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張姐的兒子背著書包離家出走了,不過小家伙剛走出距離小區(qū)2公里的地方就被巡邏的民警發(fā)現(xiàn)了,在一番問詢后小家伙被順利地“扭送”回了家。在得知兒子離家出走的消息時,張姐很是詫異,“我又沒有虐待他,這孩子為啥想要離家出走?”
原來,在幾周之前,張姐的兒子在學校里被高年級的同學欺負了。在得知事情原委后,張姐情緒激動地教育孩子說:“再遇到這種情況,你就直接打回去,不要害怕,不要做怕事的孬種?!睆埥阕砸詾橛矚獾亟o孩子撐了腰,小家伙以后再遇到這種情況就敢勇敢反擊了。
可是沒想到,高年級的學生勁兒更大,小家伙勇敢反擊后,也沒有逃過被欺負的結局,于是,每個周末那伙高年級的學生,都會攔住張姐兒子放學回家的腳步。眼看著又要到周末了,不敢告訴媽媽也不想再被欺負的孩子,動起了離家出走逃學的念頭。
了解事情原委后,張姐很是自責,“本以為教育孩子打回去會讓孩子少挨欺負,可沒成想這反倒讓孩子有了壓力?!?/p>
專家對此支招,孩子被欺負后,做好這3件事最有效。
第一:弄清楚事情的原委。在孩子被欺負后,父母們要第一時間弄清楚事情的原委,并且給予孩子足夠的理解和支持。如果孩子因為承受對方的惡意而遭受傷害,父母更是要第一時間當著孩子的面指出對方的不對,并且表示會為孩子“撐腰”。此時,父母的支持和理解會給予孩子戰(zhàn)勝恐懼的底氣。
第二:和老師、對方家長進行溝通。在孩子被欺負后,父母有必要和老師或者對方家長進行溝通。有了老師的留意,相信孩子繼續(xù)受欺負的概率會有所減少,而與對方家長的溝通則是在提醒對方教育好自家孩子,同時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震懾作用。
第三:教給孩子靈活的應對方法。在孩子被欺負后,家長們也要教給孩子一些靈活的應對方法。比如說,面對與自己力量相差不大的欺凌者,孩子可以靠大聲制止的方式來表示憤怒和反抗。如果對方仍然有進一步的欺凌行為,孩子可以試著盡力反擊,這樣可以讓對方“占不到便宜”的同時心生懼意。
在面對比自己強大的欺凌者時,一定要想辦法告訴老師或者向“靠譜”的人求救。如果現(xiàn)場沒有合適的求助對象,一定要找機會逃跑,事后再向老師或者家長反應情況。在這種情況下,伺機逃跑要比“硬碰硬”更加有效。
(據(jù)搜狐網(wǎng)11.10)