均將遠古兇獸混沌、梼杌、窮奇、饕餮等為世間帶來災難用作故事的起始構(gòu)思,再與電影的具體情節(jié)相聯(lián)結(jié),建構(gòu)基礎故事背景。
民間信仰中的人物也大量出現(xiàn),對其進行祛魅是電影的主要手法。《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為佛道二教相融合的神話人物;《西游記之大圣歸來》中的孫悟空來自古典小說,后來逐漸成為民間俗信中的神靈;《小門神》中的神荼、郁壘二門神則是道教的神話人物,但此類人物形象都有著不同程度的改變。孫悟空由原版傲視天庭、不畏強權(quán)的反抗者,變?yōu)橛兄j廢氣質(zhì)、傲嬌屬性、體貼細心的現(xiàn)實化“暖男”,有血有肉、可觸可尋;神荼、郁壘二位門神一反往常的兇悍莊嚴,而是一位豐姿俊朗、沉郁堅韌,一位樸實真誠、憨態(tài)可掬;“丑版”哪吒更是神性全然消失,玩世不恭,活脫一位現(xiàn)實世界中的青春期男孩,更具世俗化特征。
其次,對民間傳說進行改編與創(chuàng)化,也是近十年動畫電影的一大特征。相比于神話的高度幻想性,傳說多依存于真實的歷史背景、人物或事件,少數(shù)傳說的可信度甚至會高于書面記載。新世紀對民間傳說的改編最具代表性的動畫電影為2015年的《白蛇:緣起》。
《白蛇:緣起》融合“白蛇傳”經(jīng)典傳說與柳宗元名作《捕蛇者說》而來,故事背景被移植到唐代。在保留小白、小青、許仙三個基礎人物同時,用現(xiàn)代性的人物性格置換回應了1992 版《新白娘子傳奇》的“后世報恩”說。1992 版中的白素貞溫柔端莊、堅貞不渝,許仙溫和敦厚、斯文儒雅;而新版動畫電影中白蛇的性格溫婉之余增添了英氣果敢的特質(zhì),新版許宣更完全擯棄大眾固有形象中畏縮懦弱的一面,更加堅定灑脫且有擔當。自人物形象的變化,反映出當代人跨越種族、挑戰(zhàn)成規(guī)、把握命運、勇于追求的愛情觀。與此同時,《白蛇:緣起》中出現(xiàn)了偏成人向的段落,展示小白與許宣破除機關(guān)后,在神廟共度一夜的情愫與情欲,贏得較為普遍的正向反饋。于此可窺見當代中國青年的嶄新文化取向,也側(cè)面顯示出中國電影尚無分級制的遺憾。
最后,近十年動畫電影試圖進行民間故事重述,以適應當代人的情感結(jié)構(gòu)與價值觀念。與神話的奇幻性、傳說的歷史性不同,民間故事的敘述對象通常為普通百姓的世俗生活,它的表達更隨意,反映內(nèi)容為普通人的生活遭際與理想愿望①。
80 年代的木偶動畫片《阿凡提的故事》取材于維吾爾族廣為流傳的民間機智人物故事,故事線索通常為幽默聰慧嫉惡如仇的阿凡提戰(zhàn)勝國王、地主或富商幫助百姓的過程,一般被認為體現(xiàn)了勞苦大眾與剝削階級間的對抗,富有同情底層民眾的人文精神,具有較強的階級色彩。2018年的動畫電影《阿凡提之奇緣歷險》重估并再造了這一底本,講述了阿凡提、巴依老爺隨水務官上路尋找水源守護小鎮(zhèn)的過程。對比新舊兩作可見,新作中的阿凡提與地主巴依老爺不再是對立關(guān)系,而是同盟關(guān)系。巴依的狡黠與貪財特征依舊突出,但他不像原作一樣欺壓百姓,反而與阿凡提并肩而行,攜手對抗監(jiān)守自盜的水務官,原作中頗具時代特征的階級對抗屬性被明顯削弱。同時,此作為阿凡提增設了古麗仙的感情線,孑然一身的“圣人”遽然展露出感性且脆弱的一面,使得原來神化的阿凡提形象變得立體豐滿。
圖4 《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孫悟空形象
圖5 《白蛇:緣起》神廟場景
