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蓮 陳麗玲 陳艷紅
龍巖人民醫(yī)院,福建省龍巖市 364000
B族鏈球菌(GBS)屬于一種革蘭陽性鏈球菌,主要定植于人類腸胃道、下生殖道以及新生兒上呼吸道之中,也將其稱之為無乳鏈球菌[1]。晚期孕產婦感染GBS的可能性比較高,可能會導致產婦發(fā)生早產、胎膜早破、感染等不良妊娠結局,影響母嬰的健康。另外GBS感染還可能會通過羊水或在分娩過程中經陰道進行垂直感染[2-3],致使新生兒出現(xiàn)GBS感染,導致新生兒出現(xiàn)肺炎、敗血癥及膿性腦膜炎等嚴重疾病。由此可見晚期孕產婦感染GBS對產婦及新生兒都有極大的危害。在Watkins L 等和林新祝等[4-5]的研究中表明,對GBS感染孕婦進行早期治療干預能夠有效減少不良妊娠結局,因此需要及時選用合適的抗菌藥物有效控制,但由于近些年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等原因,導致藥物的耐藥性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因此加強對晚期孕產婦GBS感染情況以及耐藥性的研究,尋求有效的治療措施十分重要?;诖?,本文就晚期孕產婦GBS感染及藥物敏感性試驗行相關研究?,F(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20年3月—2021年2月收治的900例晚期孕產婦作為研究對象。產婦年齡22~38歲,平均年齡(30.41±2.57)歲;孕周35~37周,平均孕周(36.21±0.37)周;經產婦480例,初產婦420例。
1.2 選擇標準 (1)納入標準:①均為單胎妊娠,胎位為頭位;②孕周35~37周;③取樣前1周內無性生活、陰道用藥以及抗生素使用史;④孕產婦及家屬知曉此次研究,且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⑤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2)排除標準:①存在生殖道細菌感染;②患有嚴重心血管疾病或肝、腎及免疫系統(tǒng)疾??;③產前診斷胎兒畸形或死胎,需要引產者。
1.3 方法
1.3.1 標本采集方法:擦拭干凈孕婦外陰分泌物后,準備2根無菌尼龍拭子,其中1根無菌尼龍拭子插入陰道內,在陰道下段1/3的位置處旋轉1周,采集陰道分泌物;另外1根拭子插入肛門,在肛門括約肌上緣2~3cm的位置處輕輕旋轉1周采集直腸分泌物。樣本采集1h內送至實驗室,在2h內進行檢測。
1.3.2 GBS培養(yǎng)及鑒定方法:GBS用貝索B族鏈球菌液體顯色培養(yǎng)基,將培養(yǎng)管放置于35~37℃的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48h,對結果進行觀察。其中顯示橙紅色沉淀或液體變?yōu)槌燃t的,則是有B族鏈球菌生長;之后將其轉種到血平板上,有灰白色,β溶血濕潤菌落則報檢出GBS,若沒有β溶血的灰白色菌落則做CAMP實驗,或用VITEK2全自動細菌鑒定儀進行鑒定。
1.3.3 藥敏試驗方法:采用VITEK2全自動細菌鑒定藥敏儀進行GBS細菌藥敏試驗。
1.4 觀察指標 (1)對比分析不同年齡段、產次以及流產史孕產婦GBS感染陽性檢出情況。(2)對比分析GBS對替加環(huán)素、左氟氧沙星、克林霉素、青霉素、氨芐西林、萬古霉素、喹努普汀/達福普汀、四環(huán)素、利奈唑胺、莫西沙星及紅霉素11種藥物的耐藥情況。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所得數據,無序分類資料以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GBS感染陽性檢出情況對比 900例晚期孕產婦檢出GBS菌84例,陽性率為9.33%,不同年齡、產次及流產史存在明顯差異(P<0.05)。見表1。
表1 900例孕產婦GBS感染陽性檢出情況對比[n(%)]
