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國珍
摘要:近些年,我國教育事業(yè)有了很大發(fā)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也有了很大進步。在新課改背景下,需要教育工作者能夠及時更新教育理念,結合時代要求以及學生的個人情況,將新的教學策略代入到課本知識中,更新課程教育方式和角度,開展多重層次的課堂教學,提升教育質量的同時,保證學生明確道德與法治之間的界限。本文對如何開展高效率的道德與法治初中教育課堂展開思考,并尋求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素養(yǎng)以及完善自身法律意識的高質量課堂教學策略,從而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
引言
初中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培養(yǎng)他們的法律意識和規(guī)范他們的思想行為具有重要的意義。初中道德與法治課能引導學生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目標不僅僅是讓學生完整地掌握課本的知識結構和要點,提高學生的智力素質,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素養(yǎng)以及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質,幫助學生養(yǎng)成科學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因此,在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陳舊的教學模式,尊重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占據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各樣、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愿意去主動學習道德與法治,進而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
一、增加生活化教學內容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具有生活化的特征,生活化素材的運用,不僅可以豐富與優(yōu)化教學資源,還可以實現(xiàn)對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yǎng),讓學生正確認識道德與法治課程與生活之間的關聯(lián),從而提高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質量。教師要結合課程特征和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讓學生產生探索新知識的興趣與欲望,在針對性的學習和思考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在教學“關注生命”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生活中常見的漠視生命的例子列舉出來。由于初中生已經有了一些生活經歷,所以課堂參與度很高,給出了不同的例子,如隨意采摘路邊的花兒、毆打小動物、酒駕等。然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分析這些具體的例子。
二、可以使用微課教學
微課使用簡短的視頻來促進學習預覽,避免學生盲目學習。還可以將微課插入到課堂中,例如新聞剪輯推薦和案例教學,以拓寬學生的視野。例如,制作一些當前熱門的微課。課堂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熱烈的討論,幫助學生理解對錯,形成正確的觀點。微課適合學生課后復習,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重難點,讓學生輕松填補空缺,尤其是一些復習微課視頻。通過思維導圖的設計,便于學生形成積極的道德與法治觀念,我國的基本制度等相關知識體系對學生來說不容易,容易理解和混淆。
三、開展各種課外實踐活動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和較高水平的法治素養(yǎng),為他們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教師應該明白,道德與法治的最終教學成果就是實踐和生活。所以說,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對課外實踐活動的開展給予相當的重視。具體來說,教師在講完基礎的課堂知識后,一定要引導學生、帶領學生運用知識,教會學生把課堂所學知識融入生活中,幫助學生深入學習有關道德與法治的知識內容。學??梢蚤_展課外實踐活動,并根據課本上的理論基礎知識,在活動過程中,設計出一系列的具體實踐活動,將理論和實踐充分地結合起來,將課內課外的教學實踐有效地統(tǒng)一起來,并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有效地理解課本當中的知識。
例如,在講到“生活需要法律”課程內容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認真動腦思考,讓他們想一想在生活里自己曾經參與過或者說見到過哪些與法律相關的事情,認真總結和反思相關問題,思考如果一個人的法律意識較淡薄的話會有怎樣的后果,等到最后再深刻思考一下,在事情的全部解決過程中法律發(fā)揮著怎樣的作用,擔任了什么樣的角色。教師要求學生將自己的思考歸納成一個具體的案例,然后在課堂上和周圍的同學一起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討。教師通過這樣講課的方式,能夠讓學生體會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重要意義。
四、利用社會熱點,融入教學內容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普及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網絡的信息速度越來越快,一些以網絡作為傳播媒介的新媒體,逐漸活躍于人們的視線中。在電腦、手機、互聯(lián)網電視中,都在向人們傳達各種生活熱點事件,其中存在一些人們爭議較大的事件逐漸成為人們口中的討論話題。教師可以有效利用這一社會熱點的熱度與傳播度,研究教材中涵蓋的相關知識內容,通過為學生以社會熱點作為基礎,進行深層次講解教材知識的方式,提升學生在課堂中的專注度與活躍度,引導學生對熱點事件進行完整了解和深入探究,從而促使學生應用所學習的相關知識進行正確分析,教師要對學生的行為舉止做出正面導向,促使學生明確網絡發(fā)言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在事件中感受到課本知識應用于生活中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明確個人想法,確定自主觀念。同樣的,教師也可以以熱點事件作為基礎,對學生進行融入式課本知識內容的講解,并將其作為課前導入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利用學生對事件的探討熱情,促使學生帶著積極探索的態(tài)度進入到課堂學習中,從而提升本節(jié)課的教學效率,保證整體教育質量。
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問題的總結,促使教師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與手段,明確教學的方向,優(yōu)化整體的教學設計,實現(xiàn)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保證教學效率與質量的全面提升。并且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下,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個人素養(yǎng)以及道德觀念,為學生后續(xù)的學習與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曾紅禮.新課改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策略思考[J].中學課程輔導,2022(12):3—5.
[2]蔣保存.新課標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時事政治的應用[J].新課程,2022(15):104.
[3]張成科.淺談在新課改背景下創(chuàng)新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方法[J].基礎教育論壇,2022(3):149—150.
[4]楊風蓮.淺析新課改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策略[J].新課程,2022(2):55—56.
[5]徐穎妤.新課改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路徑分析[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2(1):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