《神筆馬良》是洪汛濤先生在20世紀50年代創(chuàng)作并廣為流傳的民間童話故事,1980年經(jīng)典的木偶動畫片版本具有較強的教育意指。對比看來,2014年動畫電影《神筆馬良》的主線相較無太大變動,但說教意味不再強烈。此版的馬良不再有純粹的善心與正義感,自我中心意識卻極其突出,常將“叫我神筆大俠”“請把我當作偶像”掛在嘴邊。在核心道具神筆的設置上,原作中的神筆自身具有道德評判屬性,只會在本性純良的馬良手中發(fā)揮作用,遇到貪婪的官員時即刻失效;而新版神筆的道德評判功能消失,成為一只完全由人的欲望所支配的魔筆,貪婪的人們和弄權(quán)的將軍均在滿足欲望時被反噬付出了沉痛代價,為后現(xiàn)代與消費文化語境下當代人的欲望膨脹鳴響警鐘。
人物性格從單一神格走向多元世俗,價值傳遞從刻板說教變?yōu)殡[性啟迪,言說與解構(gòu)人性情感與欲望私念。近十年國產(chǎn)動畫電影對民間神話、民間傳說、民間故事中原型人物或核心情節(jié)鏈的重塑,映射了時代癥候,燭照著當代人的價值立場與審美趣味。
民間工藝美術(shù)既包含“側(cè)重欣賞性和精神愉悅的民間美術(shù)作品”,也包括“側(cè)重實用性和使用功能的器物和裝飾品”②,隱含著國別、族裔的地域特征與民俗信仰。中國動畫電影史上對民間工藝美術(shù)的大規(guī)模探索應用同樣肇始于“動畫學派”時期,從1958 年萬古蟾的第一部剪紙動畫《豬八戒吃西瓜》,1960 年虞哲光的第一部折紙動畫《聰明的鴨子》,再至經(jīng)典之作《驕傲的將軍》《牧笛》《漁童》等,出身美術(shù)的導演們借助剪紙、折紙、皮影、木偶等民間工藝美術(shù)形式,結(jié)合年畫、壁畫的配色原理,創(chuàng)造出獨具中國特色的美術(shù)動畫片種類。新世紀中國的動畫電影人承繼了“動畫學派”前輩們的傳統(tǒng)。優(yōu)秀動畫電影《小門神》《大魚海棠》《風語咒》《哪吒之魔童降世》《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白蛇:緣起》等影片中,民間工藝美術(shù)如剪紙、皮影、折紙、石刻、刺繡、印染、玩具等,作為動畫電影中角色、場景、服裝、道具等部分的靈感來源,有了更為豐富的意義生成,在擬像化的動畫電影中,成為民族傳統(tǒng)審美經(jīng)驗的載體。
圖6 《阿凡提之奇緣歷險》阿凡提與水務官對峙海報
圖7 《神筆馬良》被欲望反噬的人群
第一,大量作品將民間工藝作為角色造型來源。《白蛇:緣起》中國師與白蛇決戰(zhàn)中祭出紙人軍隊,折紙做成的士兵恢宏奇特令人稱絕。民間的折紙藝術(shù)成為紙人大軍的奇觀靈感來源,增強畫面的表現(xiàn)力,為觀眾帶來前所未有的視覺沖擊。《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父母為防哪吒外逃在其房間外設置了結(jié)界并派結(jié)界獸看守,看守結(jié)界的兩個小獸的造型參考了四川三星堆遺址開采出中的“戴金面罩青銅人頭像”以及“青銅鳥獸”,結(jié)界獸嬌俏生動的造型與呆板遲鈍的性格,形成幽默的互文,妙趣橫生?!讹L語咒》中饕餮的傀儡兇獸“羅剎”的造型則參考了民間的石雕藝術(shù)?!傲_剎”原為上古神話中的一個惡鬼,民間流傳的羅剎形象不一而足,為再創(chuàng)作留有較大想象空間。影片中兇獸羅剎的外形輪廓參考了民間守門的石獅,羅剎獸皮的紋理色澤接近青銅器質(zhì)感,在豎立的鬃毛與泛紅的眼珠的加持下顯得威猛兇悍。