2.2 藥敏試驗結果比較 對分離的84株GBS菌株全部使用VITEK2全自動細菌儀進行藥物敏感試驗,其中替加環(huán)素、青霉素、氨芐西林、萬古霉素、喹努普汀/達福普汀、利奈唑胺的敏感率為100%,而四環(huán)素、克林霉素的敏感率較低,具有較高的耐藥性。見表2。
表2 藥敏試驗結果比較[n(%)]
GBS是一種條件致病菌,通常在機體抵抗力較低或微生態(tài)平衡受到破壞時發(fā)生感染,由于晚期孕產婦自身內分泌的變化以及激素水平的升高,會導致機體免疫功能下降,極大地增加了GBS感染率。晚期孕產婦感染GBS后可能會引發(fā)敗血癥、泌尿系統(tǒng)感染、早產等不良妊娠結果,對孕產婦及胎兒的健康、生命安全造成極大的危害[6-8]。
本文中900例晚期孕產婦中84例檢出GBS菌84株,陽性率為9.33%,且與孕產婦年齡、產次以及流產史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年齡越小、產次越少以及無流產史的孕產婦感染的概率比較低,這與岳華等[9]的研究結果一致。主要因為GBS能夠在腸道中寄生,且隨著年齡的增加,與外界環(huán)境接觸變多,感染的機會也有所增加。孫長冬等[10]研究認為,35歲以上患者感染GBS等風險會明顯上升,這可能是因為年齡>35歲的女性自身激素水平變化較大,免疫功能有所降低,更容易引發(fā)生殖道感染。具有流產史及產次較多的患者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GBS感染的風險,是因為多次流產及生產可能會影響陰道菌群的平衡性,導致微生物紊亂,為GBS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因此年齡越大、產次越多及流產次數越多的產婦感染GBS的風險越高,對患者造成的影響也越大。
GBS作為妊娠期感染的常見疾病之一,抗生素是治療的重要方式,但抗生素種類繁多,不良反應各不相同,隨意使用會造成胎兒畸形。根據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分級原則,藥物對胎兒的致畸情況可以分為5個級別分別是A、B、C、D、X,其中A級為孕婦可安全使用,B級為孕婦謹慎使用,但抗生素中安全性最高為B級,因此,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議使用青霉素、氨芐西林等作為預防性治療的藥物,對于過敏者則可使用克林霉素或紅霉素。但是由于近幾年臨床抗菌藥物使用的廣泛性,耐藥性發(fā)生了變化,部分抗菌藥物在臨床治療中效果不佳。本文對GBS采用11種抗菌藥物進行藥物敏感性試驗,發(fā)現(xiàn)替加環(huán)素、青霉素、氨芐西林、萬古霉素、喹努普汀/達福普汀、利奈唑胺的敏感率較高,達到100%,但是對四環(huán)素、克林霉素的敏感率比較低,具有較高的耐藥性。綜合來講,青霉素藥物在臨床中應用較為廣泛,且臨床數據較多,安全性較高,因此治療孕婦細菌性感染青霉素是首選藥物,但由于每個患者自身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對藥物的敏感性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差異,為進一步確保臨床治療的效果,有效控制GBS感染,部分患者有青霉素類藥物過敏史或其他過敏史,因此,晚期孕產婦治療用藥過程中,應當慎重選擇抗菌藥物,需要進行相應的藥敏試驗,并根據結果選擇敏感藥物,確保藥物的敏感性,提升臨床治療效果,避免盲目、濫用抗菌藥物。
綜上所述,晚期孕產婦感染GBS與患者的年齡、產次以及流產史存在相應的聯(lián)系,患者的年齡越大(尤其在35歲以上),且產次多、有流產史的孕婦感染GBS的風險比較高,在對晚期孕產婦預防治療GBS感染時,應將青霉素作為首選藥物。但由于此次分析原因有限,且樣本數量較少,藥敏試驗的藥物種類比較少,因此研究結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日后的研究中,需要進一步加強對該問題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