第二,傳統(tǒng)紋飾也被用于電影中的服裝器物設計,既是民族文化的載體,又反映了人們廣闊的精神世界。動畫電影常將許多民族特色的紋飾,如陶器、瓷器、石刻、印染、絲織品上的花紋運用于服裝或器物的設計,蘊載著民族的審美邏輯與文化底色。《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有多處巧妙的紋飾設計。例如,哪吒的服裝和混天綾紋飾設計中應用了蓮花紋、火紋;敖丙的常服緣飾設計參考了夔龍紋、云紋;李靖常服和鎧甲紋飾的原型為饕餮紋、幾何紋等。饕餮紋往常多出現(xiàn)在青銅器或鼎的裝飾中,饕餮獸面巨大且夸張,用于服飾設計增強人物的力量感與威懾感。再如,太乙真人飲酒的彩陶罐設計參考了甘肅臨洮馬家窯出土的渦紋彩陶罐,極富民族文化意蘊。除此之外,《小門神》中神荼、郁壘的鎧甲、護腕、護腰上的裝飾肌理為蟠螭紋、卷云紋;《西游記之大圣歸來》中四大天王戰(zhàn)袍前側(cè)的饕餮紋、祥云紋亦是來自于民間工藝品的裝飾紋樣,立體流暢、磅礴美觀,充滿力量感與速度感,暗示人物的善戰(zhàn)與驍勇。
其三,民間玩具常被電影作為核心道具角色加以演繹,尤其在情節(jié)發(fā)展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風語咒》中主人公朗明與青梅初識作為見面禮、獨處時凝視紙風車以懷思解憂、最終之戰(zhàn)從風車轉(zhuǎn)動中領(lǐng)悟風語咒絕處逢生,紙風車作為核心道具貫穿整部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數(shù)次出現(xiàn)的則是毽子,踢毽子不僅增進母子、朋友的感情,營構(gòu)出視覺奇觀,又可高效率地推動敘事。無獨有偶,《西游記之大圣歸來》中江流兒隨身攜帶著齊天大圣的玩具布偶又是一個核心道具,并同影片中孫悟空的命運黏連。如妖王混沌首次出場擊潰孫悟空并劫走小女孩時,木偶掉入江中暗示孫悟空的至暗時刻;再如,江流兒與孫悟空分道揚鑣時,孫悟空跳入江中逃避卻意外撈起了布偶憶起往昔重振旗鼓;又如,江流兒引開妖獸過程中被瓦礫掩埋,只剩半截布偶露出,布偶詢喚出齊天大圣的真身,布偶這一核心道具的設置可謂精巧。
圖8 《白蛇:緣起》紙人軍隊
圖9 《哪吒之魔童降世》結(jié)界獸
圖10 《風語咒》羅剎海報
圖11 《哪吒之魔童降世》敖丙服裝紋飾設計圖
圖12 《哪吒之魔童降世》李靖常服紋飾設計圖
其四,民間工藝美術(shù)制品也常被用以渲染氛圍。油紙傘、孔明燈、門神畫、煙花、鞭炮、窗花、河燈等常出現(xiàn)與影片的畫面背景中,寓意深遠。如《白蛇:緣起》中小白與許宣從互生情愫到來世續(xù)緣,油紙傘始終貫穿扮演著定情信物的角色。作為我國江南地區(qū)的民間工藝品,傘骨為竹,寓意節(jié)節(jié)高升;輪廓為圓,表達美滿團圓;“油紙”又與“有子”同音,包含祈求美滿幸福寓意。部分民族會將油紙傘作為嫁娶的定情之物,影片中出現(xiàn)油紙傘,追溯其淵源或與此類風俗相關(guān)。又如《小門神》中出現(xiàn)了孔明燈。孔明燈最早應用于軍事以傳遞訊息或超度亡靈,在宋代逐漸演化為一種祈福工具,放飛孔明燈的民俗蘊載著人們美好的祈愿。影片設定放出的孔明燈會伴隨人們的愿望飛至所信仰之神門前的樹上,而神荼郁壘所處度朔山的桃樹上飛來的孔明燈寥寥無幾,表現(xiàn)出當代人的精神與信仰危機。再如《大魚海棠》更密集地應用了民間工藝品。椿度過成人禮后到人間游覽時為之震撼的河燈,海底眾神祭祀儀式的土樓內(nèi)部掛滿的紅燈籠,房梁以及奏樂的樂器上所系的紅色綢緞,椿的桌子上擺設的瓷瓶、木梳、妝奩、蓮花燈,抽屜中裝有的文玩核桃、香囊、骨笛,墻上所懸掛的同心結(jié)、祭祀面具等等,繁復的民間工藝細節(jié)編織映襯下的場景莊嚴而熱烈,雅致而溫馨。
民間工藝美術(shù)中的剪紙、皮影、年畫、石刻、刺繡、印染、玩具等元素,為新世紀中國動畫電影的角色造型、服飾設計、場景美術(shù)、核心道具、寓意背景等方面提供了豐富的靈感,大量具有寓意象征的民俗元素在動畫電影的視覺創(chuàng)造下?lián)碛辛藷o限的意義延伸可能。
“我們對視覺空間的真正感覺是與我們對聲音的體驗緊密相連的,一個完全無聲的空間在我們的感覺上永遠不會是很具體的、很真實的;只有當聲音存在時,我們才能把這種看得見的空間作為一個真實的空間?!雹蹌赢嬰娪暗臄M像性與幻想性特征使聲音元素具備極大的發(fā)揮空間。中國動畫電影史上很早就有運用民間音樂戲曲入聲的傳統(tǒng),自20世紀60年代萬籟鳴的經(jīng)典動畫《大鬧天宮》對民間戲曲的大膽使用伊始,到優(yōu)秀作品《張飛審瓜》《三個和尚》對民樂借鑒的延續(xù),民間音樂、戲曲、歌謠、諺語在動畫電影各種聲音元素的創(chuàng)作中輪番登場,煥發(fā)著鮮活而持久的生命力。近年中國動畫電影人再次從民間器樂、民間戲曲、民間歌謠中汲取靈感,將其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于動畫電影的人聲、音樂、音響等聲音元素起到奠定影片基調(diào)、強化人物性格、渲染情緒氛圍等作用,為影片籠罩上一層濃郁的東方韻味。
圖13 《風語咒》風車海報
圖14 《哪吒之魔童降世》踢毽子海報
首先,民間器樂的介入為電影帶來了意境之美?!栋咨撸壕壠稹贰洞篝~海棠》《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小門神》幾部影片中,廣泛地使用了民間器樂如嗩吶、二胡、古琴、琵琶、笙、簫、笛等的演奏曲作為配樂與配器,以吹奏、拉弦、彈撥等形式增強場景畫面的感染力,使作品表現(xiàn)出鮮明的地域風格與民族特色。《白蛇:緣起》中廣泛運用了古箏、琵琶、笛子、琴、簫做音樂配器,音色隨敘事變幻,營造或靜謐幽遠,或危機四伏的意境,為影片風格定下基調(diào)?!缎¢T神》郁壘想要打破第三道封印斬斷塑像,神荼及時趕到予以勸阻,一段二胡奏凄婉激越,將郁壘遲疑動作與矛盾內(nèi)心外化。《大魚海棠》中椿夢到鯤的靈魂長大時,一曲古箏《椿之夢》空靈而開闊,給人無限遐思。椿決心換回鯤的靈魂,背景簫聲將其決絕充分外化,為觀眾感知。《西游記之大圣歸來》中同樣使用到嗩吶、古箏、琵琶、二胡等多類民間器樂。孫悟空出場大戰(zhàn)天兵天將時的配樂是嗩吶領(lǐng)奏的管弦樂《闖將令》;孫悟空與混沌妖王強化過的山妖打斗時配樂用到著名古箏曲《箏鋒》,明快熱烈的樂音配合行云流水的打斗畫面,將觀眾的情緒引向高潮。孫悟空營救江流兒段落,一曲《小刀會序曲》嗩吶、琵琶、二胡合奏氣勢磅礴。豬八戒撞破山妖真面目設法阻止后趕來的女山妖警覺的段落,使用了鑼、鼓、琵琶等樂器做音效處理,緊張又富風趣。
圖15 《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布偶海報
圖16 《白蛇:緣起》許宣與小白共撐油紙傘
圖17 《小門神》孔明燈場景
圖18 《大魚海棠》河燈場景
圖19 《大魚海棠》椿的梳妝臺
圖20 《西游記之大圣歸來》齊天大圣形態(tài)
圖21 《哪吒之魔童降世》打油詩宣傳圖
其次,民間戲曲不僅是一種“引入”,更在敘事上產(chǎn)生了作用。京?。嵃住⒊?、臉譜、伴奏)、昆曲、木偶戲、皮影戲、花燈子戲等民間戲曲,作為綜合的表演藝術(shù)具有極其豐富的藝術(shù)內(nèi)涵與表現(xiàn)力。或為動畫電影中角色的形象、臺詞、性格提供參考,或作為一場演出單獨呈現(xiàn)交代信息,或與畫面相輔相成助推敘事效率,為觀眾帶來“戲中戲”式的奇妙體驗。《小門神》通過拉鏡與木偶戲的結(jié)合開場,輕盈又沉重地交代出神仙信仰與木偶劇藝術(shù)在現(xiàn)代社會的沒落,既點明主旨又順利引出了神仙面臨失業(yè)危機的激勵事件。《西游記之大圣歸來》中江流兒第二次出場用了皮影戲表演做引入,皮影藝人操縱著孫悟空與四大天王的剪影,交代出江流兒崇拜孫悟空的淵源。電影中的人物臉部造型設計中借用了京劇臉譜元素,既作裝飾之用,又直觀地暗示人物的性格特點命運。如孫悟空在齊天大圣形態(tài)的面部設計借用京劇臉譜中的“十字門臉”,輔以紅色表現(xiàn)其忠勇、抗爭的性格。在武戲部分也借鑒京劇武打戲的伴奏走點強調(diào)動作戲的節(jié)奏,在重要人物混沌亮相或各人物之間進行打斗時,使用急促的鑼鼓點及重錘,動作設計亦借鑒了京劇武打戲的動作,招式穩(wěn)健、層次分明。
最后,電影重視民間歌謠的創(chuàng)新呈現(xiàn)。打油詩、順口溜等是人們在生活與實踐中創(chuàng)作并口耳流傳的韻文文學,“表現(xiàn)社會生活與時代風貌,抒發(fā)人們的思想、情感、愿望”④。打油詩不拘對偶平仄,語言通俗而詼諧,古人常作打油詩來自嘲自謙或譏諷社會百態(tài),《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就出現(xiàn)了三首打油詩。哪吒因魔丸身份被父母軟禁在家時臥躺在屋頂?shù)鹬肺膊葑鞔蛴驮姡骸瓣P(guān)在府里無事干,翻墻搗瓦摔瓶罐,來來回回千百遍,小爺也是很疲倦?!卑殡S哪吒誦詩的畫外音,鏡頭依次平鋪了其拆毀的門墻與馬車的畫面,表現(xiàn)他的百無聊賴以及巨大破壞力。哪吒在救下被海妖抓走的小女孩卻被百姓們誤會為兇手,回到家后以絕食表達憤怒,再作打油詩:“我是小妖怪,逍遙又自在,殺人不眨眼,吃人不放鹽,一吃七八個,肚皮要撐破”,字里行間充溢幽默與自嘲。殷夫人與師父太乙真人勸誡哪吒進食,哪吒拒絕對話,又作打油詩:“生活你全是淚,沒死就得活受罪,越是折騰越倒霉,越有追求越悲催,垂死掙扎你累不累,不如癱在床上睡?!奔缺憩F(xiàn)出哪吒的絕望姿態(tài),又充滿調(diào)侃意味,令人忍俊不禁。概言之,民間器樂、民間戲曲、民間歌謠為中國動畫電影的聽覺審美表達做出了卓越貢獻,不動聲色地調(diào)動觀眾的情緒意識與沉浸感受,建構(gòu)出極具民族風格的聽覺圖景。
綜上所述,動畫電影作為影像視聽時代大眾審美消費和信息獲取的平臺,拓展了民間文化的傳播路徑與生存空間,而在鄉(xiāng)村文化振興與一帶一路建設的背景下,民間文藝又在我國動畫電影工業(yè)化過程中不斷詢喚著民眾集體無意識的情感記憶,對內(nèi)重塑人們對于鄉(xiāng)村文明的體認,對外促進文化交流互鑒,成為我國動畫電影創(chuàng)新民族風格、拓寬藝術(shù)表達、深掘?qū)徝纼?nèi)涵、得以長足發(fā)展的內(nèi)生動力與取用不竭的資源寶庫。
注釋:
①鐘敬文.民俗學概論[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8:187-189.
②王海霞.民間工藝美術(shù)[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6:3.
③【匈】巴拉茲·貝拉.電影美學[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3:135.
④蔡東洲.中國傳統(tǒng)文化要略[M].成都:巴蜀書社,2003: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